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中學 張俊芳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相關常識,初步感知法家思想。
2、掌握重要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3、讀懂文章寓言的寓意,通過選文了解韓非寓言及故事的豐富和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字詞、特殊文言句式。
2、讀懂文章的寓意及由此表現的作者的觀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提前做好預習(讀熟文本,批注重點字詞)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走近作者
看圖片,猜寓言。寓言故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它能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以上這些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都出自同一個人。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書中充滿寓言和小故事。他一生主張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結果卻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就是——韓非。
下面我們來了解韓非及他的悲劇命運。出示幻燈,要求:兩分鐘勾劃主要信息。
填空檢測一:韓非,( )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 ( )家集大成者。 著有《 》《 》《 》。提倡結合( )解決問題。擅長通過( )宣揚自己的思想。
二、明確目標,檢查預習
1、出示學習目標
2、檢查課前預習
a、出示字音
檢測二:
請許學者 或者不宜今乎 郢書 遺燕相國書 燕說 王大說
先自度其足 寧信度
b、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講了哪幾個小故事?
三、自主學習,翻譯文本
學習內容:
翻譯文本2-4段,概括三個寓言故事,并探究其寓意。
學習檢測:
(1)字詞
(2)特殊句式
判斷句:
夫不適國事而謀先王,皆歸取度者也。
舉燭者,尚明也。
寧信度,無自信也。
倒裝句:
今褲何如?(疑問句賓語前置)
寧信度,無自信也。(否定句賓語前置)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定語后置)
鄭人有且買履者(定語后置)
何不試之以足?(介詞結構后置)
省略句:
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
四、反饋交流,探究寓意
1、概括三個寓言故事
2、寓言寓意:
用自己的話把三個故事講給大家聽,然后概括寓意。
卜妻為褲:諷刺那些刻板守舊、不知變通、愚昧無知的人。
郢書燕說:諷刺隨意穿鑿附會、曲解古人之意。
鄭人買履:諷刺墨守成規,迷信教條的人。
深入探究1:作者的思想觀點
過渡:在先秦諸子中,法家的思想本是要立竿見影,馬上解決社會問題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馮友蘭曾說過:“儒墨及老莊皆有其政治思想。此數家之政治思想,雖不相同,然皆從人民之觀點以論政治。其專從君主或國家之觀點以論政治者,當時稱為法術之士,漢人謂之為法家。”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究竟想通過這些寓言故事表現怎樣的思想(政治)觀點呢?
共同學習第一段,鏈接: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人類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相應變化,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
明確:
1、效法先王或古代要懂得變通。
2、理解古代帝王的話不能妄加猜測、穿鑿附會。
3、要根據現實研究和制定治國方略。
深入探究2:現實指導意義
過渡: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像“鄭人”“卜妻”這樣夸張的形象,但每個人都會有“犯軸”或鉆牛角尖的時候,那么,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1、個人角度。
2、創業角度。
3、國家角度。
做人做事,善于變通,切合實際,才能把事情做好。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治國何嘗不是這樣呢。正是因為鄧小平不囿于傳統,勇于開拓創新,才使我們的國家打破閉關鎖國,搭乘改革開放的東風,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也正是由于鄧小平不囿于教條,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才有了一國兩制這一促進統一大業的政治方針。
法家的思想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對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還是我國依法治國的思想淵源,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學以致用,拓展提升
(一)、名言積累
1、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韓非子·喻老)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3、自見之謂明。
4、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5、欲速則不達。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6、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韓非子·五蠹》
7、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韓非子·說林上》
8、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9、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韓非子·難言》
10、行成于思,毀于隋。業精于勤,荒于嬉。
(二)、拓展閱讀寓言故事《曾子殺豬》,分析寓意及表現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