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億。而由高血壓病引起的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等嚴重并發癥,其致殘率和致死率是相當高的,已經成為我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很多人往往是在體檢或偶然測量時發現血壓升高,那么血壓高了就一定是高血壓病嗎?這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首先,要看我們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是不是精準,目前我們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電子血壓計,水銀式血壓計因為污染和安全問題已經逐漸淘汰,而無論是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式血壓計,都應該定期校準,原則上是一年一次,當然,最好是根據測量頻率和使用年限具體考慮。
第二,我們在測量血壓時,是不是能做到安靜放松、規范測量。記得早年在執業醫師實踐技能操作考試的時候,一個考生在測量時,袖帶的位置、測量的方式,各項操作的要點均非常規范,但考官仍判定為不合格,該考生就非常崩潰,原來,雖然他測量的是很規范,但是,還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測量前至少要休息5分鐘,這個考生沒有作出說明,所以,測出的血壓是不準確的,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也很容易忽視這一點。
第三,嚴格意義上說,血壓升高其實是一種癥狀,我們耳熟能詳的高血壓病,其實應該叫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一般病程較長,進展緩慢,個體差異較大。
另外,還有一些血壓升高是因為某些疾病所導致,我們叫繼發性高血壓,一般會有一些特征性的臨床表現,約占所有高血壓人群的5%,比如腎小球腎炎、腎動脈狹窄等腎臟疾病導致的高血壓,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等內分泌疾病導致的高血壓,部分心血管和顱腦疾病導致的高血壓等等。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規范測量,又是什么情況下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呢,別急,咱們慢慢說來:
規范測量“三要點”:1.設備精準2.安靜放松3.位置規范。
設備精準 :我們一般選擇經過認證、合格或定期校準后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
安靜放松 :安靜休息至少5 min。測量時最好是取坐位,雙腳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體保持不動,不說話(可能會對電子血壓計產生干擾)。
位置規范 :上臂中點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袖帶下緣應在肘窩上2.5 cm(約兩橫指)處,松緊合適,以袖口可插入1 ~ 2指為宜。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以診室血壓測量(區別于家庭自測血壓)結果為主要診斷依據 :首次發現收縮壓≥ 140 mmHg和/或舒張壓≥ 90 mmHg,建議在4周內復查2次,非同日3次測量均達到上述數值,即可確診。
綜上所述,如果突然發現自己的血壓高了,先不要驚慌,應該先要檢查電子血壓計是否經過認證、是否是合格產品或經過校準,我們在測量時是否遵守三個要點,做沒做到規范測量,是否符合非同日3次測量、且收縮壓≥ 140 mmHg和/或舒張壓≥ 90 mmHg的診斷標準。同時,又基本排除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血壓增高。只有符合以上幾點,才可以考慮我們患有高血壓病了。
另外,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首診時應測量兩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的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測量血壓時,應相隔1~2分鐘重復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 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關注普通內科趙醫生,了解更多有用的醫學知識,也歡迎大家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