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在個人視頻社交平臺發(fā)布了一條視頻。
視頻中楊麗萍身處鮮花房中,愉快的涮火鍋,深情放松自然,
想必是前幾日自己的愛徒成婚,找的了終身幸福美滿的歸宿,而為她感到開心吧。
畫面中的楊麗萍穿著白色長裙,一顰一笑都很動人。
不僅狀態(tài)很好,身材皮膚都保養(yǎng)的十分年輕,根本看不出實際年齡。
本來無傷大雅的一條視頻,卻因為下面的一則評論沖上了熱搜榜。
在視頻留言區(qū)寫下評論的一位網(wǎng)友寫到: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騙人的。
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
即使你再美再優(yōu)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璀璨,到了90歲,兒孫滿堂的那種天倫之樂。"
言語中充滿著對楊麗萍選擇不生育,后半生沒有兒女陪伴的冷嘲熱諷和攻擊。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固化腐朽的評論居然還獲得了上萬的點贊支持。
那楊麗萍真的像評論里說的那樣失敗嗎?
絕大部分的網(wǎng)友還是理智的,支持楊麗萍按照自己的想法過完自己的一生,
畢竟每個人都是自由的,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我們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中來評價別人。
有人回懟那名評論區(qū)的留言者:只能下崽的豬根本不懂孔雀的快樂,大快人心。
了解了一下楊麗萍的情史,會發(fā)現(xiàn),
楊麗萍是一位活出了自己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根本不需要被大眾所評價。
1971年,13歲的楊麗萍在沒有任何后天培訓的情況下,
僅憑個人出眾的天賦,被選拔到了西雙版納州的歌舞團。
在舞蹈團中,楊麗萍刻苦的努力學習舞蹈技巧,加上她對于舞蹈上有天然的敏感度,
二者合二為一構成了楊麗萍出眾的實力,使得她成為了舞蹈團的臺柱子,
楊麗萍不僅有著出眾的天賦,還有著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童年在云南西雙版納村寨長大的經(jīng)歷,
使她對孔雀有著天然的熱愛,于是根據(jù)孔雀的生活習性,楊麗萍自創(chuàng)了“孔雀舞”。
當孔雀舞一經(jīng)推出后,便驚艷了整個舞蹈界,看過孔雀舞的觀眾都被楊麗萍在舞蹈中精妙的舞蹈技巧,以及所傳到的美所震撼。
1988到2012年,五次帶著自己的舞蹈作品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
代表了主流媒體對她藝術價值的肯定。
在第一次上過春晚后,楊麗萍被調(diào)到北京的中央名族歌舞團,在這里與第一任丈夫相識。
同為團里的舞蹈演員,兩人有著很多的共同話題,在日積月累的相處與練習下,兩人喜結連理。
但談戀愛與結婚是不同的,愛情經(jīng)不起柴米油鹽的打擊。
兩人的個性又都是十分鮮明,在遇到問題時雙方都不肯退步。
久而久之積攢下來的失望,壓垮了婚姻,最終楊麗萍選擇結束這段并不理想的婚姻。
在愛情上沒有獲得安慰,楊麗萍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舞蹈上。
1990年,楊麗萍創(chuàng)作出了《雀之靈》,極大程度的展現(xiàn)了舞者優(yōu)美的身段,和極強的身體控制能力,
而在舞蹈中所展現(xiàn)的孔雀的高貴氣質(zhì),則只有楊麗萍可以表演出其中的精髓。
這支舞蹈將楊麗萍送上了“舞后”的位置,
使她成為第一位到臺灣表演的舞蹈藝術家,同時也在國外多個地方引起熱潮。
而也正是因為這支舞的緣分,遠在美國的一位華人劉淳晴被楊麗萍才情卓越,曼妙的舞姿所吸引。
隨即回到國內(nèi)對楊麗萍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俗話說:好女怕纏郎,
五年后,楊麗萍與劉淳晴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楊麗萍與丈夫相敬如賓,十分恩愛,
但時間長了之后,公婆那邊有了怨言,已經(jīng)44歲的楊麗萍還沒有生孩子。
但楊麗萍為了跳舞,更好的展示舞蹈美感,長年的保持身形,
控制自己的體重和脂肪含量養(yǎng)成了長年不吃米飯的習慣。
對楊麗萍來說:她跳的不是舞,而是命。
楊麗萍為了視之為生命的舞蹈,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為人母,以及婚姻。
2003年,44歲的楊麗萍與丈夫劉淳晴分手后,從中央舞蹈學院辦了退休,
回到了從小長大的云南,在采風的過程中,挑選合適的演員。
創(chuàng)作了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云南映象》,在昆明大獲成功。
該舞蹈還獲得了第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蹈詩金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編導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和優(yōu)秀表演獎的認可。
之后開始了年度的世界巡演,將中國美,東方美傳揚到了外國。
一經(jīng)演出便轟動了整個美國,之后還登上了美國時代廣場的廣告大屏上,代表“美麗時尚的中國人形象”出現(xiàn),成為我們國人的驕傲。
有記者曾采訪楊麗萍問到:“作為一個女人,你沒有想過要一個孩子嗎”
楊麗萍微笑的回答說:
“孩子有很多種含義,螞蟻、大樹都有博大的感情,種棵樹也是孩子,
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作品也是,所有的東西你都可以當作孩子一樣去愛?!?/p>
而早在很多年前,楊麗萍就曾在自傳中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
“有的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為了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
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
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
這樣的感悟何其大氣,相對于評論區(qū)中將女性物化為生子工具的封建思想余孽,不知高出多少個等級。
那位評論者的言論和上萬的點贊者,都揭開了自己思想道德上的“遮羞布”,
自我意識的淺薄,被大眾一覽無余。
而楊麗萍本人也在爭論中現(xiàn)身,
相比網(wǎng)友對她遭受的語言和攻擊鳴不平,楊麗萍本人則對這些言論沒有過多的譴責
她在評論區(qū)中回復說:
"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
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味是美好的,就會散發(fā)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
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
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孩子從來都不是衡量女性價值和成功的標準,
楊麗萍一生與舞蹈相伴,與自然為鄰,早已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對于楊麗萍,大家是怎樣看的呢?
——END——
原創(chuàng)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