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優秀”的評判標準,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1、時限;2、評判“優秀”的角度;3、范圍;4、優秀已被證明)。海爾張瑞敏甚至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一段時間的“優秀”,本已不易,如能做到持續優秀,從優秀到“卓越”,也就是當下或未來“最”優秀,企業在面對繁雜競爭時的創新基因、管理生態、戰略節奏等,都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優秀有時還被歸結為一些運氣,一旦節奏不對,最優秀會淪為次優秀,曾經優秀甚至會被動態剔除,媒體最常舉的例子,如曾經偉大的諾基亞、柯達公司等的倒下,創新與創新者窘境的典型案例。
所以,“優秀”,非常難于判定,不論哪家企業,需要跨越的競爭門檻和行業生態變遷(如這兩年大家逐漸看衰的曾經的優秀巨頭:聯想集團、國美電器),所要面對的危機和機遇是始終相伴的(如塑化劑危機下的貴州茅臺、三聚氰胺事件下的伊利)。
一、優秀的標準有哪些?
以當前的時間維度看“優秀”,圈定一些公司(不管是否上市),可嘗試從這些角度考慮:
1、參考頂級的評價機構/體系(如“世界500強”),它們有相對權威的評價指標。但即使是這類榜單,仍然有其評價的局限。比如“世界500強”,The World’s Largest Corporations,中國企業上榜的多數是“大”,而非“強”,更傾向于金融、零售、能源、交通等重資產型企業(天然的資源稟賦和特許經營權),科技、互聯網類企業處于弱勢(如2016年世界500強,國內共110家上榜,BAT未入圍)。
2、參照大家公認的評判偉大企業的標準,如《巴菲特的護城河》。對不同行業命、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戰略階段的企業,其顯性的通用“優秀”標準,也就是在“優秀”的那段時間里,它們可能具備以下要素:
(1)行業生命景氣向上、超級集中度已經形成:至少未來十年市場空間極難收縮,且市場空間受經濟周期或者技術創新影響相對較小,或該公司已是該行業龍頭。
(2)其生意屬性,具備護城河基因,或經競爭錘煉、逐漸開掘出護城河:無形資產、高轉換成本、網絡經濟、成本優勢等。傳統企業VS新興產業,制造業與服務業,實體與虛擬經濟,在護城河的形成上,并沒有嚴格的高下之分,重點還是在于企業及其身處的商業環境。
(3)產品/技術/服務的消費力、品牌形象、企業治理及文化(企業公民)、戰略前景等,均處于公認的上升期,且被公認為行業規則制定者(定價權)、賽道開創者(獨享)、寡頭占據者(競爭廝殺的紅利)、社會價值貢獻者(部分企業的“優秀”,不僅體現于“利潤”,而體現于服務人類社會的價值,如生命科學、醫學類的“優秀”企業)。
(4)卓越的創新能力和“優秀”的企業家。創新是企業價值的最佳來源,“優秀”企業,其創新足夠可以改變大家的生活,且能夠持續創新的一般是偉大的管理層(如華為的任正非、阿里的馬云)
(5)量化指標1:長期穩定的營收、利潤規模及復合增速。因為利潤是企業的血液、也是護城河筑寬的結果體現(當然也非絕對,未有較好盈利數據的“優秀”案例,如亞馬遜、京東),“優秀企業”是杜邦公式3項至少具備其1的完美實踐(高ROE、持續盈利):銷售凈利率(產品型)X資產周轉率(平臺型)X權益乘數(杠桿型)。
(6)量化指標2:研發投入、人均產出、員工激勵、稅收貢獻、股東回報等細化指標(針對非上市企業來說,越多細化指標同時領先,則更顯其“優秀”)
(7)量化指標3:資產持續增值及規模(核心如現金流狀況,“現金牛”是“優秀”的不二之選)、市值持續增長及規模(上市企業為主,給投資者的回報是“優秀”的最佳指標)
二、如何尋找到優秀公司?
從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角度考慮,針對A股找“優秀”公司,這個問題相對容易圈定答案。關鍵信息包括,行業層面:市場規模、行業集中度、龍頭公司份額;企業層面:ROE、銷售凈利率、凈利潤增速、PE、PB、市值等。
1、行業集中度提升:優質龍頭的市場份額領先
2、上市時間較長,營收、尤其是凈利潤持續長期復合增長(成長性突出)
3、包含分紅、送股等在內,投資回報率居前(上市后持有不動、剔除近幾年內借殼重組、或非業績驅動類題材股)
4、優秀的ROE、出色的現金流
三、聊一下我們身邊的優秀公司
1、自A股誕生以來,投資回報率居前+基本面保持10年以上增長+且當前增長態勢仍在的“優秀”20家公司:
萬科、伊利股份、云南白藥、格力電器、華域汽車、貴州茅臺、華夏幸福、東阿阿膠、恒瑞醫藥、福耀玻璃、三安光電、青島海爾、雙匯發展、復星醫藥、上汽集團、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萬華化學、五糧液、海螺水泥
2、放長周期來看,“優秀”20家公司,還是集中在消費、金融、地產等領域。如從近5—10年成長型公司、先導產業、未來潛力巨大、公眾好感度評估,中小創業板以及未上市的公司中,也有非常多的“優秀”公司,至于“最優秀”,還是仁者見仁、評判標準的問題。
3、中小創業板的“優秀”公司,在行業高峰和快速成長期能夠保持較好的業績和現金流入,但因競爭多變、普遍面臨跨越成長的難題,如無并購重組助力,中小創業板多數公司的市場容量和轉型成長,很難使其像大市值藍籌公司那樣(市場容量極大、行業門檻高、已取得龍頭優勢),無法保持長期的復合增速,更難說持續的高分紅和現金流了。
四、未來的優秀公司在哪里?
當然,“優秀”指的是過去時。好行業、好生意、好公司總會在未來涌出。未來具備“成長性”的“優秀”公司,具備以下要素:
1、行業需求明確、空間足夠大,且競爭能夠集中(有些分散性的行業,很容易看到天花板,或競爭烈度不夠強),最終1-2家勝出
2、業績不斷增長、不斷超出同行業公司、不斷超出資本市場預期,且是具備一定壁壘的增長(成長性公司很難說具備某類護城河,能保持一定先發競爭優勢已經不錯)
3、管理層能貼近產業方向并聚焦內外戰略、團隊也會折騰(內生+并購都能做好),能使公司的行業地位發生跳躍性變化(近幾年,利亞德、歐菲光堪稱范例)
4、發現優秀企業,要盡可能提前去做行業分析和商業判斷,去了解管理層的想法。最終跑出的“優秀”公司,往往在嬰幼兒時期,就已經具備這類“優秀”基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