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名城 咸陽
歷史名城 咸陽
八王書屋2013年6月9日收集整理
 
      咸陽市地處“八百里秦川”的腹地,中國著名古都之一,為中國第一帝都。位于關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為陽,故名咸陽。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咸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

 
 

 
 

       咸陽建置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封其弟姬高于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咸陽原)。穆王發兵攻犬戎,俘其五王.將犬戎從犬丘(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興平東南)逐到市境西部至隴山一帶。公元前909年(懿王元年),因儼狁侵擾自鎬徙都犬丘。公元前350年(顯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陽,次年自雍徙都咸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秦末項羽入關,廢郡縣,恢復分封制,將秦內史和上郡一部分劃為雍、翟、塞3國,是為“三秦”的由來。漢高祖初年,劉邦恢復被項羽焚毀的咸陽,取名新城。武帝年間,因咸陽臨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離咸陽很近,咸陽一帶為西漢皇室的陵區,地位仍很重要。西漢十一個皇帝中有九個葬在咸陽北原,有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漢宣帝杜陵,漢元帝渭陵,漢成帝延陵,漢哀帝義陵,漢平帝康陵。這些陵墓周圍還有許多權貴功臣的陪葬墓。當時還從全國各地遷徙富豪大家,在皇陵周圍設置邑縣,其繁華不讓秦代。

********************************************************************

      秦咸陽城遺址,咸陽是戰國晚期秦國和秦代的都城。遺址位于今咸陽市區東15公里,南臨渭水,北距臺塬,現存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遺址中部偏北的"北坂"一帶,發現了周長2747的宮城墻基。宮城內外,已探明建筑基址20余處,發掘了屬高臺建筑的一、二、三號宮殿遺址。一號宮殿基址平面呈"凹"字形,長177米,寬45米;夯土臺基高出地面6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正中為主體宮殿,周圍及下層分別為臥室,盥洗室,沐浴室,室內墻上繪制壁畫。宮城以外,還有著名的阿房宮,蘭池宮,望夷宮等遺址。遺址內,還發現了長近千米的寬闊道路,以及冶鑄,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發掘灰坑100多處,水井70余口。出土遺物以磚瓦等建筑材料為主,還有鐵器,銅器,兵器,貨幣和陶器等,其中不少磚瓦和陶器上戳印有篆、隸體陶文,是研究秦都咸陽的珍貴文字資料。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


****************************************************************

      鳳凰臺位于儀鳳西街北口,原為咸陽北城樓,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臺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臺上有大殿4座,傳說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簫史吹簫引鳳至此;另一說是其建筑形制頗似鳳凰,故名鳳凰臺。臺上東、西殿各為三間,中間兩座殿前后縱排,前殿略高,臺墩兩側有磴道,北面有南海洞,整體建筑形似鳳凰。臺前有石碑坊及32級磴道,磴道兩旁有石欄桿、石墁道,以磴道中間兩側有鐵鑄八棱六屋塔,俗稱鳳眼。臺上中殿前原有洞宇,后殿內供無量佛像,東殿供三太白像,西殿供三大菩薩像,墻壁上布滿了佛教故事彩塑立神,山墻外鑲有琉璃彩塑神化故事浮雕。特別是東殿山墻處鑲有一幅完整的琉璃浮雕圖案,弄玉乘鳳,肖史騎馬,秦穆公乘龍的傳說故事,浮雕藝術精巧,栩栩如生。臺上有一鐘、一石一柏,鐘聲宏亮,可傳數10里。乾隆時邑人張大森有詩云:“臺起凌虛空,丹鳳棲云表,磴道掛三峰,首尾俱繚繞。立神擎洞宇,天鳳響柏杪,開戶能明月,卷簾驚宿鳥……”鳳凰臺歷經滄桑,部分富麗堂皇的裝飾和原貌曾遭受火災損失及人為破壞,現存的四座大殿,建筑藝術精湛,仍可見當年宏偉景觀。

鳳凰臺相傳由簫史與弄玉吹簫引鳳的典故而來,最早見于漢劉向《列仙傳》曰:“簫史教弄玉吹簫作鳳凰聲,鳳凰來,止其屋。秦穆公作鳳臺,一旦,皆隨鳳飛去。”據傳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上了當時正在學仙的人簫史,簫史吹得一手好簫,簫聲動聽如鳳鳴,弄玉聽得如癡如醉。弄玉非常愛簫史,秦穆公便把女兒嫁給他,并在秦國的都城雍的附近建一高臺,讓弄玉簫史夫婦居住。弄玉在簫史的指導下,天天學吹簫,最后吹出的簫聲如鳳鳴,引得鳳凰落于臺上來聽簫。終有一天,優美的簫聲引來一龍一鳳,簫史乘龍,弄玉乘鳳,雙雙飛入云霄,騰空成仙而去……雖然這是神話傳說,可鳳凰臺卻千真萬確地屹立在咸陽。而且是咸陽城區保存比較完好的高臺建筑群。這一傳說故事,展現了鳳凰能“喻情”的神性,流傳至今,后人為紀念這個歷史的神話愛情故事,用建筑一種物體形式來表現,兼有實用、審美雙重功能的空間造型藝術。鳳凰臺這座建筑,即是具有鳳凰造型,表現鳳凰文化,蘊含鳳凰精神,并以鳳凰為名稱的建筑。

