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戰爭自古以來就是殘酷的,我們在課本上歌頌犧牲的英雄們,把他們的事跡編撰成冊,希望世代傳頌,甚至向往那樣激情熱血的人生。
但是流傳下來的,僅僅只是勝利者的功績,殊不知從戰場上幸存下來的人,甚至不愿意去回憶廝殺的日子,因為太殘酷,生死一線的日子,誰也不愿意再經歷一次。
想要寫一場戰爭,就不能只寫勝利和失敗,要寫王朝末路,群雄割據,要寫狼煙四起的時代里,嚼雪充饑的戰士;要看得到尸橫遍野,泥污滿面,旌旗倒塌時的嘶聲痛哭,北風寒列;以及亂世飄搖,身不由己,血灑疆場的眾多普通人。
一場戰爭,不是只有歌功頌德。近代史是中國最沉痛的歷史,我們犧牲了很多人,在無數個被打倒的日子里,依然有人奮勇向前,創下了無數個奇跡,比如一次中原突圍,六千人對抗十萬之眾,二十四天轉戰一千五百多公里,創下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但也是中原突圍最悲壯的部隊。
提起中原突圍,我們了解過的人都會生出一股敬佩之情,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直接發掘出了我國軍隊的極限,但是,他們也是最令人悲痛的,因為整個隊伍六千人,無一人幸存。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也是彪悍史冊,比如光武帝劉秀和王莽打的那場昆陽之戰,劉秀以1.4萬的軍隊一舉擊敗了王莽的43萬人大軍,直接為光復漢室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這場戰爭細細分析起來,其實也有我們熟悉的操作,比如劉秀帶領的起義軍堅守昆陽,對王莽的隊伍積極反攻,卻點到為止,大大的拖垮了新軍的實力。然后更是派了三千人沖進指揮部,一鼓作氣擊敗了敵軍主帥,新軍沒了首領瞬間瓦解。
還有南宋時期的唐島海戰,雖然說南宋給人的印象都是孱弱的,但是也留下了一場影響后世的戰爭。
這場戰爭發生在紹興議和,南宋冤殺岳飛之后,當時的南宋已經是金國的附屬國,每年上供,割地稱臣,局勢很不樂觀。
但是金國皇帝仍然想要吞并南宋,于是,1161年完顏亮率領七萬海軍南下進攻南宋,將領李寶采采用出其不意,先發制人,火攻破敵的方法擊敗了對方,以三千水軍襲擊七萬金軍,最后大獲全勝。
這場戰爭也是火藥第一次運用在戰場上的戰役,對宋金的政治局勢以及世界航海進程都有突出的貢獻。
再一個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項羽三萬軍隊對抗劉邦五十六萬軍隊的彭城之戰,這場戰爭是由于秦朝滅亡之后,項羽分封各路諸侯,結果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劉邦據守漢中集結了五十六萬軍隊準備攻打項羽,直接占領了彭城。
項羽親自率領三萬精兵南下包圍進攻,早晨進攻,中午就大獲全勝,劉邦的五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
三國時期著名的戰役也有很多,比如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僅有五萬之眾,袁紹卻有十一萬,但這場戰爭,由于袁紹不聽謀士進言,逼迫許攸歸降曹操,進言曹操,襲擊烏巢,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袁紹兵敗而死。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戰役,也是漢末三國最關鍵的戰爭之一。
聊三國,就得聊赤壁,曹操統一北方后,由于勢力龐大,吳國和蜀國決定聯合,于是爆發了一場著名戰役——赤壁之戰。
這場戰爭十分著名,孫吳聯軍五萬之眾,曹操二十多萬軍隊本來是占上風,周瑜先是讓黃蓋上演了一出苦肉計,假意降曹,又讓龐統使用反間計,給曹操獻計鐵鎖連船。后又在戰時故意一勝一敗,先是讓曹操認為孫劉聯軍不容小覷,后又讓曹操深信鐵鎖連船之妙用。
最后,使出火攻,一把火燒了曹操的大船,曹操潰不成軍,敗走華容,孫劉聯軍大獲全勝。
