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刀的起源追溯到古代,大約在阿拉伯帝國初期,因為多次的擴張戰爭,阿拉伯彎刀傳到中亞,后由突厥人徹底發揚,將彎刀的威名帶到整個歐亞大陸。
大馬士革彎刀
大馬士革彎刀,原產自古印度,由烏茲鋼制造,最明顯的是它擁有鍛造時自然產生的花紋,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馬士革刀一直獨特的鍛造方式和技術一直是波斯人的秘密。
大馬士革彎刀
廓爾喀彎刀
這種彎刀成名完全要感謝英國以及現代的游戲,廓爾喀刀是尼泊爾的國刀因此它又被稱為尼泊爾彎刀,它是庫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征,獲得戰功的士兵將被賜予鐫刻上他的名字的廓爾喀刀。之所以成名要感謝英國是因為在有記載的戰爭歷史當中,廓爾喀刀它那寒光雪刃第一次暴顯威力是在1814年駐守印度的英軍士兵在尼泊爾西部與廓爾喀兵的戰斗中。從那就產生了數不盡的傳奇故事。
尼泊爾軍刀
蒙古彎刀
蒙古彎刀一般采用高質量的鋼鐵打造,刀身身長約10--20cm。刀柄和刀鞘的制作材料種類繁多有鋼制,銀制,骨制,動物角制,一般會刻有精美的花紋,同時有些貴族會鑲嵌寶石彰顯身份。
蒙古彎刀
提到蒙古彎刀不得不說歷史上直刀與彎刀的那些糾葛,事實上在世界古代史中最初武器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直刀,中國漢代以來大規模使用騎兵成為常理,其著名的環首刀便是騎兵的制式裝備。到了唐代又出現了斬馬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陌刀,即便是日本改善唐橫刀后的太刀其弧度依然沒有現在主流彎刀的彎度。
蒙古彎刀
在中國歷史上彎刀 成為主要兵器的是在遼,金時期,受到了另一文明兵器風格的影響后,開始與中原兵器迥然不同。而蒙古南下,將中國地區納入大蒙古帝國的版圖后,中原武器也被其影響,傳統的兵器形制則逐漸消失,躲入了歷史的迷霧中。
至于西方世界更是直刀橫行,甚至他們還沒有刀的概念,騎士所用的大部分是重劍,還不如中國刀揮砍的有效率,直到18-19世紀法國才改良馬刀,出現類似彎刀和直刀的結合品。
阿拉伯彎刀
只有中亞阿拉伯地區偏愛彎刀,后期的奧斯曼土耳其橫掃歐亞非也是靠著手中的彎刀。
小編為了讀寫們更好的比較二者,總結了彎刀與直刀的特點。
1.彎刀重心靠前,慣性大,適合馬上作戰。
2.直刀重心平衡,較為靈活抽刀速度快,招式更多。
3.使用直劍會出現下意識的慣性動作,高速沖擊的搏殺下,會把更快的插進敵人要害。
4.彎刀劈砍比直劍更省力,因為彎刀在接觸到目標后由于阻力小,還能保持劃割 ,實際上是進行類似于鋸割的動作,從接觸點到刀尖,整個刀刃都能參加切割;而直劍的劈砍只有接觸的那一段實施。
5.有一個缺點值得一提,用直劍沖鋒突刺,非常容易扭傷手腕,不過有趣的是在歷史文獻的統計上, 彎刀雖然造成的傷害頻率高于直劍,而且不易傷到使用者的手腕,但是直劍造成的傷害更大。
注:本文為來源于網絡。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兵器名:匈奴武器 戚家軍 明朝火器 西方長矛 槍和矛 盾牌文化 刺刀 方天畫戟 馬鐙 中國騎兵 保安腰刀 白起 戰車 鐵尺 軍刀 八面漢劍 日本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