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如果語文課的課前預習這一環節做得好,就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發揮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預習是一種課前自學,預習了才知道難點,重點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數,聽講才能主動,才能容易與教師產生共鳴,配合默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我對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體會。 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的人、事、景、物等內容。這些內容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些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并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 二、 指導預習過程,培養預習能力。 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后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度著口頭做一做,可檢查預習效果。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我在讓學生預習課文時,將以上各部分預習內容分解為這幾個小標題,在每課的預習作業中予以落實,字詞課堂、文章主要內容、我的發現、我的困惑。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 總之,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圍繞課題,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的預習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一、摘抄知識要點,激發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