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時候,偶爾會覺得自己容易累、有點泡沫尿,當時沒認為自己是病了,更沒想到后來竟然發(fā)展到了腎衰。”——50歲的張先生回憶道。
經常累、疲憊,竟然是腎衰!
據健康時報微信公眾號報道:2011年,40歲的張先生正值盛年,是單位的骨干,更是家庭的頂梁柱。
當時的他工作繁忙,雖然經常出現疲勞等身體不適,但也以為只是工作忙碌造成的。
后來,有那么一陣子他總是感覺非常不舒服,便來到醫(yī)院做了個體檢,誰知肌酐明顯超標,隨后被診斷患有慢性腎病。
但因為腎病初期癥狀不明顯,也不影響生活,張先生就沒有重視。
直到2019年12月,張先生再次出現嚴重的渾身發(fā)軟癥狀,被家人緊急送到了醫(yī)院,竟被醫(yī)生告知疾病已經發(fā)展到了腎衰竭階段!
負責接診張先生的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腎病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朱吉莉教授表示:“病人就診時出現了腎衰,腎功能損害的進展比較快,并且出現了很多并發(fā)癥。”
5步毀掉一顆好腎
一顆好的腎臟走向衰竭,一共會經歷5個階段:腎病——代謝出問題——腎功能不全——腎衰竭——尿毒癥。最傷腎的事情別再做了:
1、憋尿
尿液長時間滯留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尿路感染。而病原菌可能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輸尿管、腎盂,誘發(fā)腎盂腎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發(fā)展為慢性腎病。
2、熬夜
中醫(yī)認為,熬夜傷肝,而肝腎同源,所以會影響腎的代謝。
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相比每晚睡7~8小時的人,睡眠時間不足5~6小時的人,蛋白尿的發(fā)生風險明顯增加,腎功能下降速度也更快。
3、長期高蛋白飲食
蛋白質代謝時會產生尿素、尿酸、肌酐等物質,必須經過腎臟排泄。
盲目過多攝入高蛋白飲食,就容易加重腎臟負擔,久而久之可導致腎功能下降。
4、水喝太少
飲水過少不利于體內有害物質排出,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要養(yǎng)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應至少喝8大杯白開水,以沖淡尿液,預防結石等腎臟疾病。
5、血糖過高
據不完全統計,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80種以上的并發(fā)癥。
其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它在早中期時通常無特殊癥狀,容易被大家忽視。
待到發(fā)現時,往往已經發(fā)展為尿毒癥、腎衰竭,致死率極高。
6、血壓不穩(wěn)
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腎小動脈硬化,使腎臟缺血,引起腎細胞大量壞死。
高血壓腎病早期起病隱匿,一般有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史5年以上,且大多因為血壓長期控制不穩(wěn)定。
所以說,了解腎臟病的早期信號非常重要——有以下情況要抓緊就醫(yī):
沒勁兒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里排泄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等沒勁兒的感覺。
食欲差
不想吃飯、厭食,甚至惡心、嘔吐,也是腎臟病的常見癥狀。
但由于這些癥狀易和消化系統疾病相混淆,因此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消化系統疾病而忽視。
貧血
貧血主要表現為乏力、易疲勞,眼瞼、面色及甲床蒼白。導致貧血的原因有很多,而腎性貧血是常見原因之一。
腰酸腰痛
腰酸腰痛也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癥狀。當這些癥狀出現時,需要及時就醫(yī),并詳細描述腰痛部位、發(fā)生時間、疼痛性質等,以便醫(yī)生準確診斷。
水腫
飲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時間過長、過于肥胖等原因均可引起眼瞼、臉部、小腿等部位的輕微水腫或是一過性的水腫。但如果無上述誘因且經常水腫,就要懷疑是不是腎臟有了問題。
尿量減少,夜尿頻繁
一般來說,如果每天尿量少于平時的一半,可能是腎功能嚴重損傷;如果每天尿量少于平時的四分之一,則屬于少尿,需警惕腎衰竭的發(fā)生;如果夜尿經常超過2次,可能提示腎功能不全。
出現泡沫尿
當腎臟受損時,容易出現蛋白尿,即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久不消失。
出現血尿
如果腎臟內出現炎癥、結石、腫瘤或血管破裂時,血紅細胞將會隨尿液排出,形成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