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明白什么是敬畏。顧名思義,敬是尊敬,畏是畏懼,合起來就是因尊敬而畏懼,尊敬是基礎,畏懼是結果。這種心理就是在師長面前,非常尊敬他,唯恐在他面前出錯,出了錯會遭到他的懲罰而畏懼他。 我們對父母的感情就是一種敬畏心理。
記得小時候(我是一個教齡三十年的老教師)上學的時候見到老師是十分害怕的,要是在學校犯了錯,那更是怕得要命,因為老師會批評的,全班幾十個學生沒有一個不怕老師批評的,因為老師批評你,你就肯定有錯,讓家長知道了,挨揍先不說,還得拉著學生到學校感謝老師, 感謝老師對孩子的管教。那時候學生家長對老師是非常尊敬的,由于家長對老師的尊敬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畏心理。
西海固那擁擠的教室
后來,上級強調老師與學生平等,讓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好朋友,于是許多老師就和學生融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學生對老師的畏懼心理就沒有了,這也是,既然是朋友,就不能誰怕誰,怕了還叫朋友嗎?這個時候學生對老師的不畏懼,可不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不尊敬產生的,這就與家長對老師的態度有很大關系了,這時家長對老師尊敬,學生就會對老師尊敬而不畏懼(這是目前學生給老師最好的一種關系),家長對老師不尊敬,學生就會對老師不尊敬不畏懼,對一個老師不尊敬就會對所有的老師不尊敬, 如果學生有了這種心理那是最為可悲的,因為他對老師失去了敬畏心理,他就斷絕了自己的知識來源或對自己指導的來源,是很難成就大氣候的。
中國有幾千的尊師傳統,教師古時候稱先生,一個學生要上學首先要拜師,拜師要舉行拜師禮儀,很莊重的,拜了師這個學生就交給先生管教了,學生犯了錯或不學習是要受到懲罰的,古時候的懲罰不像現在批評幾句,是要打板子的,所以古時候的孩子對教師的心理只有是敬畏,所以教育上的敬畏古來有之。
Vector illustration of a male teacher beating
敬畏心理對學生的學業是有幫助還是沒有幫助呢?學習是一件非??菰?、非常艱苦的事,孩子正直貪玩的時候,自然不愿意去干,可為什么還要去學呢?害怕的是教師的板子,這就是畏懼的心理,所以畏懼心理促使學生去學習。你想一個貪玩的孩子先生對他也不管,他就沒有畏懼心理, 這樣的孩子會成才嗎?現在的孩子大都缺乏這種敬畏心理,為什么呢?這些孩子在家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即使在家里犯了錯誤家長也不舍得懲罰,所以他就沒有怕的感覺,那他在學校犯了錯誤,思想上就沒有一點兒畏懼心理,更談不上對老師的尊敬。所以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教,其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年輕的夫婦,家庭心理成功心理療法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