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的因素十分復雜,有先天性因素(如遺傳、基因突變以及內分泌等)和后天性因素(如飲食、不良生活習慣等)。
而精神因素在癌癥的發生和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癥的發生率。
那么,究竟什么是“癌癥性格”?生活中哪些性格的人易患癌癥?今天就和您分享一下!
什么是癌癥性格
癌癥性格,是指容易導致罹患癌癥的個人性格特征。性格與人的癌癥關系密切,據統計數據顯示,癌癥病人一般都會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具有這些性格的人較其他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癥,因此稱"癌癥性格"。
其實,有研究發現,90%的疾病是跟情緒相關的,是因為人體神經系統的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共用一套信號。
一旦受到"癌癥性格"的干擾,就會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并使機體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監視功能減弱,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易導致癌細胞轉化和突變。
容易受癌癥“青睞”的性格
1.心胸狹小、愛算計的人
如經常因為小事便耿耿于懷,久久難以放下,導致身體長期處在壓力之下,內分泌紊亂、酸堿失調,抵抗力下降,就容易讓癌癥有機可乘。
太會算計的人,心率一般都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現象伴隨;消化系統遭到破壞,氣血不調,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得病。
2.忍氣吞聲、壓抑的人
這類人,遇事不爭不搶,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動聲色,忍氣吞聲,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老好人”,其實多是這種性格,待人和藹,常常受人歡迎,但是,這種性格卻非常容易患癌癥。
心理學者曾做過測定,發現這類人體內的淋巴細胞活力較低,導致他們的免疫力較差。
3.容易緊張、焦慮的人
現代人所處的快節奏社會,常會讓人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如果不懂得排解,長期不能得到宣泄,往往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的活力降低,易誘發癌癥。
除此之外,還容易導致身體的器官功能發生紊亂,神經系統受到壓抑,思維變得遲鈍,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得病。
4.性格孤僻的人
人是“群居動物”,在與他人相處交流的過中,更易釋放情緒、完善情緒;而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認同,也會讓個人獲得更強的生存力量。
但如果長期處于孤獨、孤僻的情緒中,對身邊的人和事抱有冷漠的態度,缺乏與人的溝通交流,就可能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影響,更容易誘發疾病。
5.追求完美、愛較真的人
愛較真的人煩惱也比較多。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過分追求完美,愛較真,好勝心也十分強烈,常使自己長期處于一種神經緊繃的狀態,常常不能放松,不得松弛。
從健康角度而言,這種緊繃狀態很容易讓人變得焦躁,可直接干擾內分泌,擾亂神經和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
不僅如此,有調查顯示,如長時間精神壓抑,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波動,且無法有效排解時,還容易誘發情緒過敏,長期如此還可能會導致膽囊炎、膽結石、消化道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如果你具有上述潛在“癌癥性格”的特征。也不要緊張,雖然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性格只是導致癌癥發生的一個誘因,所謂誘因,就是說它是會隨著后天的人生閱歷和環境因素而發生改變的,只是你需要做一些改變了。
如何改善“癌癥性格”
1.學會宣泄不良情緒
當遇到生氣的事,不要憋著,盡可能將不良情緒合理的渲泄出來,可以做一做運動或和朋友吐槽訴說,不要將不良情緒長時間的放在自己心里。
盡可能的回歸社會,多參加各種互動活動,親友的支持和理解都可改善我們的不良的心理狀態,也會起到相互支持的作用。
事情總有兩面,遇事多看好的一面,別總盯著不好的一面,多讓自己關注好的一面,心情自然也好了。心情變好,免疫機制就好,內分泌就好,神經系統也好,那么腫瘤的發病率就低。
2.多接觸大自然
多接觸大自然,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去大自然中活動,如公園、海邊、叢林、草原等。
同時,和親友結伴旅游也可以放松心情,不但可體驗大自然的美景,還可舒緩心理壓力。但需要注意應避免勞累,因為勞累是淋巴瘤復發的因素之一。
3.培養自己的愛好
可選擇一些自己喜歡做的愛好,讓生活更有價值,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再去胡思亂想了。如下棋、書法、唱歌、攝影等等,這些都可以為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4.試著慢一點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開始講究“慢生活”。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自己來掌控生活節奏、人生節奏,而不是被節奏、被生活追著跑。
所以,應學會適度放慢生活和工作的節奏,適度慢生活,讓心情和身體都能放松下來。
5.運動助調節
體育鍛煉也是調節情緒和心理的良方,適量和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患者平靜心緒,釋放不良的情緒,并且充實我們的生活。如太極、瑜伽、散步等運動,都可以有效的控制我們的不安和恐懼。
6.睡眠要充足
睡眠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有時內心的痛苦,會給我們的睡眠帶來一些障礙。
睡眠障礙的出現不僅僅是吃一粒安定就能很好解決的,可能需要讓心理醫生幫忙找出引起失眠的真正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最后,希望大家健康生活工作,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狀態,調節方法也要及時調整。此外,有些頑固的不良情緒或有性格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創傷事件,長時間無法排解時,應向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來源:吉林12320
編輯:孟凡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