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策法赫又一力作《南方集團軍群被遺忘的膿瘡——1943年米烏斯河畔的戰斗》。全文約三萬兩千字。全面采用交戰雙方材料剖析,這場至關重要但并未被人們所熟知的戰役。
本文作者:潘策法赫(Panzerfahrer, Chef der Ostheer Abteilung ,Fenrir)
德軍的準備與部署
與南方方面軍大幅度補充進攻資源(突5集火炮增加31%,迫擊炮增加140%,坦克從無到有,作戰單位兵力增加42%;28集火炮增加71%,迫擊炮增加36%,作戰單位兵力增加31%,近2集和方面軍直屬單位坦克增加45%)的情況不同,德軍第六集團軍在5月到7月之間的實力基本在原地踏步。以最關鍵的突破地帶為例,294師在5月時就擁有9個評級為強的擲彈兵營,這甚至比開戰前的實力還強,師級火炮35門;306師有4個強營、5個中強營,師級火炮40門。210突擊炮營與戰前一樣,保有29輛突擊炮。
對南方集團軍群而言,預判出蘇軍將在德軍發動“堡壘”行動時,為牽制德軍預備隊,蘇軍將于頓巴斯發起進攻并非難事。結合偵察到的敵情,南方集團軍群與6月28日下令將駐扎于馬里烏波爾的第16裝甲擲彈兵師調到米烏斯前線作為第六集團軍的戰術預備隊。7月3日,除了一個工兵連和野戰補充營,該師的各單位接到師部命令開始開拔。幾天后,第16裝甲擲彈兵師完成了部署,并開始勘探戰場。
時任第六集團軍司令霍利特
戰前對于蘇軍的調度,德軍并非一無所知。雖然起初的空中偵察效果不佳,但是德軍的無線電偵測單位還是察覺了蘇軍的動向。7月11日,第六集團軍向集團軍群參謀長布塞將軍匯報,通過集團軍的無線電監聽,發現蘇軍在第17軍當面增派了5個近迫團,據此判斷蘇軍將在17軍右翼發動一次攻擊。在未來蘇軍主攻方向的第17軍陣地上德軍察覺了蘇軍的調動。7月15日,南方集團軍群捕捉到近機2軍的動向,他們判定第2機械化軍在杜布羅夫斯基西北集結,并通報第六集團軍,第六集團軍也告知了當面的第17軍。16日,17軍上報2個營在急促的炮火射擊后突襲302師的陣地,結合俘虜供述,德軍準確判斷出蘇軍將在17日發起突擊。戰前,德軍于306師、294師當面標出了8個蘇軍步兵師的番號,另外,近機2軍、近機4軍、近1軍的番號也在這一地區的后方被標出。為了抵御蘇軍的進攻,德軍炮擊、空襲了蘇軍可能的集結地。德軍各軍也開始建立團級單位的預備隊。
7月12日第六集團軍態勢圖,偵察到蘇軍加強294當面的兵力
為了抵御蘇軍的進攻,霍利特聯系第16裝甲擲彈兵師等師布置任務。7月12日,第16裝甲擲彈兵師進入高度戒備狀態。13日,霍利特造訪了第16裝甲擲彈兵師的師部。他向第16裝甲擲彈兵師通報了集團軍查明的敵情,告知他們敵人可能在16日后發起攻擊。他告知師長施未林將軍,第16裝甲擲彈兵師的任務是在敵軍突破陣線并出動摩托化部隊后進行反擊,他還要求該師在15~16日晚,進入第17軍陣地中、南部,支援294師。
霍利特還跑到17軍軍部、294師和336師師部布置戰術問題,并告誡他們蘇軍即將發起攻擊。事后第六集團軍上報的總結文件辯解稱他們從別的軍抽調了突擊炮營、重反坦克營增援第17軍的陣地,但是筆者核對該部其他檔案后這個所謂的突擊炮營恐怕只是原屬第4軍的209突擊炮營的一個連。
蘇軍的調動也驚動了集團軍群,7月16日晚,南方集團軍群承諾將調撥23裝甲師。第23裝甲師之前原本隸屬于第六集團軍,中途短暫轉給了第一裝甲集團軍。
雖然曼施坦因注意到了霍利特受到的威脅,但是在更高的層級上,霍利特就沒有得到支持了。因為庫爾斯克北線的莫德爾正遭到蘇軍三個方面軍的圍攻,曼施坦因不僅被抽走了參加堡壘行動的裝甲部隊去支援中央集團軍群,空軍也被調走不少,7月14日時全集團軍群只剩下250架可用的戰斗機和對地攻擊機支援。
面對德軍偵知蘇軍調度這一情況,國內又有不負責任的作者信口開河,聲稱因為蘇軍的戰略意圖是牽制德軍所以完全沒有隱蔽的意思。其實蘇軍并非沒有進行保密,例如進攻主力近2集就采取了很多保密措施,該部指揮員就曾下令只允許在夜間調動,并且嚴禁在開闊地帶使用燈光、生火做飯、射擊德軍飛機等,只是因為時間緊張,在執行時并不嚴格,如近機2軍在晚上行軍時曾開燈,一些炮兵單位的調度也被德軍觀測到。從蘇軍計劃上看,蘇軍想要的并非只是牽制德軍的預備隊這么簡單,而是想吃掉第六集團軍南翼至少一個軍的部隊,為隨后的解放頓巴斯進行鋪墊。“完全沒有隱蔽的意思”根本就是歷史發明者的狺狺狂吠。
戰役前夕,蘇軍當面德軍實力如下:
粗略看來,第六集團軍精確預判了蘇軍的進攻時間和地點,并在南方集團軍群的協調下,從南面調來了第16裝甲擲彈兵師部署在蘇軍突破地帶的后方,又拿到了增派第23裝甲師的承諾,各軍師得到了充分的預警信息,準備開始抵御蘇軍的進攻。但是我們能說德軍的防御準備是到位的嗎?