 
 
 
 
 
 

***********************************************************************

      大佛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于北朝,大規模開鑿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大佛寺因山起剎,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布于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余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彬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開元寺塔、彬縣塔,民間稱“雷峰塔”。位于縣城內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寬度14.04米,為樓閣式磚塔。塔體呈八角形,七層中空,每層有4孔拱狀門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逐層變換方位,疊澀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欄桿,有琥珀枋、斗拱、撐檁和飛檐,也有瓦當、滴水,石作角梁,各懸風玲,外觀凝重挺秀,完全體現了宋代建筑風格。塔內裝置了放射性轉角階梯,鋪有木板,可盤旋而上登臨塔頂,飽覽縣城及川道風光。

 
 

      三原城隍廟位于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后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一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筑,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筑平面輪廊規正,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致,紋飾典雅的特點。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飛書《出師表》和于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為世稱頌。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乾陵陪葬墓共計17座。計有太子墓二(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王墓三(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彬王李守禮),公主墓四(義陽公主、新都公主、安興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八(王及善、薛元超、楊再思、劉審禮、豆盧欽望、劉仁軌、李謹行、高侃)。 1960~1971年已先后發掘了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中書令薛元超、燕國公李謹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貴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絢爛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古代瑰麗奇絕的藝術畫廊,《馬球圖》、《客使圖》、《觀鳥捕蟬圖》、《出獵圖》、《儀仗圖》等壁畫,不僅對研究唐代繪畫,而且對研究唐代建筑、服飾、風俗習慣、體育活動、宮廷生活、外事往來等具有重要價值。 乾陵博物館就建筑在永泰公主墓之上。


 
 
 
 
 
 
 
 
 
 
 
 
 長陵,系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在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北,距市區20公里。   陵基邊長東西162米,南北132米,高32米,呈覆斗形,封土堆完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邦,字季,今江南沛縣人,西漢王朝的創立者。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劉邦在沛縣起兵響應。他與項羽起義軍一起消滅了秦王朝。在楚漢戰爭取得勝利后,劉邦即皇位,是為漢高祖,定都長安。  劉邦建漢后,政策制度基本沿襲秦制,他積極發展生產,安定人心,與民主生息,推勸社會發展,奠定了漢王朝的基礎。劉邦居帝位后,途經故鄉沛縣,設宴招待鄉親,作《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發壯志豪情  他于公元前195年病逝,終年61歲。長陵周圍有呂后陵和蕭何、曹參、張良、周勃等文臣武將陪葬墓。

 
 

