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白鷺——鳥類攝影攻略
只有真正了解白鷺,進入她們精神的家園,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用激情觸動快門,用情感聯動她們的喜怒哀樂,拍出來的作品才能傳神,才會靈動。
——王武
Q&A
Q:您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攝影?
A:八十年代初七就開始接觸攝影,搞宣傳。后來考大學選了藝術專業,有一個學期專門是學攝影的,就這樣打下了基礎。后來當了記者,還做美術編輯。
在2004年的時候有個機遇,因為工作的壓力不是很大了,我覺得應該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于是又把攝影撿起來了。
Q:鳥的品種有那么多,您為什么單單選擇了拍攝白鷺這種鳥呢?
A: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我對大自然特別感興趣。而白鷺呢,是南方很常見的鳥類,我個人特別喜歡。我有一個夢想,泡杯綠茶,站在窗前,看著一行白鷺從天空中飛過。你想想,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情。
Q:記得您曾經說過:“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白鷺的行為和情感,簡單層面上的意義,就是在拍攝的時候不要按照人類的主觀臆斷行事。”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您在拍攝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探秘鳥類的情感,在這一點上您能否給廣大的網友們講一些您個人的經驗。
A:有位研究動物情感的專家說過:“就情感而言,動物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更像我們”。只有真正了解白鷺,進入她們精神的家園,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用激情觸動快門,用情感聯動她們的喜怒哀樂,拍出來的作品才能傳神,才會靈動。
優秀的鳥類攝影作品,必須是通過攝影家深度的觀察、了解,并進行深度的跟蹤拍攝而產生的,這種“深度”決定了鳥類攝影作品的生命力。鳥類攝影無捷徑可走,機遇只是上帝對攝影師辛苦的回報,可遇不可求,成功的作品只能是汗水和心血的凝聚。
白鷺會不惜殘害同類幼小的生命而拆除別巢修繕自己的窩,以營建溫馨的家為自己的孩子遮風避雨;白鷺還會在烈日下長時間地撐開翅膀為孩子遮擋太陽。一方面體現的是圣母般的愛;一方面體現的殘忍和冷血。面對精彩而又復雜的場景,作為攝影師有責任忠實地紀錄并向觀眾負責任地把信息準確地傳達。人世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奇聞軼事,鳥類之間也莫不如此,只是我們對他們還缺少足夠的了解。當這些行為被充分了解和認識后,攝影家才能拍出情景交融,震撼人心的作品。
Q:在拍鳥的過程中曝光方面有沒有什么技巧呢?
A:白鷺通體潔白,和環境色差別很大,曝光很難掌握,稍有不慎,不是過曝就會欠曝。過曝缺少細節,欠曝表現不出白鷺的純美。面對異常復雜的場景,拍攝對象和環境的光比又是非常之大,這個時候應該怎么測光,剛進入白鷺拍攝領域的朋友都會顯得一籌莫展無所適從。白鷺美,美在潔白無暇,把這種美拍出來就是成功。
Q:在拍攝中測光有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方法?
A:在測光的時候,準確的方法是把相機調到點測光方式,把測光點對著白鷺向光的一面,然后把測出來的快門、光圈值用手動的方式固定下來,可不計較稍許的偏差,些許偏差可以通過軟件找回來。
Q:拍鳥的時候可以用閃光燈嗎?
A:國外攝影師拍鳥是用閃光燈。
Q:那樣不會傷害到動物嗎?
A:一般有兩種情況是用閃光燈的,一是科研需要。二是外國的鳥和國內的不一樣,外國的鳥是不怕人的,而我們國內的鳥是怕人的。
但是,拍巢鳥一定不要用閃光燈。我個人提倡還是不要用,而且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買過閃光燈,拋開對動物的傷害這個因素,另外就是用閃光燈拍攝畫面會很死板,一片慘白,不生動。
Q:在拍鳥的時候您習慣用手動對焦還是自動對焦?
