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詞史上,說起真性情,蘇軾一定名列榜首。
他出身書香門第,與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同是唐宋八大家。
他的詩詞文采飛揚,仕途卻是異常坎坷,一生三次遭貶。
但他性格豪爽,知足常樂,在他眼中世事如浮云。
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他向往精神上的解脫:“小舟從此逝,江海度余生。”從此,他:
看淡榮辱得失;
看開命運起伏;
看輕官場爭斗。
在一次次與命運的交鋒中,他以豁達之心,抵抗命運的魔爪。
01
榮辱得失,看淡
蘇軾一生三次被貶,有歷史的原因:父親蘇洵和司馬光是舊友;司馬光是蘇軾入進士時的考官,以當時的說法,就是他的老師。所以,于世俗上說,他是司馬光一派,是舊黨。
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個性耿直,仗義執言,嫉惡如仇,從不摻和個人恩怨。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他被新黨視為攻擊的對象,屢遭迫害,屢屢被貶,環境一次比一次惡劣;在舊黨上臺時,又因說話不合時宜,不懂站隊,受到排擠。
面對這種榮辱得失,他始終不放在心上。在詩中調侃:“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的偉大在于他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心中有一股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被貶黃州的第四年,一天,他來到快哉亭,看見平靜的江面像一面鏡子,一只孤鴻慢慢消失在天邊,遠處的山色若隱若現。
忽然,刮起一陣風,平靜的江面波濤洶涌,一個漁翁駕著小船,隨著波浪上下漂流,一會兒在浪尖打個轉兒,一會兒又消失在波底。
蘇軾的心不由得隨著小船一起上下起伏。
一會兒,風停了,漁翁駕著小船,慢慢駛去,仿佛什么也沒發生一樣。
蘇軾不由得陷入沉思:人與自然之間的搏擊,不就是一口浩然之氣嗎?
具備了這口浩然氣,無論在什么樣的境遇中,都能泰然處之。
“一口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與其哀嘆命運的不公,不如以豁達之心待之。
面對困境,有人頹廢,有人牢騷滿腹。
既然無法改變現實,不如放下不滿,奮力搏擊,一定能走出困境。
02
命運起伏,看開
元豐二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人上表彈劾蘇軾,說他寫了大量反詩諷刺朝政。
宋神宗禁不住一群小人煽風點火,下旨查辦。蘇軾被迫承認,并寫了兩萬多字的供狀。
這件荒唐的案子驚動了一個人,神宗的祖母,太皇太后曹氏。
曹太后是蘇軾的鐵桿粉絲。據說蘇軾每次寫了新詩,她都必看,即使當時在飯桌上,也要宣人來讀。
有一次聽得出了神,竟然舉著筷子,忘了吃飯。
本來,她最近身體不好,在臥床養病。聽說偶像犯了死罪,趕緊宣神宗過來覲見。
神宗平時非常敬愛這個祖母,聽到祖母召喚,趕緊來到病床前。
曹太后一見到孫子,眼淚稀里嘩啦地流下來:“哀家身體不好,不求你大赦天下,只求你放了蘇軾一人,為我祈福就行了。”
這時,神宗也覺得蘇軾罪不該死,自己不想擔這個千古罵名,就給他免了死罪,貶到黃州。
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兒的蘇軾,對命運的無常感慨萬千:“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一場鬧劇就這樣結束了。蘇軾被貶黃州,做個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
雖然不能造福一方,但蘇軾發現黃州有豐富的美食資源可以開發。“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首先,他發現黃州的豬肉肉質鮮美,只是百姓吃肉,為的是填飽肚子,沒有其他的講究。
蘇軾經過反復琢磨后,告訴百姓們如何加水,如何把握火候,又如何添置調料。
有了豬肉,蘇軾又開始琢磨魚。黃州背靠大別山,漁業發達,價格便宜。經過一系列探索,蘇軾發明了味道鮮美的魚羹做法。他把做法公之于眾,大家開始爭相購買魚肉。
有魚,有肉,就差酒了。這就有點令蘇軾撓頭了,因為酒在宋代是管制品,私自釀酒是要判處死刑的。
但為了造福黃州百姓,蘇軾還是大膽邁出了一步。他以和太守的私交躲過官府的追查,終于讓百姓喝上自己釀的美酒。
與其計較命運的不公,不如轉換思路,從另一面去尋找美好。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面對無法選擇的命運,不去計較,學會適應環境,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獲。
既然無法選擇命運,就去選擇如何對待生活。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哭,它也對你哭;你笑,它也對你笑。
03
官場名利,看輕
蘇軾的整個一生,都被夾在新舊兩黨的爭斗中,但他從不為名利而刻意站在哪邊。
新黨執政時,他抨擊他們不合時宜的政策,遭罷免;舊黨上臺,他不滿他們為了報復新黨,做出對百姓不利的舉措,又遭到排擠。
面對官場的你爭我斗,他心生感慨:“幾時歸去,做個閑人。”
在黃州時,他經常一個人思考人生。
那天,蘇軾和幾個朋友出外郊游,回來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
因為沒有雨具,大家都被澆成了落湯雞。別人一邊埋怨,一邊急走避雨。蘇軾卻覺得別有一番情趣,干脆打著長長的口哨慢慢走,任憑雨點兒鋪天蓋地圍著他落下。
他覺得這一切很好玩兒:拄著拐杖,穿著芒鞋,比在密州騎馬疾行還要愜意。
蘇軾忍不住張開雙臂去擁抱漫天的雨點兒。這時,天突然晴了,一抹斜陽露出山頭。
蘇軾覺得官場的爾虞我詐,名利之爭,是那么的可笑。所有的不愉快,都在大自然中被治愈了。
是啊,“一蓑煙雨任平生。”什么新黨、舊黨,都是這落在身上的雨點,我不在乎,他們又奈我何。
一個人如果把名利時刻掛在心上,不僅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還會在身陷是非時,失去方向。
不如豁達些,把名利拋腦后,做自己喜歡的事。
唯有心安靜了,人生才不會失去方向。
04
蘇軾的一生,讓人記住的,不只是氣勢恢宏的詩詞,更是他屢屢被貶,卻從不屈服命運的豁達。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是一個沒有回程的旅途,只要有一顆豁達的心,哪里都有美景。
他雖然屢遭磨難,但從不喪失斗志;雖然被人誤解,但從沒丟失豁達。
他每去一處,就造福四方。縱使官職一降再降,但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一升再升。
今天,我們再看蘇軾,仍感慨他不論處于何種境遇中,都持有一顆豁達的心。
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