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后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現已建成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陽市30公里,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3A”級旅游景區。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順陵位于咸陽城東北20公里處渭城區底張鎮韓家村。武則天之母楊氏之墓。楊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先以王禮安葬。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稱帝,遂追封其母為孝明高皇后,改墓稱陵。陵園平面略呈長方形,占地面積 110萬平方米,有內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長1264米,東西寬 866米,南面正門并列兩個土闕,相距50米。內城亦稱皇城,位于外城偏北部,南墻長 286米,東墻長291米,西墻長294米,北墻長 282米。南墻中段有相對兩個土闕,相距 22 米。城墻系夯土筑成,寬1.9~2.2米。陵墓位于內城北部略偏西,墳丘底部平面呈方形,每邊長48.5米,高12.6米。墓道斜坡形,長28.5米,寬2米。墓道兩 順陵壁用石灰粉刷,繪有壁畫。 順陵是唐代武則天之母楊氏的墳墓,在今陜西咸陽城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順陵有南北東西四門。現南門遺有立獅、天祿(鹿)各一對;北門有坐獅、鞍馬各一對;東、兩二門還遺有坐獅。其中以立獅和坐獅雕刻最為宏偉。立獅高約2.5米,雙目圓睜,大鼻闊口,胸肌突起,作昂首行進狀。坐獅高約三米,為歷代石雕坐獅中最大,張口吐舌,筋肉突出。前肢和足爪,刻劃特別堅實粗大,把獅子雄健的形象,加以有力的夸張。整個石雕,都刻制精美,強勁有力,氣勢懾人。表現了盛唐時期石雕藝術的宏偉風格。陵園內現存石刻34件,多數列置陵前,有華表、獨角獸、石獅、石人、石羊。陵后有石獅、石馬。東西兩側有石獅。石刻均由整塊青石雕刻而成,形象逼真,姿態生動。石座的四周有線雕花紋,其中以陵前的獨角獸和走獅尤為精湛。陵前原立有石碑,今已無存。皇城南門外有一遺址,周圍有破碎磚瓦,應是碑毀亭塌后的廢墟。 順陵附近出土過武三思鎮墓石 1方,有“今陪順陵”刻書。陵園西南有兩座土冢,東西并列。西面一座已發掘,出土篆書、蘇府君墓志銘蓋一塊;東面一座已塌陷,1984年出土《大唐故光祿大夫工部尚書使持節都荊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莘安公竇府君墓志銘》一合。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縣城北4公里處的魯橋鎮東里堡,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是唐代衛國公李靖的故居。這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花園,當時稱李氏園,也稱唐園,俗稱東里花園。現在的故居大門曾被改為“三原民教官”,在大門的兩側是于右任手書的對聯“天地有正氣,園林無倦情”的雕刻。從拱形門洞進入故居,園內古木參天,曲廊曼徊,曲徑通幽,藤蔓繚繞,雖然已是寒冬,但挺拔的松柏和努力綻放著生命的冬青卻還郁郁蔥蔥,給肅穆的故園平添了一些生氣。唐代著名詩人張籍游此園后,曾走筆寫下《三原李氏園宴集》贊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囂煩。言從君子樂,樂彼李氏園;……”。遺憾的是,后歷經戰火,過去的唐園已成為一片廢墟。李靖故居的建筑多為宋及明清建筑,后經多次修復。在清康熙年間,李靖后人黃州知府李彥瑁就曾出資對此園進行重修。歷經滄桑,園歸劉氏。清末時又燒毀過半,和尚明經質慧復修。園主人定名“半耕園”,意在敦促子孫修竹務花,“半耕半讀”。并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陜西督學吳大篆書“半耕園”三字,刻石嵌于園門。由此唐園成為渭北馳名的古園林。唐園面積四十八畝,接近半頃,故又稱“半頃園”。園內有讀書堂、觀稼樓、妙香亭、掛云樓、望月樓,還有假山、魚池、石舫、關中八景縮影等建筑,仿《紅樓夢》大觀園之布局,取蘇杭園林藝術之奇巧。亭臺閣榭,溢光流彩;奇卉異草,四時生香。數百年,挺拔的白楊,婀娜的垂柳,把整個花園點綴的異常秀麗。園子的西北角有一域空地,安放了很多石畜、石獸和石人像,雖然有個別石人人像已經沒有頭顱,但每一個石像都栩栩如生,精美異常,給園子也帶來了一種人文生機。


 
 
 
 
 
  

旬邑泰塔,滄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縣城中學院內,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內中空,有木梯盤旋至頂,每層有拱形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各層門兩側砌有窗子,并刻有菱花格子和曲尺欄桿,整個建筑遠視古樸壯觀,雄偉挺拔,近觀做工精細、靈巧雅致。泰塔又名旬邑寶塔,其原在僧人寺院,后由于歷史變遷以及戰亂的破壞,寺院早已不復存在,剩下這一寶塔歷經近千年仍巍然屹立。泰塔之名,是根據我國傳統的八卦學說而定的,這座塔的建筑基址在八卦學說中位于八卦的“泰位”,因此旬邑寶塔又稱為“泰塔”。由于戰亂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前該塔破損嚴重,1959年對該塔進行了修繕。塔下豎立的石碑就是修繕寶塔的紀念碑。目前,寶塔由于年代久遠,地基下陷,現已向東北方向傾斜,據測定已偏離中心線2.296米,因此,人稱該塔為“中國的比薩斜塔”。2001年泰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解讀真假霸陵千年懸案
遼寧文保西安游學活動紀實
中國古代十大帝陵
山西大同思遠佛寺佛塔(北魏·遺址)
學霸王維的“狀元”是搶來的?|帶上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NO.6·咸陽
想了解位于陜西咸陽的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的長陵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休宁县| 二手房| 石渠县| 鸡西市| 维西| 沐川县| 宾阳县| 安阳县| 唐山市| 恩施市| 台南县| 济宁市| 微山县| 大悟县| 白河县| 长海县| 平原县| 贵州省| 北辰区| 阜宁县| 民县| 峨眉山市| 垣曲县| 莒南县| 潮安县| 甘泉县| 太保市| 兴隆县| 万年县| 德保县| 神木县| 江油市| 陇川县| 西安市| 武威市| 论坛| 繁峙县| 乌兰察布市| 长武县| 浦北县|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