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著名作家許地山的女兒,生在動蕩的年代,被時代的浪潮無情地卷入海底。從前途無量的大學生變成鐵窗女囚,丈夫狠心拋棄,余生與白丁老農相濡以沫三十多年。她就是自稱“落花生的女兒”許燕吉。
圖 | 許燕吉
1933年,許燕吉生于北京?!把嗉边@個名字是外祖父替她取的,“燕”代表生于北京,“吉”寓意吉祥如意,可沖晦氣。她的父親許地山是著名的小說家,一部《落花生》家喻戶曉,成為了許多國人的文學啟蒙。雖然許地山只陪伴了許燕吉八年,但是他的教育卻影響了許燕吉的一生。
1935年,許地山前往香港大學任教,同時將一家老小帶到了香港。許燕吉在香港度過了一個短暫而快樂的童年。那時候許燕吉常常坐著家里的奧斯丁汽車途徑薄扶林道,住在羅便臣道上的兩層小樓里。
圖 | 家里的小汽車
只可惜許地山于1941年不幸猝死,許燕吉一夜之間失去了父親,許家的頂梁柱瞬間倒塌。許燕吉還來不及悲痛,僅僅四個月后,她與家人險些葬身火海,后來被迫跟著母親周俟松和哥哥周苓仲逃回大陸。
從此之后,一路顛沛流離,許燕吉猶如浮萍一般,漂泊于廣西、湖南、重慶等地,居無定所,母子三人相依為命。養家的重擔一下交到了瘦弱的母親身上,而許燕吉和哥哥周苓仲只能到處轉學,難以安心學習。
圖 | 童年的許燕吉
盡管條件艱苦,許燕吉憑著自己的努力終于在1950年考入了北京農業大學,就讀畜牧系。大學二年級,她遇到了一個叫吳富融的男子。對于這段感情,許燕吉在心中猶豫糾結了許久。她認為“他活潑直爽,待人熱忱。但我也沒有積極地去結網,因為他和本班的勤有過一段戀情?!?/strong>
或許是接觸多了,許燕吉就糊里糊涂地答應了吳富融的表白。兩人甜蜜戀愛了幾年,大學一畢業就結了婚。起初婚后兩三年還是幸福的,只不過快樂實在是太短暫了,命運再次把許燕吉推向了深淵。
1958年,一股風潮在國內洶涌襲來,許多人被安上了無須有的罪名,當時在河北省農科院工作的許燕吉也成為了其中一個。接下來的日子只剩下無盡的黑暗,仿佛看不到陽光。
許燕吉因為“有罪”而被革職查辦,此時她已懷有身孕,卻不得不遭受此等苦難。脆弱的孩子哪里抵得住這般折騰,結果胎死腹中。胎兒取出后,醫生告訴她是個女孩。許燕吉希望再看孩子最后一眼,但是醫生建議她還是不看為好,避免影響以后再孕。
多年后,許燕吉痛心地說道:“假如當時知道她是我的唯一,無論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strong>可惜世上沒有后悔藥可吃。而作為孩子的父親,吳富融卻不以為然,他不僅沒有安慰許燕吉半句,反而還說:“死了倒好!”這簡直就是難以理解。昔日的夫妻情義,難道只是一個假象而已?
禍不單行,同年秋天,身體尚且虛弱的許燕吉被判入獄六年。讓她沒想到的是,丈夫吳富融為了保全自己,竟然讓人把一紙離婚書送到了牢里。她給吳富融回了一封長信,信中寫道:“我就像個無助的溺水者,揪住爛泥塘邊的一棵小草,想暖回還有溫度的愛情,想留住和社會的聯系,想借力回到過去的生活?!?/strong>
一切都回不去了,不管許燕吉如何懇求,吳富融都執意要離婚。在那種情況下,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或許就是跌入了地獄,可許燕吉絕不是離開了愛情就活不下去的女人。她從小就知道:愛情是不可靠的。絕對不要為了一個人去尋自盡。
直到年老后再回想起那段往事,許燕吉并沒有太傷感,更多的是埋怨吳富融的笨:“他夠笨的,他的目的不就是要離婚嗎?他就說,你判了這么多年刑,我們需要離婚。這不就離了嗎?我絕對同意。他寫這么多,倒讓我來火了,我就是不同意。”
仿佛許燕吉的字典里從來沒有“絕望”二字,即使是在牢里,即便丈夫要與她離婚,她統統一笑而過。出獄后她還時常回憶牢獄里的生活,如同講故事那樣津津樂道:“在監獄里那段時光也挺好,我認識了很多人,接觸了很多我從來沒接觸過的人和事,我還幫了很多人。”
1964年,許燕吉刑滿釋放。雖說已經出獄了,但是她仍然還有五年的管制期限,為了不連累母親,許燕吉選擇留在河北第二女子監獄就業。
1969年,許燕吉又去到河北省新樂縣的一個極其偏遠落后的小山村。她辛勤地勞作一整天,卻也只能換來不到兩毛錢的工分。那段時間里,許燕吉再也強忍不了了,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想念親人,一想到這暗無天日的生活,她就會忍不住失聲痛哭。
實在是撐不下去了,許燕吉決定日夜兼程,投奔八百里外的哥哥周苓仲。當她在陜西眉縣柳林種馬場見到17年未見的哥哥時,哥哥也早已不是曾經帥氣的青年了。好在如今兄妹兩人可以相互照應,不必再苦苦思念了。
圖 | 曾經與哥哥、母親的合照
