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也是各大高校的人才頂梁柱。
根據兩院院士的增選規則,兩院院士每2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人數約60人。2023年是新一輪兩院院士增選的年份。
根據截止到2022年底的兩院院士數量,有網友梳理統計了39所985高校全職兩院院士數量,并按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名。
39所985大學全職兩院院士數量排名顯示,清華大學以擁有83名兩院院士位居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64人、39人位列第二、第三名。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分別位居第四至第十名。
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全職兩院院士人數超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擁有28名兩院院士位居39所985高校第七名。
從排名來看,工科類高校的兩院院士數量要顯著超過文科屬性的高校,同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傳統理工科強校的兩院院士數量顯著超過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位居全國高校前二十名之列甚至前十名之列的中國人民大學,依然沒有實現院士零的突破。
此外,另一所985高校中央民族大學也沒有兩院院士。
之所以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貴為985大學卻沒有兩院院士,主要原因并不是這2所大學實力不強,而是因為他們不是理工科高校,他們主要是以人文社科類為主的大學。
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該校在人文社科領域要超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尤其是在學科評估當中,中國人民大學可不甘示弱,有多個學科被評為A+,其實力并不比清華北大差。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民大學經常在各大榜單中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的主要原因。
因為大部分學科排名榜單和高校排名榜單,主要看重的還是學科建設水平,尤其是學科評估建設情況,所以中國人民大學排名較高。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并不是理工科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文社科類照樣也能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只不過人文社科類推動效應并不那么明顯而已。
在中國人民大學等人文社科類高校,設有文科資深教授等職務,其級別等同于兩院院士,其待遇也與院士相差無幾。
隨著兩院院士影響力逐步增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也在著手設立院士。
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都設有學部委員一職,其頭銜就與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學部委員一樣。
現在的兩院院士也是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學部委員。
說不定哪一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都會改名為院士,到那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文科屬性較強的高校,也將成為“院士大戶”。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