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戰略就是企業為尋求和維持持久競爭優勢而作出的有關全局的籌劃和謀略,其內涵包括企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實現目標的各種途徑、戰略方案、實施計劃,以及戰略評價與反饋。戰略主要解決企業發展的三大核心問題,即企業未來要達成什么目標?達成目標應該遵循怎樣的途徑?達成目標需要什么資源和能力?
戰略理論創新迫在眉睫
文丨仁達方略管理咨詢公司
戰略從20世紀初法約爾五大管理職能開始,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從各個角度出發的戰略理論。從戰略理論的發展階段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傳統的戰略理論階段。這個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戰略學派,比較有影響的有設計學派、計劃學派、權力學派、創意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文化學派和結構學派等戰略理論。該階段的戰略理論以理論闡述為主,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企業戰略的形成和內涵,例如權力學派認為戰略制定不僅要注意經濟因素,而且要注意利益團體、權力分享等政治因素;文化學派則認為企業戰略根植于企業文化及其背后的社會價值觀念,其形成過程是一個將企業組織中各種有益的因素進行整合以發揮作用的過程。
(2)競爭戰略理論階段。這一階段的戰略理論以MichaelPorter的位勢理論為代表。該理論認為影響競爭優勢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企業所處產業的盈利能力,即產業的吸引力;二是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競爭地位。為了保持企業競爭優勢,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戰略性投入以構筑行業壁壘。該階段的戰略理論還包括核心能力學派和戰略資源學派。
(3)動態戰略理論階段。該階段的核心觀點是動態能力論,該理論主要是針對基于創新的競爭、價格/行為競爭、增加回報以及打破現有的競爭格局等領域的競爭進行的。動態能力論具有“動態”和“能力”兩大核心觀點:“動態”是指企業重塑競爭力以使其與變化的經營環境保持一致的能力,當市場的時間效應和速度成為關鍵、技術變化的速度加快、未來競爭和市場的實質難以確定時,就需要企業有特定的、對創新的反應;“能力”強調的是戰略管理在適當地使用、整合和再造企業內外部的資源和能力以滿足環境變化需要。其中,MichaelPorter至今仍是戰略管理理論的主流學派。
在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戰略工具也獲得了不斷發展,總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即戰略分析工具、戰略制定與選擇工具、戰略實施工具。戰略分析工具中常用的主要包括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SCP模型、競爭者分析、行業集中度分析、關鍵成功要素分析等;戰略制定與選擇工具中最常用到的有SWOT分析、波士頓矩陣、通用矩陣等;戰略實施工具則以平衡計分卡為主。應該說,這些戰略工具已經廣為人知,不僅被各咨詢公司頻繁應用,而且已經進入了企業戰略部門的日常分析工具中。事實上,應該明確的是,工具僅僅起到輔助的作用,根本的是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用什么樣的工具本身不是關鍵。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商業模式成為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最常掛在嘴上的名詞。商業模式已然成為企業戰略組成和實施的重要內容。從理論上看,商業模式是指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但是,從本質上來看,筆者認為商業模式就是行業價值鏈或者企業價值鏈,商業模式創新就是價值鏈重組,通過增刪環節、創新環節實現方式來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現階段流行的戰略管理理論和戰略工具均以西方理論為主,是基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實際而產生的,有其深厚的產生和發展背景。將這些理論和工具運用于中國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直接用來指導中國企業的實際操作,仍然具有一定的不適應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中國企業的實力還很弱。就目前而言,中國企業比起GE、IBM等跨國企業,實力相差懸殊,是在夾縫中尋求生存,在戰略制定和實施方面必然存在十分大的差距。例如GE當年確定了“數一數二”的戰略,而在目前的中國,尚無一個企業敢于定下如此戰略。中國企業要在強敵環伺的競爭環境下生存下去,必然要有自己獨特的生存和發展之道,一味地套用國際巨頭的成熟戰略理論,必然導致迷失方向而影響企業發展。
其二,中國目前處于經濟快速轉型期。在這個時期,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產業受到嚴格的政策控制,而創新型企業則受到鼓勵和扶持。因此,在戰略分析、選擇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經濟轉型的因素,并且必須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切實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戰略。而上述的戰略理論和分析工具中,因其產生背景不同于當前,對轉型時期的特點和影響分析地不夠透徹,不能有效地指導中國企業的發展。
市場經濟中,競爭是永恒的主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國際巨頭不會因為中國企業的弱小和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對中國企業手下留情,一旦碰面,必然是生與死的較量。因此,在前人的戰略理論和工具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深入進行實證研究,探索總結現在企業的發展趨勢,提出真正具有內在機理、前瞻性的、適合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發展狀況的戰略理論,已經迫在眉睫了。這對我們理論界和實踐派都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市場競爭的關鍵是產品,產品競爭的關鍵是質量、成本和服務,舍此無他。所以,新的戰略理論的研究,必然還應該著眼于提高中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乃至企業競爭力之上,任何的空談只會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