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生動物 第三輯
大猩猩
大猩猩是靈長目猩猩科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大猩猩是靈長目中最大的動物,它們生存于非洲大陸赤道附近叢林中,食素。至2006年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種還是兩種的爭論,種以下它分四至五個亞種。大猩猩92%至98%的脫氧核糖核酸排列與人一樣,因此它是繼黑猩猩屬的兩個種后與人類最接近的現存的動物。過去大猩猩曾被認為是一種幻想的生物。
傳統上大猩猩本身是一個種,并分了三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 g. gorilla)、東部低地大猩猩(G. g. 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 g. beringei)。近年來一些學者將大猩猩屬分為兩個種:西部大猩猩(G. gorilla)和東部大猩猩(G. beringei);西部大猩猩又分兩個亞種: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和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東部大猩猩也分兩個亞種:東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和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有人甚至認為大猩猩共有五個亞種(布恩迪山脈的山地大猩猩)。至今為止這些爭論沒有定論。各個大猩猩群之間的親屬關系依然是研究對象。
大猩猩是靈長類中體型最大的種,站立時高1.3~1.8米。雄性比雌性體大。體重雌性70~120千克,雄性140~275千克。 大猩猩的體型雄壯,面部和耳上無毛,眼上的額頭往往很高。下顎骨比顴骨突出。 上肢比下肢長,兩臂左右平伸可達2~2.75米。無尾,吻短,眼小,鼻孔大。犬齒特別發達,齒式與人類同。體毛粗硬、灰黑色,毛基黑褐色,老年雄性的背部變為銀灰色,胸部無毛。成年雄性的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區。 大猩猩的毛色大多是黑色的。年長(一般12歲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變成銀灰色,因此它們也被稱為“銀背”,銀背的犬齒尤其突出。山地大猩猩的毛尤其長,并有絲綢光澤。 幾乎所有的大猩猩的血型都是B型的。大猩猩和人一樣有各不相同的指紋。
山魈
山魈(學名:Mandrillus sphinx)喜歡棲息于稠密的
熱帶多巖石地帶。成小群生活,主要在陸地上活動。不愛攀爬,但晚上有的到樹上睡覺。主要食物為水果、
堅果和其他植物以及
小型動物。山魈性暴躁,尤其雄性,體強壯,敢與敵害搏斗。繁殖期不固定,
孕期6多個月,每胎1仔。4-6歲性成熟。壽命約20年。是《
華盛頓公約》I類保護動物。產于剛果、加蓬、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一帶,棲息于
熱帶雨林中。山魈體型粗壯,體長61~81厘米,尾短粗,長5.2~7.6厘米;肩高50.8厘米。山魈靈長目猿猴亞目窄鼻組猴科的屬。
體重可達54千克。頭大而長,鼻骨兩側各有1塊骨質突起,其上有縱向排列的脊狀突起,其間為溝,外被綠色皮膚,脊間鮮紅色。雄性每側約有6條主要的溝,其紅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圍。這種色彩鮮艷的特殊圖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稱山魈。有山魈和黑面山魈2種,分布于赤道非洲。黑面山魈面部為黑色,骨質突起上只有兩條溝。臀部胼胝及其周圍皮膚均為淡紫色,這是由于具有豐富的血管的緣故,興奮時,這種顏色更為明顯。面部周圍及頭頂生有長毛。全身的毛綠褐色。腹面為淡黃褐色,毛長而密。前肢較后肢長而強健,因而行動時后部向下傾斜。靈長目猿猴亞目窄鼻組猴科的屬。
狒狒
狒狒屬(Papio),猴科的一屬,是世界上體型僅次于山魈的猴,共分為五種,都分布于非洲地區。過去的分類法把獅尾狒也歸入狒狒屬,現在已單獨列為一屬。雄性兇猛,敢于和獅子對質。屬于雜食類,但也能捕獲小型哺乳動物。
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1屬,通稱狒狒。是靈長類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類,體長50.8~114.2厘 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14~41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
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具頰囊;體型粗壯,4肢等長,短而粗,適應于地面活動;
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較深;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
西非黑白疣猴
西非黑白疣猴(學名:Colobus polykomos)疣猴又名髯猴,臀疣小,尾長,頰囊小,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故名。胃很大且復雜,內分成數瓣,以適應從營養不豐富的樹葉里吸取養分。棲息于熱帶叢林中,或接近草原的樹林中,主要吃植物的嫩芽和葉,同時也吃野果和谷物。每群9~13只不等,由成年雄性率領,用宏亮的聲音來保衛領地。動作靈敏,能在樹枝之間做長距離的跳躍。由于毛皮漂亮,遭到人類捕殺,種群數量受到嚴重威脅,非洲各國已把該物種列為珍貴保護動物。
白眉猴
猴科(Cercopithecidae)白眉猴屬(Cercocebus)中幾種身材纖細、四肢較長的動物的統稱。這些猴棲息于非洲雨林。體型較大,用四肢行走,具大頰囊;尾長,常置於背部,尾尖漸細。個別種類體長約40∼90公分(15∼35吋),體重約6公斤(13磅)。尾和身體等長。白眉猴有4∼5種,其中大部分的眼瞼或眼周為鮮明的白色。可根據發冠、白色斑點以及頭上的簇毛或尖形頂毛區分各個種。白領白眉猴(C. torquatus)、煤黑白眉猴(C. atys或C. torquatus atys)和帽白眉猴(C. galeritus)地棲,毛短,淺灰褐色到深灰色,身上有斑點。灰頰白眉猴(C. albigena)和黑白眉猴(C. aterrimus)喜樹棲,毛長,黑色,無斑紋。白眉猴群居,以種子、果實和樹葉為食。常遭到豹和冕鷹雕(Stephanoaetus coronatus)捕殺。
長臂猿
長臂猿是猿類中最細小的一種,也是行動最快捷靈活的一種。我國有5種長臂猿,即
白掌長臂猿、白眉長臂猿、海南黑冠長臂猿、
黑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它們都是我國
一級保護動物。
長臂猿,因其前臂長而得名,身高不足一米,雙臂展開卻有150厘米,站立時手
可觸地,故而得名。長臂猿生活在高大的
樹林中,采用“臂行法”行動,像蕩
秋千一樣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一次可跨越3米左右,加上樹枝的反彈力可以達8-9米,且速度驚人。但是它們在地面上卻顯得十分笨拙。
長臂猿,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猿類中最細小的一種,也是行動最快捷靈活的一種,與三種猩猩并稱“四大猿”,世界上目前共有7種,國內有4種,分別是
白掌長臂猿、白眉長臂猿、
黑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