A:白鷺和天鵝飛行時翅膀振動頻率每秒約在3-5次左右,和一些相機的連拍速度相當,一定要注意把握按動快門的時機,要不然一陣狂拍之后,會發現拍出來的白鷺姿態幾乎都是一樣的,甚至翅膀的角度都一致的相似,拍攝中應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手動對焦對于拍攝白鷺和鳥類拍攝來說難度較大,入門者很難掌握好,鳥類攝影最常用的還是多點自動對焦模式,多點人工伺服自動對焦模式配合高速連續拍攝,成功率高,較適用拍白鷺的劇烈活動,相對于手動對焦,自動對焦的焦點選擇性差,作品往往缺少個性。
手動對焦雖然成功率低難于把握,但拍出來的作品,焦點清晰,重點突出,視覺獨特,卻是出精品的最實用的手段。此外,介于兩者之間的多點單次自動對焦模式雖也具有一定的難度,但較易掌握,對于鳥類攝影師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Q:全國都有哪些地方是白鷺的聚集地呢,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A:近年來,隨著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白鷺也大量增多,隨處都可拍到白鷺的靚影。在一些自然環境較好,食物充足的地方還出現了既能觀賞又便于拍攝的白鷺棲息地。
江西南昌的象山林場坐落在鄱陽湖畔,每年四月開始萬只以上的白鷺來到這里棲息繁殖,是拍攝白鷺親情片的最佳地點。林場的熊先生夫婦搭了一個觀鳥臺,拍攝極為方便,交些費用還可提供食宿。這里雖然有專用的拍鳥平臺,但低于500mm的鏡頭還是覺得力不從心。
江蘇泗洪縣洪澤湖濕地觀鳥園不僅建有農家樂供觀鳥和拍鳥人吃住,還建有面積超過300平方米5層高的觀鷺臺,牛背鷺是這里的明星。在這里拍鷺幾乎不會空手而歸,只是少數攝影愛好者在缺少專業設備的情況下,讓當地人在鷺鳥營巢的柏樹林里搭建腳手架,由于過分接近,干擾和影響了鷺鳥的繁殖。
類似的地方還有安徽馬鞍山的濮塘林場,溫州平陽銀山等處,這兩個地方也有當地攝影人搭建的觀鳥攝影臺,并且不收取費用。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是一處灘涂,是拍攝白鷺打斗、捕魚的理想之地。每當夏季來臨,成千上萬的游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避暑消夏。生活在這里的白鷺已經不怕人了,站在鴿子窩大橋上就能近距離的拍攝到白鷺的各種生活形態,200mm-400mm的鏡頭在這里就可以大有用場。秦皇島是一個旅游勝地,夏季人滿為患,但國慶節后卻異常寧靜,吃住都十分方便和便宜,你可以安然地拍攝到許多精彩的瞬間,收獲到意外的效果。
廈門稱為鷺島,筼筜湖就在市區中間,每天納潮口附近都聚集著很多白鷺,每當閘門打開,守候在這里的白鷺就一擁而上捕食被海水沖的暈頭轉向的魚蝦,白鷺的美麗在瞬間化為精彩,當地的愛鳥人士還建了一個觀鳥廊,100mm的鏡頭在這里就不能說是短鏡頭了,長槍大炮在這里基本無用武之地。
貴州赤水市大同河河心島,碧水環繞,翠竹茂密,白鷺點點,是拍攝中國畫意境白鷺片的絕佳場所,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這里仍有許多值得懾影人挖掘的題材。
此外,廈門、煙臺及遼東半島外海的小島上還能拍到珍惜的黃嘴白鷺和巖鷺。
Q:在您常年的拍攝過程中有沒有記憶特別深的事,給我們大家講講吧。
A:動物世界有人類許多的未知,鳥類也和人類一樣,她們的情感與人類的情感有許多相似之處。白鷺會建立家庭;會含辛茹苦的撫育幼鳥;會為爭奪伴侶大打出手;會為霸占領地刀槍相向。一個白鷺家庭會因失去夫婦一方而飽受其他白鷺家庭的欺辱,在白鷺世界里也有類似人類的不良行為和陰暗的一面。我曾在拍攝中記錄過一些白鷺為加固自己的巢去拆一個單親家家庭的窩,并把鄰居幼小的孩子拋到十幾米的地下摔死,極其殘忍的一幕。白鷺在營巢地聚集后,除外出捕食補充能量外,雄性白鷺會長時間的在臨時搭建的巢中,做出求偶的動作吸引配偶,并且對“意中人”展示美麗的蓑羽。確定戀愛關系后,還會在巢里和空中追逐打鬧,這種行為常會被初涉鳥類拍攝的攝影師誤認為是“爭斗”而冠以《打斗》之名。其實,鳥類的打斗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意思,求偶期間的打斗是鳥類一種常見的行為,是繁殖期中的試交配。
一對白鷺確定戀愛關系還未建立家庭之前往往會不停地“打斗”數日,你來我往,撲朔迷離。但,白鷺并不是一夫一妻制,一只雄性白鷺在繁殖期可能和多只雌鳥進行交配。當一只雄性白鷺在巢內孵卵,雌鳥回來換班,兩鳥喙喙相對交頸纏綿后,雄鳥飛出數米,有時候就在自己的配偶眼皮子下面就撲在其他窩里正在孵卵的雌鳥身上強行交配。值得驚奇的是,被交配的那只雌鳥多數時候竟毫無反抗之意,只東張西望地左顧右盼,如果“老公”不回來,生米就成了熟飯,只有恰被“老公”撞個正著,她才會裝模作樣象征性地反抗幾下做做樣子。做賊心虛是人類慣用的詞匯,但放在白鷺身上也恰如其分。偷情的白鷺不論體型多大,身體多強壯,當行事的時候不幸被撞見,便會馬上中止交配,落荒而逃,似乎內心有人類一樣的道德觀,其狀十分搞笑。
表面上這是鳥類之間十分有趣的事,但這樣的“偷情”卻保證了白鷺之間血統的多樣性和提高了卵的受精機會。在鳥類中還有許多類似而有趣的事,可能人們不會相信,被人類奉為愛情楷模的鴛鴦也會和白鷺干一樣的茍且之事;水稚奉行一妻多夫,雄性孵卵,雌性巡視。
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所所長、《中國攝影家》雜志主編、著名理論家李樹峰先生曾就鳥類攝影和白鷺的行為進行評論:“我們厭倦了人性中的侵害沖動,在野生動物攝影作品里,我常常看見比人類更高貴的人性,但這一次我看到了動物的根性,而且充滿智慧地表現出來。我不知道白鷺歷來如此,而一直被人類看偏了,還是這是很偶然的現象。總之,白鷺畢竟是動物,他們天然沿著適者生存的法則行動,何況,他們生活在有人類的地球上,跟人學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