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兩個袋鼩(qú )屬新物種,它們以一種不尋常且極端的交配策略而聞名,這種策略被稱為自殺式交配,記錄最長可達14個小時,直到它們的免疫系統崩潰,器官衰竭,最后“精盡鼩亡”。
科學家第一次看到袋鼩的時候,就覺得它們不像是所熟悉的物種,當科學家用陷阱捕捉到這種袋鼩的時候,他們看到這個新物種有一條又黑又長的尾巴,還有著五趾的腳,都是黑色的。它的眼睛周圍的皮毛是黃橙色的,這有助于將它與其它物種區分開來。
這個屬的有袋動物聽起來很污,為了增加他們繁衍后代的機會,雄性袋鼩會在整個繁殖期間嘗試與眾多的伴侶交配,一次就是幾個小時。也就是說,雌性產下的幼崽,很可能屬于幾個不同的雄性。
科學家說:在交配的季節的結束之前,雄性袋鼩的脾氣會“逐漸暴躁”,在繁殖期的最后一段時間,雄性可能會近似瘋狂的尋找雌性進行最后一次交配。這個時候,雌性往往會選擇躲過它們,可見這是有多么“暴躁”,才會把雌性嚇得東躲西藏。
這個物種的雄性交配如此強烈,以至于在他們的幼仔出生之前就死了。
科學家們為此感到非常困惑,起初,一些人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利他主義,通過死亡,雄性可以為母袋鼩和它們的下一代“節約”出更多的昆蟲和蜘蛛等食物,以便它們更好地生存。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雄性成熟快,死得早,還有另一個原因:用最高質量的小蝌蚪使雌性受精,以便將他們的基因傳遞給盡可能多的后代。
科學家們已經記錄了10,12,甚至14小時前的交配事件。一只雄性和一只雌性之間斷斷續續地交配。當停止時,雄性會保護雌性,使其遠離(并尋找其他配偶),讓其他雄性則不會接近她。
在整個繁殖期內,雄性袋鼩將持續交配,平均交配時間約為兩周。為了保持身體可以持續輸出,它們血管里的睪丸酮開始燃燒,使它們擺脫了經常進食的需要。
在此期間,雄性袋鼩還會釋放出大量的皮質醇,皮質醇可以讓它們保持體力和減緩交配時所產生的疼痛感。在這兩種激素的加持下,雄性袋鼩可以持續不斷的與不同的雌性進行長達幾小時的交配。不過睪丸素的釋放也讓它們開始變得好斗,雄性為了爭奪配偶會開始死斗。
繁殖期結束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性會身體會慢慢奔潰,內出血,失去皮毛,形成傷口和潰瘍,無法愈合,免疫系統關閉。這時候的它們就像一張白板,對周圍的每一種寄生蟲和疾病來說都是空白的。
對于雄性袋鼩來說,很少有挺過繁殖期的。另一方面,雌性在斷奶后也可能會因精疲力竭而死亡。只有不到50%的雌性進入第二個繁殖季節,極少一部分進入第三個繁殖季節。
大多數采用這種策略的動物,如魷魚和蜘蛛,都有很多后代,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更容易理解。雖然它們在交配后死亡,但它們可能有數千個后代,它們會把基因遺傳給這些后代。但有袋類動物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一次只生幾個后代。
哎,一生一次,一次幾個星期,一切為了后代。現在由于棲息地的減少及變幻無常的氣候,再加上它們這種不同尋常的交配行為,令袋鼩的數量越來越少,逐漸了瀕危之路。
我是小埋,你還想了解更多的動物故事嗎?您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哦,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愿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將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