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工作已經(jīng)18年了,在領導心中我是愛崗敬業(yè)的好教師;在家長口中我是最負責任的好老師;在同事眼中我更是凡事力爭完美的好老師。然而,學期初的一場病讓我認識到自己真的不是一名好老師,甚至不是合格老師。
2000年師范畢業(yè)后我就成為了一名班主任,和其余教師一樣,整天忙于備課、上課、批改、輔導和班級管理中。自認為是一名有責任心的老師,如果哪名學生因為違反紀律被扣分了,我會大發(fā)雷霆,嚴厲訓斥;如果哪名學生家庭作業(yè)沒寫完,我會立刻撥通家長電話追根問責;如果哪名學生考試成績沒有達到及格,我就心急如焚,非得擠時間輔導,哪怕下班后也要把學生領回家中繼續(xù)輔導,直到他學會為止……就這樣,我?guī)У娜魏我粋€班級的學生紀律好,衛(wèi)生好,成績更好,我也因此獲得了學校領導、學生家長和身邊同事的肯定與表揚。然而,就在我付出一切的時間和心血同時,自己身體卻越來越糟糕,直至本學期實在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而被迫把班級交給另一位年輕老師。
雖然不是班主任了,但每次一到學校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回到原來的教室看看孩子們晨讀怎么樣,每次經(jīng)過原來的教室都忍不住多看幾眼,課間看見班級的孩子們時更是會親切地聊幾句……直到那天早上,在校門口時我看見了原來班級中那個令我費盡心思的嘉嘉同學的媽媽,她高興地說:“現(xiàn)在嘉嘉放學后就能主動完成作業(y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操心了……”看著孩子媽媽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卻怎么也興奮不起來,腦中不斷浮現(xiàn)出以往我“關愛”嘉嘉的一幕幕:因為學習習慣差,盡管他個子很高,我仍然把他安排在第一桌的位置,時刻關注著他;小組同學互相檢查或批作業(yè)時,我就是他唯一的合作伙伴;如果當天的內容沒有學會,科任課就只能被我請到辦公室學習……在我的全方位照管下,他卻變得越來越不懂得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一下課就捂著肚子要去廁所,沒有半個小時不會回來,我只能派其他同學把他“請”回來。課堂上的作業(yè)我看著就寫,我一轉身就一字不動。家庭作業(yè)就更不用提了,我打電話要求孩子媽媽必須看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孩子媽媽無計可施,幾乎每天都要看到10點以后。即使這樣,孩子的成績才勉強達到及格。在這份沉重的愛的教育下,孩子媽媽幾次跟我提到想要放棄孩子,都被我當面斥責。在“我們要對孩子負責,一定不能放棄孩子”的想法的支持下,我也變得越來越焦躁,總感覺自己是最苦的那個人,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他卻一點不領情,甚至是倒打一耙,真是嘗盡了一廂情愿的苦果啊!
現(xiàn)在想想,曾經(jīng)的我真的是好老師嗎?真的是愛學生的好老師嗎?不!我是以愛的名義在傷害孩子啊!我一切付出都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成績,讓自己更有面子,而不是真正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我承認差異,卻仍要求孩子進步一些,再進步一些,希望每個孩子都達到優(yōu)秀。我對學生的愛是自私的,教師愛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不能以愛的名義傷害他們,與學生過不去,與自己過不去。孩子犯錯了,我們要盡可能引導他們,等待他們醒悟的那一天,耐心的等待他們的成長與進步。等待過程中,我們要用鼓勵的目光、真誠的微笑、激勵的話語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用自己真誠的期待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萬不能拔苗助長,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小苗,雖然每棵小苗發(fā)芽、開花、結果的時間不同,但是只要他被培植在肥沃的土壤中,并接受足夠的陽光雨露,就一定可以枝葉繁茂。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明白:教育的本質是用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我們要用心維護每個孩子的尊嚴和感受,要學會等待,不要一廂情愿地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