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之水腫與蛋白尿有一定的關系,尿中流失大量蛋白,會加重水腫的癥狀。水腫證型多為脾腎陽虛。若脾失運化、腎失封藏、脾腎不足,則精氣不能滋養人體,而從尿中漏出。所以,專家在運用健脾固腎之品的同時,選用黑大豆為主藥,制成黑大豆丸治療慢性腎炎。
黑大豆一藥,古人論述頗豐。除了
《本草》記載它有補腎消腫利水、活血解毒之功效外,不少方書中也有大量記載。腎炎除脾腎虧虛之外,也與淤、熱、毒有關。而黑大豆身兼數種功能,無疑是十分適用的。且其本身為優質蛋白,能補人體蛋白之丟失,故無論在治療期間,還是在鞏固療效時期,均可服用,臨床實踐證明確有良好的療效。
此藥宜研末或入丸吞服。如果入湯煎,其效大遜。一般早、晚各服1次,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臨床上常將黑大豆丸與辨證復方合用。待病情穩定后,常服黑大豆丸以鞏固。
辨證加減:
若神疲氣短,吃飯不香,大便不實,面色萎黃,腰膝酸軟,形體消瘦,舌淡紅,此為脾腎氣精兩虛,固攝無權,以益氣固腎攝清之法施治:黨參、白術各12克,升麻、益智仁、補骨脂、菟絲子、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肉、金櫻子、潼蒺藜各9克,龍骨15克(先煎),另服黑大豆丸。
若水腫反復或良久不退,面白肢冷,尿少,大便溏薄,腰酸背痛,此屬脾腎陽虛,水濕泛濫,治宜溫陽益氣利水:附片、黨參、黃芪、白術、仙茅、仙靈脾各9克,桂枝6克,茯苓15克,生姜3克,另服黑大豆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