赤壁之戰,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讓曹操失去了短時間統一全國的最佳時機。也可以說這場戰爭,才是三國時代的序幕。
這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的確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作戰經驗,是中國軍事史上的精彩之處。
我們再回頭看一看這場突圍,他們是如何以六千人對抗十萬人的呢?首先我們需要先聊一聊這場戰爭的背景。
中原解放軍是抗戰時期,五省交界之處成立抗日根據地,中原軍區共有六萬人。抗戰結束后,蔣介石撕毀停戰協議,主動發起內戰,第一目標就是中原解放區,他集合軍隊,包圍了中原地區六萬軍隊,試圖一舉殲滅我軍主力部隊,全面內戰爆發。
在此危急關頭,中央下達命令:“立即突圍,不要有任何顧慮。秉持生存第一,勝利第二的理念。”中央希望他們保留實力,哪怕犧牲一部分兵力,也要迅速突圍,越過平漢路,還命令了河南,江漢等軍區作掩護。
奉命掩護的這支部隊,也是非常傳奇的部隊,這支部隊有一個旅長名叫皮定均,軍事天賦很高,在他的指揮下,歷經二十四天,以少量的損失成功掩護了中原軍區突圍,皮定鈞因為這一次的功績在建國后被授予時還特意提到了這次戰役,還留下了“皮有功,少晉中”的傳奇故事。
除了皮定鈞這一支掩護的部隊,其他的部隊掩護也很震撼人心,在中原突圍行動中,有一支部隊堅守宣化店,在接到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的時候,他們分路而行,結果遭到了敵人的重兵圍剿,整個旅全部犧牲,只剩下寥寥數人,旅長打扮成普通百姓才能順利回到老家。
后來政委張體學率領剩下的零散數人上山打游擊戰,最后才和大部隊會合,這支隊伍,就是鄂東獨立第二旅。
鄂東獨立第二旅,在接到任務后,先是與敵人進行了周旋,費力拖垮敵軍實力,在削弱他們的同時也為主力部隊爭取了時間,經過不懈斗爭,阻止了國民黨軍隊對佛塔山的騷擾,有力的掩護了主力軍隊的轉移。
可就在他們自己準備撤退脫離危險的時候,卻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圍攻。由于敵情,他們決定兵分三路依次撤退,旅長和政委各帶一路準備逃脫,但是在經過羅漢山的時候,卻不斷遭到國民黨軍隊騷擾,直到八月份才到達廣濟。
由于分散撤退,國民黨把集中圍剿改成了清剿。數量眾多的國民軍隊以絕對的優勢逐步緊逼,試圖把這支部隊各個擊破,妄圖通過扼制要塞,切斷后路等方式把他們給困死。
于是,旅長吳誠中所帶的部隊在白天行路時遭到國民軍隊的前后夾擊,被敵軍沖散,于是他決定改變方針,夜間行軍,白天隱蔽,幾天下來國民軍緊追不舍,身邊的軍人死的死,傷的傷,每次不是被炮火嚇醒就是被鮮血叫醒,這讓他不由得生出了緊張之感。
后來部隊更是沒有一點休息時間,一邊走路一邊死人,無邊的恐懼籠罩在身邊,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不敢停下腳步,不分晝夜的一直往前走,直到某一刻,旅長吳誠中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的身邊,已經一個人也沒有了。
部隊被分散,身邊的人都死在了敵人的炮火下,緊緊繃著的弦一瞬間就斷了,吳誠中無可奈何,他為了活下來,只能假裝成當地的普通農民,一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隱蔽起來,直到后來找回組織,回歸大部隊。
這次的行為卻不能按照逃兵來算,因為這是在為革命保留火種,后來經過審查,吳誠中被安排去了陳再道的隊伍,再次擔任旅長。
再說另一隊,由政委張體學帶領,他選擇往麻城北部的地方完成突圍,可惜在撤退過程中,這支部隊面臨著重重困難,內部人員也出現多次失誤,但是幸運的是,這支部隊還是保留了主力實力,順利的和大部隊在冶溪河會合。
原本按照原定的計劃,他們應該繼續向東,前往安徽,但是就在他們住呢比東進的時候,卻被告知臨時改變路線,要求他們停留在大別山打游擊,以便于牽制敵人,轉移敵軍注意力,避免其余的軍隊被敵軍攻打。
