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句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間歇性奮發圖強,多不勝數;持續性混吃等死,世間常態。
戰勝別人容易,克服內心的懶惰,成就自律的人生,難如登天。
成功,不過是在人困馬乏時,憑一絲堅韌,多自律了一會。
自律,與懶惰的天性背道而馳,讓人痛不欲生。
自律,又與理想的人生環環相扣,令人無比向往。
做個自律的人,忍一時之痛,換長久自在,才不枉來人間修行一趟。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顆檢討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的欲望;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欲望,才能成就自己。
世間萬物早就標明價碼,想得到,就得付出相應的努力。
別想著天上會掉下餡餅,不自律的話,沒人會替你的人生結賬。
《和陌生人說話》節目里,有一位叫李旭的“拆二代”,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典型。
2011年,家里分到三套還建房,他一夜之間,坐擁千萬身家。
本來,只要他稍稍自律一點,一輩子不愁衣食;做點生意,說不定就能賺大發。
但他管不住自己,吃喝玩樂,足療唱歌,花錢如流水。
很快,生活對他露出獠牙。追債公司上門,他才發現,自己早已債臺高筑。
他痛恨自己,罵自己是“敗家子”、“極其失敗的人”。
不論怎么追悔,他都得承受自律不成而帶來的惡果。
有人說:“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不斷享受。”
也有人說:“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隨著閱歷的增加,會漸漸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給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警世賢文》有句經典的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苦難是淬煉靈魂的烈火,能夠把你鍛煉得堅忍頑強。
世間越有用的事情做起來越不舒服,越讓人舒服的事情就越沒用。所以,自律就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放棄自己的偏好,放棄自己的惰性。
丟掉自律,人生再也不會有奇跡。
曾國藩說:“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煩心事總是接連不斷,耐得住性子,忍得了欲望,就能收獲美好。
人老是覺得,世間不是期待中的樣子,活得很累。
既然如此,為何不用自律和勤奮,把自己的世界變成世外桃源,成為理想的模樣?
很多人都被郭麒麟驚艷了,這不是因為他是郭德綱的兒子。
而是因為:他太自律了。
15歲的時候,郭麒麟黑黑胖胖;18歲的時候,他已經變成大胖子。
等到20歲,觀眾傻眼了:郭麒麟身材勻稱,跟以前判若兩人。
這一切,離不開苦行僧一樣的自律。
他在微博說:“五年,蛻變。”
短短四個字,包含了多少內心的掙扎,藏著多少挨饑忍餓、努力鍛煉的苦?
郭麒麟很清楚,單靠郭德綱兒子的身份,不足以帶來事業的騰飛。
想在天空展翅翱翔,唯有靠克制、努力。
哪有什么天生的光環,都不過是流汗吃苦、動心忍性換來的榮耀。
《紅樓夢》有句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一旦打算實現目標,就別想著自在,只能用萬分的自律,咬牙苦忍。
走的每一步路,上天不會辜負,現在熬多少苦,將來得多少自由。
久而久之,這種自律行為就變成習慣,主宰著你的行為。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有自律者才有真正的自由。
詩人劉禹錫說過:“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自律很辛苦,換來的卻是金光燦爛的未來。
曾經聽過一個“苦難守恒定律”,意思是苦難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從這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
也就是說,現在不吃苦,將來就吃土。
苦難不會消失,有遠見的人,早就懂得主動自律,主動吃苦。
鞏俐拍攝《奪冠》時,個人臺詞長達3頁紙,但她用一個鏡頭就完美地演繹了。
一年前,鞏俐接到《奪冠》的邀約,就嚴陣以待,因為她從沒接觸過排球。
她決定了:“我要天天跟排球一起過日子。”
電影開拍前,鞏俐天天跟女排隊員一起,早上一起報到,中午一起吃飯,晚上一起下班。
她時刻盯著郎平的一舉一動,刻在心里,細細模仿。
拍戲苦不苦?很苦。連鐵漢成龍談到過去的拍戲經歷,也嚎啕大哭。
鞏俐的準備過程,想必不會自在,但她以自律的精神,挺過去了。
漫長的準備,專業的精神,鞏俐演繹的“第二個郎平”出世,引來一片好評。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自律,讓你戰勝內心的煩惱,削平自身的缺點,獲得想要的一切。
人生是一場修行,自律是成就最好人生的利器。
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
意思是君子境遇很差,也會嚴于律己,而小人會放縱自己。
自律的能力,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人生路上,風雨兼程,自律會讓你堅強卓越,傲然立足于天地。
生活富足,自律也會提醒你不要閑下來,督促你力求上進。
人,要做自己的救世主,所以必須自律。
愿大家擁有自律的品格,向美好的未來,揚帆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