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談?wù)摮錾怼?/p>
一個人若出身于名門望族,就好似身披黃馬褂,此生富貴不愁。
可是,出身于望族,并不是一個家興旺的護身符。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一個家中若出現(xiàn)以下征兆,必定人才輩出,子女有福!
01
家有善人,福氣自來
印光大師曾說:“凡利人利物者,子孫必定賢善發(fā)達。”
確是如此。家中的老人如果行善積德,子孫們必定賢德良善,家族也會興旺發(fā)達。澳門特首何厚鏵的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的曾祖父經(jīng)商剛賺得一些錢,便開始救濟窮苦百姓。誰家沒飯吃,他就送糧;誰家無衣穿,他就送衣,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后來,他的父親何賢去澳門創(chuàng)業(yè),生意做得風(fēng)生水起,何家也成為了澳門“第一家族”,但他依然沒忘行善積德的祖訓(xùn)。
當(dāng)年,一場大火讓兩千多人沒了家,何賢二話不說,勞心勞力為災(zāi)民奔波;后來,一群貧民的廉租房要被拍賣掉,何賢又一次挺身而出,保住了貧民的家;對于故鄉(xiāng),何賢更是時常捐款捐物,唯恐鄉(xiāng)親們穿不暖,吃不好,睡不香……
這世上總有事不關(guān)己之人,但善良的人,會牽掛他人的一磚一瓦,一粥一飯。
如今,何賢的子孫人人皆是高賢大德,尤其是何厚鏵,44歲便成為澳門第一任行政長官。
正所謂“近在己身,遠在兒孫”,家有善人,常行善舉,便給子孫后代積下源源不斷的福報,老天自會庇佑。
明代學(xué)者方孝孺曾說:“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行善之人,必然會受到世人的敬仰,紛爭和禍端也會遠離他們。不論是柴米油鹽的小事,還是關(guān)乎榮辱的大事,也自會有貴人相助,日子過得順風(fēng)順?biāo)?/p>
不僅如此,長輩的善行善舉,都會落入子孫的眼中,融入他們的血脈,漸漸地,善良便會成為一種家風(fēng)得以傳承。
一個家,人人樂善好施,家族必定福報綿長,又怎會不興旺呢?
02
家有孝子,家道興旺
一個家族有了善人,便有了齊家的根本,而有了孝子,就如同大樹長出了繁茂的枝葉,終能擋住人生的風(fēng)雨。
《后漢書》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東漢時期,齊國有位年輕人,自小便與母親相依為命。
有一年,他背著母親逃避戰(zhàn)亂,不幸遇上劫匪。為了母親,他跪下央求劫匪:“老母年邁,你們?nèi)魵⒘宋遥@世上便再無人侍奉母親,她老人家就只能活活等死!”說罷,便痛哭起來。
殺人不眨眼的劫匪,竟被他一片孝心打動,破例放過了他。
之后,他背著母親來到江南,靠做苦力維持生計,自己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從不讓母親挨餓受凍。
他便是大孝子江革,皇帝因為他的孝心,聘他為諫議大夫,即使后來辭了官,依然享受著朝廷俸祿。
《論語》里說:“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父母就是我們的立世之本,是子女的根基,只有根基得到滋養(yǎng),樹木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jié)果。
孝順父母,便是滋養(yǎng)根基。
父母得到悉心的照料,家中的歡笑聲也會不絕于耳,子女間亦是一團和氣;反之,被冷落,被虐待的父母,子女們也多是彼此推脫,互相苛責(zé),家道又豈會欣欣向榮。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對父母不敬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子女的孝敬,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冬奉一杯熱水,夏侍一碗涼茶,孝道才能得以傳承。
家有孝子,家運才能長盛不衰;敬愛父母,家族才能興旺發(fā)達。
03
家風(fēng)勤儉,長盛不衰
曾國藩在《與四弟書》中說:“吾兄弟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后人惜余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
一個家庭的福氣是由勤儉滋養(yǎng)而來,勤能開源,儉可節(jié)流,勤儉的家風(fēng)才能福澤綿長。
《紅樓夢》中的百年賈府,之所以成為鐘鳴鼎食之家,依仗的是祖輩們發(fā)奮圖強,可觀其后人,終日里游山玩水,縱情于聲色犬馬,祖蔭被揮霍殆盡。
一道螃蟹宴,便花費了二十多兩銀子,以至于劉姥姥感嘆道:“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
賈府的沒落,怨不得天災(zāi),實乃人禍:從主子到奴才,只講驕奢淫逸,不思勤儉持家。
勤儉,并不意味著過苦日子,而是珍惜眼下的生活,懂得一切來之不易。
著名科學(xué)家錢學(xué)森,雖然家境優(yōu)渥,但一生都崇尚節(jié)儉。
在他的遺物中,有一把滿是補丁的蒲扇。他的手提包,也用了40年,包兩側(cè)磨損嚴(yán)重,但他只是縫補,從未換過。
單位分給他的一套普通三居室,一住就是50年。期間,單位多次要分新房給他,都被他拒絕了。
他的兒女,自小便在勤儉的家風(fēng)中耳濡目染,沒有躺在父輩的成就里睡大覺,而是養(yǎng)成了艱苦樸素的作風(fēng),在各自的領(lǐng)域里成績斐然。
《增廣賢文》中說:“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
人的欲望就像是黑洞,沒有盡頭。一旦奢侈的口子被打開,貪念就會一點點將人吞噬,從此,人便沒了筋骨,整個家族也會陷入破敗的深淵。
而勤儉,才是治家之本,它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白有多少付出,才能有多少回報,坐吃只會山空。
誠然,雖說人人都向往光鮮體面的生活,可日子終究要落入柴米油鹽之中,勤儉便是最好的護身符,它讓家庭的財富細(xì)水長流,永不枯竭。
寫在最后
理學(xué)家孫奇逢曾說:“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quán),人不能操其權(quán),而己自操之。”
一個家,有善人長行善事,有孝子奉行孝道,有勤勞節(jié)儉的家風(fēng),便擁有了走向興旺的三把鑰匙。
如此相互滋養(yǎng),彼此浸潤,家的根才能越扎越深,葉才能越長越茂,家運才會興盛不衰。
愿我們都能多行善事,孝敬父母,勤儉節(jié)約,在越來越好的日子里,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
※ 本文系京博國學(xué)原創(chuàng),作者:蓁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