在筆者看來,德軍的戰前部署不僅沒有到位,而且是反面教材。表面上,第六集團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顯然這是遠遠不夠的。
7月12日,第六集團軍的獨立炮兵單位分布如下:重炮777營2連,裝備3門210mm重炮,隸屬于南邊的111師;重炮777營的5門210mm炮隸屬于17師;這些炮兵單位對陣蘇軍偏師44集。炮40團2營,3門105mm加農炮、6門150mm榴彈炮隸屬于336師;炮140團2營9門105mm榴彈炮隸屬于294師,位于蘇軍主攻方向;炮140團3營9門150mm榴彈炮隸屬于302師,位于負責進行輔助突擊的51集當面;重炮735營9門210mm炮隸屬于第3山地師,不在蘇軍進攻地帶上;炮52團2營,8門105mm加農炮、3門150mm榴彈炮隸屬于335師,不在蘇軍進攻地帶上。也就是說,在7月12日,德軍只將6個獨立炮兵營中的1個部署于蘇軍主攻方向上的294師的防區內,這個營的位置還在294師的南翼。更南邊的336師也有1個加強的炮兵營,但是336師受威脅的地帶師師北翼陣地,這個炮營并沒有部署在這里。總體看來294師與306師結合部的炮兵就非常薄弱,沒有加強炮兵,而這里正是蘇軍突5集的進攻方向。
294師曾向第17軍請求加強其北翼(也就是日后蘇軍的突破之處)的炮兵力量,提出將炮140團2營北移。但軍長認為306師的重炮可以支援此處,不需要增強炮兵力量。即便需要增強,到時候可以將302師的炮140團3營南調。然而,雖然第17軍這樣答復了294師,但是這只是一張空頭支票,第17軍并沒有從壓力相對較小的302師處于戰前將炮140團3營調給處于風口浪尖的294師。而第六集團軍也沒有從壓力較小的第4軍或第29軍處將炮兵抽調過來、
也就是說,德軍在查明蘇軍加強294師當面的兵力后,第17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將聯系集團軍第16裝甲擲彈兵師布置在其后方。294師本身并未得到多少加強。而根據霍利特親自對施未林下達的指示,第16裝甲擲彈兵師的任務是在蘇軍摩托化預備隊投入后才能進行反擊,也就是說德軍采取的措施中根本沒有強化預防294師抵御蘇軍突破的能力的項目。就德軍查明的蘇軍第二梯隊單位來看,當時德軍已經標出了近機2軍、近機4軍和另一個步兵軍,這意味著第16裝甲擲彈兵師的對手就是這些單位,加上尚未脫節的第一梯隊單位,稍有作戰經驗的人都能看出,不要說指望第16裝甲擲彈兵師完成這些任務,即便是一個齊裝滿員的裝甲師去打敗這樣的蘇軍也是非常困難的。
顯然,如果南方集團軍群不派出強力的預備隊,第六集團軍群唯一的機會就是大幅加強306師和294師的步、炮力量,從全集團軍調集炮兵集中支援這一區域,從第4軍或第29軍處調集若干團級戰斗群直接頂于一線或作為師戰術預備隊,再加派一個完整的突擊炮營加強給294師,當時第六集團軍完全有這樣的資源。第16裝甲擲彈兵師再在蘇軍尚未突破時就上前支援危險地帶。但不知是誰給霍利特和施內肯勃格的信心,讓他們在接到294師加強北翼炮兵的申請后可以無動于衷。從布陣基本可以預料到后期這場防御戰會打成什么樣子。
