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填補國內空白的《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AD報告,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并在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主辦的期刊《診斷學理論與實踐雜志》上刊載。
2019年,我國現存AD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為13243950例,患病率為924.1/10萬,死亡率為22.5/10萬。據統計,我國AD及其他癡呆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在女性中的相關數據高于男性,其中,我國女性患病率(1188.9/10萬)、死亡率(30.8/10萬)分別高于男性的患病率(669.3/10萬)、死亡率(14.6/10萬)。
《報告》總結了國內神經影像學檢查、神經心理測評、體液標志物、基因檢測現狀。臨床上,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掃描(MRI)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體層成像(CT)檢查,其中,MRI因其對于腦組織更為清晰的成像效果而作為首選。分子影像診斷中,Aβ-PET因其可以顯示AD關鍵致病性的β淀粉樣蛋白(Aβ)在腦中的分布和半定量而顯得尤為重要,研究顯示,Aβ-PET陽性預測非癡呆受試者進展為AD的敏感性可達95%。
截至2021年8月,國內已進行臨床試驗注冊的AD治療項目共計97項,自2019年1月以來,新注冊項目有41項。新注冊項目除改善AD臨床癥狀藥物(如膽堿酯酶抑制藥物、神經遞質類藥物)以外,主要集中于抗Aβ治療、神經調控治療、中醫療法和干細胞療法等。
目前多項動物實驗體內外實驗結果表明,干細胞可以填補AD丟失的神經元,為AD治療提供新思路。現已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的主要是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相比,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更強,致瘤性和免疫原性更低。已注冊進行的項目中,有兩項人源神經干細胞治療(經鼻滴注人源性神經干細胞)及一項異體人源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但干細胞療法在如何消除移植后免疫反應、提高存活率等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報告》提示,未來,臨床研究應加強安全性考慮,并探索最佳的細胞來源及輸送方法。
世界人口老齡化正在加劇,我國老齡化也已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并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出現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口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上海市是最早一批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大型城市。2017年,上海市有17萬名失智老人,已占到滬籍老人的6.7%,因此,上海市正積極探索對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及支持,《報告》也以上海市為例,對AD防治的公共衛生資源進行介紹。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由瑞金醫院牽頭,并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單位專家聯合撰寫完成。
《報告》策劃人及主要撰寫者、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癡呆及認知障礙團隊帶頭人王剛表示,該報告動態跟蹤報道了中國AD的流行趨勢,綜合評價了中國AD的疾病經濟負擔,部分數據為首次在國內發布;同時,全面揭示了中國AD的診療現狀以及現有社會衛生資源,滿足相關人群的信息需求,如提供就醫、保險條款了解、相關護理等公共支持信息;另外,對業內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AD的防治提供了技術指導和支持,為政府制定相關衛生政策提供專業數據平臺,為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平臺。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軍表示,科室正在進行相關的轉化研究,爭取早日將成果運用于臨床為患者服務。
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表示,希望瑞金醫院癡呆及相關認知障礙團隊再接再厲,不斷完善“中國AD報告”系列,爭取與國際同行分享具有我國特色的AD診治與研究模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胡翊群認為,該報告給公共衛生領域從業者提供了專業支持證據,帶來深入思考,希望其發布能促進我國AD領域多層面的協同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