吳大伯今年72歲,飲食上愛吃甜口,平時運動也比較少。
大約從一個月前開始,吳大伯身上出現了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癥狀,去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糖尿病。服藥后身體的癥狀逐漸好轉,血糖值也下降了許多,唯有體重還在持續下降。
為了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體重下降,吳大伯又去醫院進行了一次全身性的檢查。影像學結果顯示吳大伯的胰腺上有個3cm占位,提示是胰腺癌。相關的血液指標也支持這個診斷,而吳大伯此次突發的高血糖,就是由于胰腺癌所致。
這個結果令吳大伯覺得詫異,不是說吃糖太多容易得糖尿病而已,怎么又扯上癌癥了呢。
甜食,無論男女老少,都難以拒絕它的誘惑,很多醫生卻對它避之不及,南京市中醫院年齡最長的中醫師——李果烈已經92歲的高齡,提起自己的養生之道,就說自己絕不碰甜食,很多疾病都和吃太多甜食有關。
數據顯示,我國群眾一人年均的食糖消耗量可達到19.6公斤,平均每人每日的攝入量約為53.7g,相較于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添加糖攝入<25g的量多了一倍多。這里的糖是指游離糖,并不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而是指額外添加到食物中的糖。
4月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研究指出長期高糖攝入會增加45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就包含癌癥。
該研究共對73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其中涵蓋了83項成人和兒童的健康結果,評估膳食糖攝入和健康結果的影響。具體來看:
1、7種癌癥
含糖飲料攝入與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風險上升相關,二者呈正線性劑量反應關系。每日每增加一份含糖飲料攝入,總體癌癥風險會上升4%。
2、10種心血管疾病
每日增加250ml含糖飲料攝入,與中風風險上升7%、冠心病風險增加17%相關,還與心肌梗塞風險有一定關系。而每日增加355ml含糖飲料攝入,會讓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上升11%。
3、18種內分泌疾病
每日增加355ml含糖飲料攝入,會導致代謝綜合征風險上升14%;每日增加250ml含糖飲料攝入,會讓人的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分別上升12%、27%。
4、10種其他疾病
高糖飲料攝入與兒童罹患哮喘風險增加26%相關,含糖飲料攝入還與抑郁癥、多動癥、骨密度下降以及脂肪肝發生之間存在關系。
此外,研究還發現每日多攝入250ml含糖飲料,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4%相關。
甜食竟會給健康帶來這么多的威脅,生活中哪些食物屬于甜食的范疇呢?
甜食包括有糖果、砂糖、蜜糖、冰糖、糕點以及含糖飲料等,我們日常飲用的果汁以及碳酸飲料的含糖量多>5%,大部分在8~11%左右,甚至會達到13%。而大部分含糖飲料飲用量比較大,很容易不知不覺的喝多。且一些甜點在制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蔗糖、白砂糖以及糖漿等,很容易導致日均糖攝入量超標。
有些甜食還會“偽裝”
1、無糖食物
無糖食物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麥芽糖以及果糖等成分,但是含有甜味劑木糖醇、山梨醇以及麥芽糖醇等替代品。
但是葡萄糖漿、麥芽糊精等代糖進入人體后也會水解成葡萄糖,熱量并沒有減少。而且常見的無糖食品,多是由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制成,且為了改善食物的口感,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會加入大量油脂。而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后會轉換成葡萄糖、油脂容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這樣吃無糖食品所攝入的糖分和熱量一點也不少。
2、酸奶
別以為酸奶是酸的,糖分就會少。按自制酸奶的配方來看,糖和牛奶的比例為1:10,而市面上售賣的調味酸奶、果粒酸奶等,糖分量只多不少。
3、白吐司
雖然白吐司吃起來不甜,但是在制作過程中也會加入大量的糖分,為了保證面包的口感和香氣。
上述的食物日常一定要少吃,避免攝入過量的“隱形”糖。糖會給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那是不是說明吃糖多了一定會引起癌癥發生呢?其實也不絕對。
長期保持高糖飲食,容易導致身體肥胖、產生胰島素抵抗,讓身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異常、出現內氧化應激,導致癌癥的發生風險上升。在患癌后,癌細胞主要以糖的無氧酵解供能,糖分攝入過多會讓其“營養充足”,發展的更快。
但是這并不代表,糖吃多了就一定會得癌癥,畢竟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控制糖分的攝入:
1、掌控食物標簽信息
一般情況下,100g食物含糖量>10g就屬于高糖食物,<5g屬于低糖食物。
2、甜點最好餐前吃
餐前吃甜品可以減少正餐攝入量,預防熱量攝入超標。
3、注意補充果蔬
一餐吃了大量的甜食后,下一餐要注意補充蔬菜水果,這樣做可以促進糖分和脂肪的代謝。
糖分攝入過量對于健康而言威脅很大,但日常也不能過于極端,保持在推薦量以內的攝入,一般不會給健康帶來過大的威脅,多注意添加糖即可。#如何做健康老年人##好內容我來評#
參考資料:
[1]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 BMJ 2023;381:e071609
[2]5位老中醫談哪些東西從不吃.燕趙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