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之中,有一位資歷非常老的開國少將將軍。
他開始戎馬生涯時,陳毅、羅榮桓還沒有參軍。
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十大元帥中還只有朱老總、陳老總和聶帥是黨員,他的黨員資格比其他七位元帥都老。
他在黃埔軍校任教時,林彪曾是他的學生,徐向前沒有他的名聲響。
他參加南昌起義時,林彪是其手下的連長,后來鼎鼎大名的粟裕那時還在他手下擔任警衛班班長。
這樣一位“老資格”,為何“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最終只是開國將帥中級別最低的少將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開國少將袁也烈將軍的故事。
袁也烈是湖南洞口人,他1921年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
實話實說,湖南一師的教學實力并不特別突出,但因為它歷史悠久,又是毛主席的母校,所以后來名氣非常大。
袁也烈在一師上學時,曾聽過毛主席的課以及關于《共產黨宣言》的演講,這要是在古代,那就是妥妥的“天子門生”。
從一師畢業后,袁也烈沒有選擇當老師,而是投筆從戎,去了桂林軍官學校,后來又投奔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二期學員。
因為成績優異,從黃埔軍校畢業后,袁也烈留校當了教導員,成為黃埔軍校的政治部秘書股干事。
袁也烈曾擔任過黃埔四期生的教導員,這一屆學生可謂將星如云,成就最高的要數后來的共和國元帥林彪。
另外,從黃埔四期畢業的還有著名將領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劉志丹、郭化若等人。
葉挺獨立團成立后,袁也烈擔任六連連長,在后來的北伐中,袁也烈屢立戰功,晉升為營長。
1927年8月,袁也烈參加了南昌起義,期間還發生了“俘虜”朱老總的故事。
當時,袁也烈在葉挺獨立團任營長,負責駐守南昌城東門。起義爆發后,袁也烈率兵在東門一線設置掩體和路障,以防敵軍逃竄。
這時,一個身穿國民黨軍裝的中年軍官騎著馬過來了,袁也烈見狀,馬上沖過去喝道:“站住!”那名軍官于是翻身下馬。
袁也烈二話不說,帶著幾名戰士一擁而上,繳下了他的槍,又讓副官將他押至營房關了起來。
不久,副官慌慌張張地跑過來告訴袁也烈,說周恩來告訴他,被“俘虜”的那名軍官不是別人,正是朱德。
袁也烈嚇了一跳,連忙跑去朱德那兒請罪。不過朱德不但沒有怪罪,反而笑著夸他“警惕性還蠻高嘛”!
南昌起義失敗后,袁也烈又參加了另一次具有建軍意義的起義——龍州起義。
這次起義后,成立了紅八軍,袁也烈擔任第一縱隊參謀長。
不久之后,紅八軍并入紅七軍,袁也烈任紅七軍第二十師第五十九團團長。
1931年2月,紅七軍北上,前往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結果在途經廣東乳源縣時,遭到敵人的襲擊,袁也烈在戰斗中身負重傷。
隨后,袁也烈來到上海養傷。
不料這次養傷,竟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02
1931年5月,一群英國巡捕突然闖進袁也烈在上海養傷時的住所,將正在看中共文件的袁也烈抓進了監獄。
敵人對袁也烈進行了嚴刑拷打,但袁也烈堅貞不屈,一口咬定那些文件是上一任房客留下來的。
最后,他還是被敵人以“危害民國罪”判處了5年有期徒刑,關進了提籃橋監獄。
沒過多久,提籃橋監獄又進來了10個同樣罪名的人,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陳獨秀、彭述之等“托派”分子。
后來,袁也烈減刑一年多,于1935年10月出獄。
正是這次入獄經歷,造成了袁也烈后來的發展受限,以至于老資歷的他建國后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原因有兩點:
一是袁也烈入獄的1931年至1935年這段時間,紅軍經歷了好幾次反“圍剿”戰爭,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后來的很多高級將領,正是在這一時期迅速成長起來的,比如粟裕、徐向前等。
袁也烈則因入獄錯過了紅軍快速發展時期和長征,所以1955年授銜時,他是沒有獲得八一勛章的。
二是袁也烈在入獄期間,曾和陳獨秀同罪同獄。早年,黨內對陳獨秀的評價比較低,有段時間甚至將其當成“叛徒”“反面教員”。
而彭述之呢,也是被開除出黨的“托派”分子,同時,他也是袁也烈的同鄉。
袁也烈入獄期間,雖然沒有叛變和妥協,但畢竟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又因為陳獨秀和彭述之這層關系,這也就成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
出獄后,袁也烈通過周小舟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系,到北方局工作。
抗日戰爭前后好幾年,袁也烈擔任的一直是“教員”一類的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培養抗日軍政干部。
這樣的工作雖然也重要,但相對于作戰部隊的軍事主官,“教員”類的職務無異于“閑職”。
要知道,當年和他一起參加南昌起義的林彪、陳賡、粟裕等人,此時已是主力部隊的師、旅級干部了,就連當年參加南昌起義的普通戰士趙爾陸,也已經當上了晉察冀軍區的軍分區司令員。
一直到1942年,袁也烈才重新回到戰場,擔任清河軍區參謀長。
雖然參戰時間晚,但袁也烈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1944年,袁也烈任渤海軍區代司令,指揮了禹城戰役,擊斃日軍145人,俘虜日軍607人,創下了山東戰場殲滅日軍最多的戰績。
在解放戰爭中,袁也烈也有不少戰功。
例如全殲德州守敵4000多人,“三打鄒平城”時殲敵2000多人,濟南戰役中與兄弟部隊合殲濟南守敵10萬人等。
建國之后,袁也烈又“改了行”,到華東軍區海軍中任職,先后擔任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司令員、政委,為我國海軍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正因為如此,1952年軍隊級別評定時,袁也烈被評定為準兵團級。
不過,由于他缺席了土地革命戰爭的關鍵時期,導致他1955年授銜時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當時,準兵團級基本上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只有袁也烈、段蘇權、解方、陳沂四人是少將軍銜,其中,又以袁也烈資格最老。
對于授銜的高低,袁也烈毫無怨言。
他認為,在革命的過程中,有很多能力比他強、職務比他高、貢獻比他大的人永遠地倒下了,他能活著看到革命勝利就已經很幸運了。
只是,誰能想到,袁也烈曾經當過林彪老師的老資歷,在后來的十年動亂中為他招來了災禍。
當時,很多宣傳資料稱林彪是南昌起義正確路線的代表,于是一些資歷較淺的同志就去問袁也烈,當年的情況是不是真的如此。
袁也烈實事求是地說,當時林彪不過是連級干部,根本不夠資格當代表。
在私下里,袁也烈也曾和一些人說起過黃埔軍校時期的林彪:“林彪那時候很調皮,我還批評過他。”
可想而知,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袁也烈如此評價被寫進黨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會面臨怎樣的后果。
果不其然,不久后袁也烈就被扣上了一堆莫須有的罪名,受到了非人的摧殘和折磨,生病了也得不到醫治。
1976年8月,飽受折磨的袁也烈帶著遺憾含冤病逝。
好在歷史是公正的,兩年后,中央為袁也烈平反,恢復了他的名譽。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具備元帥資歷的袁也烈最終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但袁將軍坦然接受了這一切。
他就和我之前寫過的李卓然、朱良才一樣,是真正的只講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名利。
這也是絕大多數老一代革命家們共同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