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要有執著,如果沒有執著,就證得實相。所謂“證得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真能修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的程度時,人也空,法也空。自性了了,便證得實相理體。恒河沙數無間業消滅。
如果沒有破執著,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都是存在。執著一破,一切皆空。這種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證得實相理體,得到真正的受用。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可是門門是第一。
為什么要這樣來說?因為佛曾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對機者,就是第一。不對機者,是不是第二?也不是的。不對你的機,會對我的機。不對我的機,會對他的機。
你我他各有各的機,對機是第一,不對機是平等。無高無下,無勝無劣,既然是這樣子,大家不要在法上自生分別,自找煩惱。
所謂“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分別這個法,分別那個法,分別一切名相,沒有完的時候。在一生之中,來分別名相,也分別不清楚。好像到海底去計算沙子有多少,是永遠算不出來。
那么,要怎樣呢?就要選擇相應的法門,歡喜那個法門,就依法修行,將來就會有所成就。假設研究這部經是真的,那部經是假的,研究幾十年,還是弄得不清楚。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要選擇一個法門,專心修行,就可以成就道果。佛住世時,有個最愚癡的弟子,名叫周利盤陀伽,其笨如牛,無論教他什么法,他都記不住。
佛可憐他,只教他一法。教他念“掃帚”二字。他天天掃地,口中念“掃帚”。念來念去,終于開悟了,證得阿羅漢果。怎樣開悟呢?有一天,他在掃地,心在想,掃除外邊的垃圾,也要掃除心內的垃圾,也就是貪瞋癡等不清凈的塵垢。
由這個公案看來,法無定法,對機就是好法。所以六祖大師說:“法本無頓漸,迷悟有遲疾。”法沒有頓沒有漸的分別。迷惑和開悟,有早有晚。
由此觀之,法好像鑰匙,是開鎖用的。若是把鎖打開之后,鑰匙就應該放下。如果不放下,就是執著。所謂“過河不需舟。”已經渡過河之后,不能背著船走路,要把船放在岸上,這才能自在、才能解脫。修行就要破執著,如果仍然有我執、人執、法執,就得不到解脫了。
留言
// 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互動,分享您的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