后來許燕吉在哥哥的勸說下,起了再婚的念頭。因為敏感的身份背景,許燕吉無權對男方提出過高的要求。周苓仲替妹妹挑了一個人品好的莊稼漢魏振德。不過他比許燕吉大了十歲,而且還是個文盲,許燕吉一開始有些猶豫,周苓仲就說:“嫁給他,在當地不會吃虧的?!?/strong>
于是,作為學者女兒的許燕吉就這樣和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結成了夫妻。其實許燕吉與魏振德在文化上的差距一直都存在。兩人很難進行深度的思想交流,在生活上也常常因此產生矛盾,好在魏振德心地善良,也為許燕吉帶來了不少溫暖。
受過高等教育的許燕吉自然是希望婚姻里能夠男女平等。有一次魏振德要許燕吉替他撓背,撓完后,許燕吉也想讓他幫自己撓幾下。可是魏振德卻堅決不肯,還說:“哪有男人給女人撓背的?”說完就背著手出去了,剩下許燕吉一人委屈地站在原地。
可是過了一會兒,魏振德又轉身回來,手上還拿了一根玉米棒,他往玉米棒上插了一根筷子遞給許燕吉,說:“自己撓去?!弊屑毾胂?,這位有些大男子主義的農民也是有些可愛,雖然有些守舊,但也不忘關心許燕吉。
許燕吉不會用草生火,魏振德便包下了家里做飯的事。那些粗重的農活,他也不忍心讓許燕吉沾手。要是許燕吉生病了,他就夜以繼日地守候在病床前照顧許燕吉。兩人之間沒有愛情,更像是親情。
其實魏振德還有一個十歲的兒子魏忠科。這個孩子是他與前妻所生。許燕吉也從不介意,對繼子也是百般愛護。從一開始不被孩子接受,到后來魏忠科誠心地喊她一句“媽媽”,那段時間里,許燕吉付出了太多太多。
圖 | 1971年夏,許燕吉嫁給了老魏
整整八年,許燕吉已經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最美好的青春歲月都獻給了土地。不曾料想過還會有離開的一天。
1981年,許燕吉回到南京,進入江蘇省農科院工作,后來還被評為副研究員,并且當選了南京市政協委員。所有的委屈似乎都得到了安慰。
隨著地位的改變,許多鄉下人對此議論紛紛,一些熟人勸她用一筆錢打發魏振德就算了,可以找個機會結束這段不相配的婚姻。而許燕吉對此只是一笑而過,平靜地說:“你落難時人家伸出了援手,你地位變了就把人甩掉,這還有什么道義可言!我們過的是平常人的日子,只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就足夠了。我們的文化雖有差異,但人格是平等的。”那些俗人哪里知道這位文盲老漢對許燕吉有何意義。若不是魏振德,哪兒還有現在的她。
1983年,許燕吉申請魏振德與魏忠科遷入南京市,同時魏忠科還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陜西師范學院。為了讓魏振德有事做,許燕吉為他找了一份放羊的工作,剛好對上了他的興趣,魏振德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
圖 | 1996年,許燕吉和老魏游句容茅山
許燕吉為魏振德父子做了這么多,不為別的,只是她認為自己應該這么做。后來她講到:“我對婚姻還是嚴肅的,即使沒有愛情,也是一種契約。這老頭子沒有做什么傷害我的事,十年來都和平共處,不能因為我現在的社會地位變了,經濟收入提高了,就和平共處不了。再說,這老頭子已老,沒有勞動力了,我有義務養活他?!?/strong>
2006年,魏振德逝世,許燕吉的生活突然空了一個缺口,剩下的日子里,她一心撰寫回憶錄,用一部自傳《我是落花生的女兒》講述了她曲折離奇的一生。
正如同她在那本書前言提到的那段話:“我是許地山的女兒,可惜在他身邊的時間太短,但他那質樸的‘落花生精神’已遺傳到我的血液中:不羨靚果枝頭,甘為土中一顆小花生,盡力作為‘有用的人’,也很充實。”這一生,她都是在盡力地活,不畏苦難,不忘善良,一路走來實屬難得。
圖 | 許燕吉與父親許地山的全家福
晚年的許燕吉還參加了大學畢業50周年聚會,當然,作為同學的吳富融也出席了這次聚會,見面前,許燕吉還特意打電話給他說:“有聚會你就來,不要躲著我,不然別人還以為我給你多大壓力?!?/strong>有人問她“你恨他嗎?”她心平氣和地說:“我現在誰都不恨?!?/strong>如此輕易就放下過往恩怨,恐怕只有許燕吉能夠做得這樣果斷絕決。
2013年12月,始終樂觀對待生活的許燕吉被查出患有癌癥。短短一個月后,她在南京病逝,享年81歲。
許燕吉的人生就如麻花那樣扭曲。童年的美好被一槍炮火轟炸殆盡,青年的浪漫愛情終究敵不過現實的摧殘,為了生存,她選擇嫁給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老漢。她一路逆風飛翔,只為走出那個不見陽光的死胡同。
無論是荒涼絕境,還是繁華之處,她的善良,她的堅韌,就是她的盔甲。到最后她笑著述衷腸,仿佛只是做了一場漫長的夢。
文 | 南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