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圣水中心小學 吳冰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而一節四十分鐘的語文課中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能給學生多少有用的東西?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有效,在每一節課時我都先會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了總結經驗,摒棄不足,為了更好的完成階段目標,我做了諸多的思考與嘗試,現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備課要有效。如果我們把教學看成是機會,那么“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我們把教學看成戰爭,那么“不打無準備的仗”。充分的準備,為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的準備就是備課,“因材施教”,同樣的課文,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必然不同,所以我在解讀課文的同時也要解讀學生。首先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反復推敲問題的設計。使自己的每一節課都像公開課一樣去設計。
2.預習要有效。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學生的準備就是預習即將所學,每天布置下一課的預習作業。學生的預習,教師必須可檢測,所以預習的形式有口頭、書面等形式。并在第二天的晨讀時間里進行檢查預習情況?! ?span lang="EN-US">
3.導入要有效。精彩的導入能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了一個和諧、專注、活潑的教學氛圍。根據課文內容采取不同形式的方式導入新課。
4.教學過程要扎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應該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通過抓住重點的詞句理解段落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總結?! ?span lang="EN-US">
5.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實課堂內涵。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課件、視頻等,充分調動各種可用因素,來為語文課堂服務。如學習《嫦娥》時,借助圖畫與音樂的配合下進行真情朗誦,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詞的意境與情感。
二、存在的不足
1.個別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上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較差,加上對學習不敢興趣,不提前預習課文,這樣一來學習效率自然下降。
2.教師在課堂的節奏掌握得不好。在授課過程中,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節課中,由于某個問題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這個問題或許是難點,或許是學生感興趣的點就多說了一段時間,結果發現時間不夠用了,在教學接下來的能容時就草草結束,多數就以老師的將代替了學生的學。灌輸式的教學。
3.每節課中,我都需要提點個別學生的坐姿,注意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努力的方向
1.每節課留給學生探討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不能只顧熱鬧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以及個性思維生成的空間。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
2.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的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反思,為了使語文教學更有效,我將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