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玉石礦產儲備優勢,對于玉石開發的歷史也可追溯幾千年前。漫漫歷史長河中涌現玉石珍寶無數,有哪些可以可以被拿出來好好說道說道呢?今天小編和大家好好聊聊。
一、紅山文化玉龍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
【文物現狀】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整體呈現“C”字,也是依據人心中對于龍彎曲著的身體形狀再現而成。雖說沒有對我們認知中龍那么具體,但飄逸的龍鬢也是十分傳神的。新石器時代古人生產水平并不高,但卻具有別樣的抽象美。
二、良渚文化玉琮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良渚鎮
【文物現狀】現藏于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玉琮基本性質內圓外方,正面刻有四只類似于眼睛的東西。最早的玉琮可追溯5100年前很多人不明白玉琮是干嘛用的,其實最早作為人們敬神時的禮器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在祭祀時獻出此品,神也自然能感到我們的誠意,加上了宗教氣息的玉石,散發著別樣的美感。
三、唐獸首瑪瑙杯
【類別】玉器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文物現狀】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采用至今都很罕見的五彩纏絲瑪瑙雕刻而成,造型為牛頭,少了神秘詭譎,多了幾份可愛。由于瑪瑙顏色并不均勻,此器便“依色取巧,隨形變化”,也是目前唯一的唐代俏色玉雕,無論是選材還是工藝,無論是造型還是設計,至今都堪稱一絕!
四、大禹治水玉山子
【類別】玉器
【年代】清乾隆年間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清宮中最大的玉雕)
【文物現狀】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件最不怕麻煩的玉石文物!一整塊和田玉石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運往北京,乾隆幾經挑選最終選擇宋人《大禹治水》為稿本,再命當時首屈一指的畫匠賈全在玉石上臨畫,做成樣本后再發往揚州雕刻成型。整件作品耗時6年時間,成品距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五、翠玉白菜
【類別】玉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末瑾妃嫁入宮廷時的嫁妝。白菜象征新娘子的純潔無暇,昆蟲則是多產的象征,祝福新娘能為皇室多生孩子,寓意完美。玉白菜自然色澤,人為形質,象征意念,三者和諧搭配,一件國寶就此誕生。
玉石無論是把玩也好,還是佩戴也好,在我眼里漸漸脫離了最開始為了向別人炫耀的目的,有時甚至覺得它們身上承載的是我國上億年自然積淀的結果以及千年玉雕工藝的結晶,選擇一件好的和田玉器,讓它陪在你身邊,感受自然與歷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