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薇姐
來源:電影夫人(ID:dyfren521)
電影《找到你》的英文譯名是“Lost, Found”,即“失去,找回”。薇姐覺得,英文譯名更貼合電影主題。
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正是三個女人失去自我,找回自我的故事。
讓她們失去自我的,是孩子。
女主李捷事業有成,美麗干練。遭遇媽寶老公疑似出軌后,依舊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態,主動提出離婚。
在孩子撫養權的歸屬問題上,她也是志在必得,先談判,談不攏大不了法庭見。
李捷的兩歲零一個月大的女兒,因為一直是奶奶帶的,致使她在獨自照看時,如臨大敵。
可當鄰居幫她介紹了一個保姆,說是來“救火”的時候,她又覺得刺耳,反嗆回去:“你說什么呢!”
她不愿承認自己是一個搞不定孩子的母親。
這一刻,作為一個殺伐決斷的職場精英,她失去了對生活的把控感。
即使她說服自己:努力工作是為了有一天和丈夫對簿公堂,自己擁有爭取撫養孩子的能力。
但潛意識里她仍覺得愧對女兒,很明顯,她沒有能力平衡“事業”和“家庭”。也沒有人有這個能力。
而這,也是幾乎所有職場女性的魔咒。
保姆孫芳是鄉下來的打工妹,嫁了一個爛賭又家暴的渣男,生了一個女兒。
本指望著孩子的出生可以喚回丈夫的清醒,卻沒想患有先天性重病的女兒,反而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丈夫不但不拿錢醫治孩子,反而撒手不管了。
孫芳交不起住院費,女兒被強制出院。彼時,李捷光鮮亮麗地抱著女兒,在醫生老公的呵護下,占據了孫芳女兒病床的位置。
強烈的反差,在孫芳心里埋下了恨意。
孫芳女兒不幸夭折。她還欠著一大筆高利貸,走投無路之下,她動了偷李捷的孩子賣掉的念頭。
惡念陡生的那一刻,孫芳善良的天性也開始掙扎。
為了給孩子治病,她愿意捐肝,愿意賣腎。我們相信,如果她的命可以換回女兒的命,她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貢獻。孫芳在母愛里丟了自己。
影片中戲份不多的第三位女性,叫朱敏,是律師李捷代理的離婚案委托人的前妻。
她是一個全職媽媽,由于老公出軌,要求離婚并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然而沒有經濟來源的中年女人,勝算無幾。
法庭上,她又被李捷指出,曾多次接受心理治療,精神問題可能會影響養育孩子。
朱敏爭辯說:那是因為丈夫在自己懷孕期間就出軌,導致她抑郁。
朱敏明知自己懷孕期間丈夫就已經出軌,但她一直隱忍到孩子五歲才提出離婚,
作為一個女人,朱敏早已沒有了自己。
她的婚姻早已經不是為愛結合,而是為了孩子而將就。
全職媽媽最危險的境況莫過于在經濟和精神上對丈夫的雙重依附。精神獨立的喪失和謀生能力的退化一樣可怕。
三個女性的故事,折射出了當今社會女性的尷尬處境——任你十二分的小心,千辛萬苦地行走在職場與家庭之間的鋼索上,可一不留神,還是跌下深淵,摔得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表面上看,她們失去自我的原因都是那兩個神圣的字——母愛。但事實,卻要復雜得多。
作為母親,當嬰兒的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母子之間的物理連接雖然已經斷開,但情感連接,卻會更加緊密。
女性選擇成為一個母親的同時,她已經被一分為二了。從此,她生命的一部分將為孩子而活,并做出不斷的犧牲,雖然這部分的大小,因人而異。
按理說,這種付出值得被整個家庭尊重,現實中,母親們的犧牲卻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隔代育兒的觀念鴻溝,丈夫在親子關系中的缺位,自身在工作與家庭間的掙扎,往往讓女性身心疲憊、無力應對。
所以實際上,真正使女人失去自我的是在撫育孩子過程中的孤立無援。
作為母親,即使渴望完全擁有自己,但是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系讓她們 “放不開手”。
而作為女人,拼了命地在成為自己和成為“母親”的身份之間牽拉撕扯,到最后往往內傷最重,卻無人理解。
還好,導演不算冷情,讓她們找尋孩子的同時,也找回了自我。
李捷跪在船上,給孫芳磕頭,說“我也很愛我的女兒”的時候。影院里許多女觀眾已經哭到泣不成聲。
尋找女兒的過程,也是李捷反省自己的過程。對于孫芳那句:“你不配做孩子的媽媽”,她心底其實已經承認。
相信面對失而復得的女兒,李捷對母親的身份,會有更深刻的認知。
孫芳雖然拐走了李捷的女兒,但是出于天性善良,或者說出于母性,她沒有賣掉孩子。
最終她把多多還給李捷,然后跳海,完成了自我救贖。
朱敏的案子,由于李捷最后倒戈,雖然不知是否勝訴,但是看見她自殺后毀容的眼睛里感動的淚水,相信這一次她找到了心底渴求的“公平”。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電影到了孫芳跳海的那個鏡頭為止,已經結束了。但是從社會意義上來講,結尾李捷的一番獨白,讓我們不由得思考更多。
她說:
這個時代對女性要求很高,如果成為一名職業女性,會有人說你不兼顧家庭,如果成為全職媽媽,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職。
可事實上,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擁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當了媽媽我才理解生命的意義。
一語道破了現代女性的尷尬。
實際上,影片中母親的困境,也是全體女性的困境。而解決困境的關鍵,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片中的三位女主,處境各不相同,同樣在困境中掙扎,卻并不能互相理解。
李捷的優越感讓她輕視全職媽媽朱敏,孫芳又不明白職場人李捷每天到底在折騰什么,連孩子都不管。
而孫芳的一個老鄉,甚至還抱著生個兒子就能改變家暴的觀念。
哪怕當今社會有許多年輕女孩嘲笑“家庭婦女”,但或許十年之后,自己也會在“婦女”群中迷失。
對女人來說,到底何為“追求自我”,何為“實現自我”?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同時,也需要男性的配合,并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兩性平等”的重要性。
圣經上講,因為亞當和夏娃偷食了禁果,上帝懲罰亞當:你必須終身受苦,汗流滿面才能糊口。
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即使看起來男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也并不能算是他們可以引以為傲的資本,而是一種懲罰。
男性有理由回歸家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育兒上。
同時,也應該尊重女性渴求得到社會認可,擁有自身事業的追求。
如果男人不能夠打破意識的桎梏,“兩性平等”也是一句空談。
當有一天,男人愿意完全回歸家庭而不覺得有失體面;女人可以自主選擇是做溫柔體貼的賢妻良母,還是勇敢堅毅的職場女強人,“兩性平等”才會真的實現。
希望這一天,不要來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