若是按照現在的思想來看,這個命令就是讓他們去送死,任誰都不會答應,可惜接到任務的是中原部隊,他們為了大局的勝利,寧愿犧牲自己,所以決定在這里留守,按照上級的指示牽制敵軍。
于是,他們就開始了彈盡糧絕的絕望,他們與敵軍多次周旋,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做最危險的斗爭,沒有后路,只能上前,但是,糧食有吃完的一天,人也有精疲力盡的時候,游擊戰打的次數多了,損耗也大,人員一個一個減少,不知道明天死的會不會是自己。
在這樣痛苦不堪,精神匱乏的時候,糧食沒了,戰士們還要嚼野菜充饑,風餐露宿,夜里沒有地方落腳,只能鉆山洞,搭草棚。
就算到了如此境地,他們也沒有放棄,共產主義的戰士們永遠不會倒下,他們以死相拼,為了大軍的勝利,把革命的火種留在了大別山。
后來主力部隊終于突圍成功,國民黨軍隊也因為多次游擊實力大減,我軍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回到一開始,當蔣介石發動三十萬大軍準備攻打時,我黨下了一個難以悲痛的決定,那就是以犧牲少量兵力為代價保護主力軍隊轉移。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覺悟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更何況蔣介石還不好糊弄。
他們的任務具體來說就是假扮成中原軍區司令部,因為蔣介石的目標就是殲滅我軍主力,中原軍區作戰優良,經驗豐富,不容小覷。在蔣介石看來,如果想解決共產黨,中原軍區就是第一個要對付的。
因為大部隊集合的話容易被敵人一網打盡,所以決定分散行軍,迷惑敵人。可惜兵力懸殊太大,蔣介石也照樣把三十萬軍隊分開圍剿,還是會有十萬之眾對我軍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心思縝密,國民黨軍隊又人多勢眾,足可見其準備充分,鄂東第二旅要想真正迷惑敵人,讓對方相信自己是中原軍區司令部,需要費很大的功夫。
好在我軍對當地地形比較熟悉,利用這樣的優勢,我們可以輕松的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雖然這樣可以大量減少主力部隊的壓力,但是六千人的部隊冒充六萬人的主力部隊,屬實是難上加難,何況敵人也不是傻子。
第二旅的旅長和政委商量之后,決定主動暴露自己吸引大部分敵軍火力,這樣就可以為主力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
這個決定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的,而且重要的是,他們身邊沒有其他友軍,雖然說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但是也不能完全抱著僥幸的心理,全軍覆沒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但幾百年如此,滿腔熱血的革命軍還是據欸的那個殊死一搏。
他們在正式作戰之前,利用地形優勢把敵人繞的團團轉,搞得他們十分疲憊,這個時候,吳誠中和張體學再將自己暴露出來,直接和敵人血戰了三天三夜,用盡全力拖住了敵人大軍。
三天之后,中原軍區指揮機關終于沖出包圍圈,以少量兵力周旋,擺脫了被動局面,張體學和吳誠中大喜過望,此時六千多人的部隊還剩下五千五百余人,如果不出意外,他們將會成為犧牲最小的隊伍。
但可惜老頭偏要開個玩笑,得到主力部隊突圍成的時候,張體學和吳誠中立刻帶領部隊從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終于將敵人擺脫,他們沒有戀戰,決定先和大部隊會和。
就在進入大別山的時候,他們才發現敵人已經控制了這里,立刻又和敵人展開了作戰,這場戰爭,我方已經筋疲力盡,人數又少,沒有口糧,沒有懸念的犧牲了剩下的五千余人,只有零散幾個兵幸存。
四、結語
為了大局,他們義無反顧的犧牲了自己,保留了革命火種,牽制了敵人大部分力量,最終第二旅全軍覆沒,但是他們為解放戰爭做出的貢獻,一定會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