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5.08.02
【編者語】 麻仲學老師的此篇文字,緣于與同行交流日本經方治療胰病治療方法的討論。在他們的學術討論中,提到日本使用經方,實熱多主以大柴胡湯,虛寒則多選柴胡桂枝(干姜)湯。麻老師的感受是,每次講授柴胡桂枝干姜湯用法時,學生對少陽病兼陽虛心下水飲,都比較難理解,臨床上實例也不好找。麻老師希望通過整理總結這一乳腺癌患者用柴胡桂枝湯的經驗,引來更多醫生對使用此方的交流與探討。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乳腺癌
患者Wendy, 2011年3月12日家庭出診。乳癌術后二次化療第三天。 40多歲子宮摘除,一直外貼荷爾蒙片,至化療前停。
當下診斷:
治療原則:
治療方法:
湯藥處方:柴胡10克、黃芩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炮姜6克、半夏6克、甘草6克、大棗3個、天花粉6克、山豆根6克、生牡蠣30克、 自加生姜3片一同煮,青蒿15克,最后一分鐘下。共5帖
處方用法:
1. 將藥材清洗后,放入砂鍋,加用冷水,水量漫過藥材,煮開起算,共煮30分鐘。
2. 將青蒿加入,煮1分鐘。
3. 煎出液倒出,分3份,早晚飯后約15分鐘及睡前約30分鐘各服1份,溫熱服用。
4. 連服5天。但如果忽冷忽熱完全解除,只剩下原有的潮紅,則停藥換方,原方則可以留作再發時用
患者服用3帖,感覺陣寒陣熱明顯減輕,胃中發暖,進食增多且可以消化,潮紅也減輕,喉嚨夜痰也減輕,來電問這個方子很好,是否可以加量,一天吃兩帖。我聽了挺高興,回答說,可以將剩下2帖在一天服用試試看。
誰知,患者當晚打來電話,服用加倍劑量后,白天無事,到了晚上,可不得了,渾身發麻,泛惡心慌,她就給我打電話。不巧,我當時正在加州首府Sacramento一家醫院出診,在病房里為免影響患者,手機關了,錯過她的幾次電話。等發現她的電話,趕緊回復過去,她讓我一定要給她即刻出診。可是我當時距離她那里開車以80英里時速,也要2個半小時,所以只好同她講了情況,建議她如果癥狀還是持續,就先去醫院急診。后來她去了急診,但再沒有來找我看病。
柴胡桂枝干姜湯的原方,是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蠣、黃芩、甘草,張仲景當時是用來治療傷寒少陽病兼有水飲內停,臨床表現為往來寒熱、寒重熱輕、胸脅微苦滿、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心煩;或牡瘧病程中出現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這個方子比較小柴胡湯,在后世應用上很少,主要是對該方論治的病理機制上,較難以闡釋。
這個患者,當下癥見身體一陣冷、一陣熱;睡覺熱醒,脫衣又發冷得不得了;頭非常冷,身有時熱。這不是類似小柴胡湯的少陽主癥嗎?又有昨日食水果較多,入夜候癢有痰咯住;容易餓,但很快飽,餓則心慌,又吃不多,腹不脹,舌苔白厚,這不是有寒涼傷胃、水飲內停嗎?患者又有晚睡需要鎮靜劑,原方中有牡蠣再恰當不過;又有手足大便干燥,舌苔也干,方中天花粉再恰當不過。
潮紅一詞是臺灣的一種叫法,換成常用中醫詞匯就是潮熱。患者50來歲,正值更年期,我就加了青蒿以去潮熱。喉嚨癢有痰喀,我就加了利咽化痰的山豆根。
因為有寒涼傷胃病史,患者體虛又容易招致外寒,所以我就將白芍加入,與桂枝搭配有調和營衛之意,另外白芍可以補血,對化療導致的血細胞傷害也有修復作用。寒涼傷胃、有痰,我就將原方干姜改為炮姜以溫中但又避免干姜之燥,加生姜、半夏溫中化飲,又可防止化療后可能出現的惡心嘔吐。用比較大的牡蠣劑量,是希望她的睡眠改善、逐步減輕對鎮靜劑的依賴。
按理應該說是藥癥相符,所以見效很快。但是千不該、萬不該,是不應該同意患者加倍服用。分析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排除中藥的原因,可能是化療副反應的發作;第二,不排除中藥的原因,那就極可能是山豆根的毒副反應。
回想起來,我在美國應用山豆根,如果連同這例,15年內有4例極有可能是中毒反應,輕的口麻惡心,重的周身麻木、惡心嘔吐、頭暈心悸,其中有一例還伴有重度腹瀉去急診。大家看到,在劑量上,我已經保守,只用6克。但對這個患者來講,加倍就變成12克,引發毒性反應的機率明顯增高。我當時居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如果有咽喉腫痛,山豆根是一味非常效果好的中藥。但是劑量一定要把握。我現在將成人劑量一律減低到每方只用3克了,但臨床效果也不錯。另外,山豆根是個癥狀性用藥,一般用一個星期就可以,也不宜久用。
這個患者事實上在我這里治療有一段時間了,以往我的處方,對她幾乎都是百發百中,我很有信心,也有計劃在中西醫的框架里,幫助她徹底戰勝癌癥。可惜這么一下子,往后設計的一步步治療方案就再沒有機會實現了。
希望同業、同學們,通過這個例子,不僅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活用經方柴胡桂枝干姜湯,更重要的是了解這個例子中山豆根的教訓,在今后臨床中更加謹慎。
請關注下周四微信文章
《中醫抗癌》持續連載!
注:凡文中提到的湯藥處方,一律按實情列出;凡提到的成藥處方,作者將在今后文章中說明。治病需經專業醫生辨證治療,切勿擅自按文中方劑配藥服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中醫臨床30余載,世界著名中醫抗癌專家。
1986-1989年,跟師中醫溫病學、脾胃學巨匠董建華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并獲得博士學位。
1979-1982年跟師中國首批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獲得碩士學位。
1992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府頒發的北京高等院校系統26名青年學科帶頭人。
1994年—1997年,擔任第一至第五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共同主席,是大會主席團最年輕主席。
1998年起出版《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系列著作,任總主編。該著作列為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八五、九五重點出版項目。
1996年,麻博士以杰出人才移居美國,先后創辦美國中醫腫瘤研究所(康梭療法中心)和美國中醫藥大學。在美國,他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癌癥和多種疑難病癥方面累積了豐富經驗,并在養生防癌防病方面有所建樹。以“康梭療法”為代表的新經方理論,是其在繼承董建華院士研究理論基礎上,首創的中醫經方完整理論體系,其著作《新經方教程》自2010年至今,均列為美國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
——編輯/米忽 ——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