對于第17軍的這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操作,很少干預下級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實在難以忍受,集團軍群直接要求第17軍加強306師的炮兵力量,這樣第17軍才在7月15日摳摳搜搜地從炮140團3營抽出兩個炮兵連加強給306師。隨后,剛剛重建的炮46團2營和72團2營在集團軍群的協調下加強給了第六集團軍,這兩個額外支援的營霍利特倒是給了第17軍,16日晚這兩個營分給了306師。至于294師,也許是因為上兩級指揮部覺得在16日于其南翼加強了一個重反坦克連,預備隊第16裝甲擲彈兵師又靠近294師的陣地,便沒有加強294師。即使到了開戰后的7月19日,294師也僅僅是得到了201突擊炮營的1個連的加強,原本加強的炮140團2營和自身的炮3營還劃給了第16裝甲擲彈兵師。這樣,即便在南方集團軍群協調之后,原有的問題依然存在。第17軍加強了防御,但是原先294師北翼的陣地還是沒有得到加強,而根據前文所述,預備隊第16裝甲擲彈兵師只負責打擊機動單位,不負責直接堵住蘇軍的突破。這樣,第17軍陣地的弱點已經非常明顯了,就是被霍利特和施內肯勃格因死板和盲目自信而忽略的294師北翼。
當然,并非所有的軍長都如同施內肯勃格這樣死板、優柔寡斷。第29軍在7月13日查明蘇軍加強該軍北翼的部隊后,開始增援北翼——即便336師已經加強了炮兵,該師本身的實力也非常強大。第29軍依然將重炮777營劃給了336師,這個裝備8門210mm重炮的強大炮兵單位部署到了336師和294師的結合部。這樣294師與336師結合部的德軍炮兵實力就比較強大——炮140團2營位于294師南翼,336師原本加強了炮40團2營,現在又得到了重炮777營,加上336師自身的炮兵力量也比較雄厚,向這里突擊的蘇軍將不會有好日子過。第29軍還下令111師和17師組建團級戰斗群,作為預備隊隨時增援。
突擊炮上,第六集團軍共有209、210、243三個突擊炮營。這三個營平均分給了下屬的三個軍。而通過前文敘述可知,蘇軍幾乎全部的進攻力量,包括51集的配合單位幾乎都砸在了第17軍身上。
步兵師上,最強大的111師部署于海邊。同樣也很強大的336師只有一個團位于蘇軍主攻方向。這樣蘇軍最弱小的44集當面霍利特部署了4個師的重兵,這一地帶德軍的人數甚至超過了蘇軍,不過這一帶的部署由于第29軍相對靈活的指揮并未造成太大惡果。
然而,全集團軍評級為“強”的步兵營數量最少的2個師——294(5個)、306(2個)卻部署在了蘇軍主攻軸線上。另外302、304師、第3山地師位于51集當面,其中只有5個強營的弱小的302師位于蘇軍主攻地帶與51集的結合部,實力強勁的304師和第3山地師不在蘇軍的進攻地帶上,也就是說,南方方面軍當面的德軍10個一線的師平均分布在戰線上,其中6+2/3個師不在蘇軍的主攻軸線上。三個最弱的師,兩個部署在蘇軍突破地帶,一個放在蘇軍輔助突擊地帶。
這樣的部署下,如果說第29軍還有能力自行進行補救,第17軍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當然,他們也沒有利用好現有資源,抽調2~3個炮兵營加強294師和306師的本錢第17軍還是有的),第17軍的三個師中的2個位于蘇軍突破地帶,一個位于輔助突擊地帶,第17軍自身的防御資源不算充足,此時就需要第六集團軍協調第4軍提前抽調預備隊加強294是和306師的結合部,但是第六集團軍卻沒有這么做,第4軍的突擊炮營開戰后也只是加強到了蘇軍的輔助突擊方向。
當我們審視一些德方文件,總能看到第六集團軍的參謀們為了美化其長官大篇幅寫著霍利特如何重視第17軍的防御,如何采取措施加強306師和294師這樣的詞句。這些德軍檔案文件誤導了一些史學家。但當我們全面審視兩軍的對陣情況,會發現德軍這些措施可謂猥瑣至極,沒有依據已經比較明晰的情報大膽削弱次要地帶,尤其是沒有從第4軍抽調部隊加強294師和306師的結合部。整體布陣上依然是搞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