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補鈣的重要性從老到少,大多數人群都是知曉的。兒童長個子需要補鈣、老人預防骨質疏松也要補鈣、抽筋也需要適當地增加鈣元素的攝入......
但是,殊不知身體缺鉀帶來的危害并不比缺鈣少。
五十多歲的王先生,從他十幾歲的時候,力氣就特別小,未成年之前,沒少被同齡人欺負。本來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癥狀會不復存在,但是事與愿違,直到五十多歲了,還是如此。
由于除了這種表現之外,沒有其他的不適癥狀,直到近期,被孩子帶到醫院體檢才發現根本原因所在——低鉀血癥。
鉀元素是人體需要的礦物質,正常情況下,身體之中的鉀元素主要分布在肌肉之中,能占到七成左右,其余分布于皮膚、神經、腎臟等組織器官之中。
體內的鉀元素不是一成不變的,主要通過幾條途徑維持平衡。首先來說,可以通過鈉鉀泵改變細胞內外鉀離子的含量,其次細胞內外氫離子和鉀離子進行交換也能影響到鉀元素的分布,再者說,一些因素對腎臟排鉀以及出汗、結腸排鉀產生影響,也會干擾體內的鉀元素含量。
缺乏鉀元素的確危害大于缺鈣,由于鉀元素對于維護心臟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很重要的功能。鉀元素可以通過控制人體的血壓水平來影響心臟病的發病率,主要表現在通過影響機體內鈉、水的含量,使血壓降低。而鉀元素缺乏很大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臟的負荷也會增加,不利于心臟健康的維護。
除此之外,對于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有影響,通過鈉鉀泵交換產生能量,促進營養物質進入細胞,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還有就是細胞內的鉀元素含量高于細胞外液,這個濃度差對于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有作用。
缺鉀對肌肉以及神經、酸堿平衡等過程也都有影響,缺鉀時使患者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1、肌無力
如果身體缺乏鉀元素,很容易出現肌無力的現象。一般先表現為四肢無力,以后可以干擾到軀干肌肉和呼吸肌等。
肌無力癥狀的出現和缺鉀會影響肌細胞的信號傳導有關,想要順利完成一個動作,首先運動神經末梢發出沖動,然后引起相鄰神經元的接觸前膜發生電信號改變,一直往下傳導到終板膜,激動電壓門控鈉通道,致使骨骼肌細胞產生動作電位。
此過程中興奮的產生以及興奮的傳導,都需要鉀離子的參與,這也就是為什么缺鉀時容易出現肌無力的癥狀。
2、心律失常
缺鉀的患者心臟容易出現異常表現,像竇性心動過速、傳導阻滯和節律異常等。倘若進行心電圖檢查的話,有可能會發現具有相對特異性的U波,其他還會出現ST 段壓低,T波降低、增寬或倒置,QT間期延長等變化。
這種癥狀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患者細胞外液中的鉀離子濃度降低,使得心肌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下降,復極化過程中鉀離子外流速度減慢,導致相對的內向電流增大,心臟自律性增高,從而引起心率增快。
3、消化道不適癥狀
患者還會出現消化道癥狀,像惡心、嘔吐、腹脹、腸蠕動消失等腸麻痹癥狀,這和低鉀血癥影響到患者的胃腸道電生理活動有關。
缺鉀會影響到患者的肌肉、心臟、消化道等,這些組織器官都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解決患者缺鉀的癥狀,找到致使患者出現低鉀的原因很重要。
總的來說,有3方面因素能夠影響身體內鉀離子的含量。
首先就是攝入不足的影響,主要包括偏食的人群以及不能進食的人員,尤其是后者本身機體總鉀貯備不足,但每天仍然不斷排鉀,造成低鉀血癥的風險明顯增加。
其次,排出的過多也是危險因素之一,排鉀有三種途徑,分別是消化道、泌尿管道以及皮膚。從消化道丟失的鉀,主要是由于長期的嘔吐,腹瀉、胃腸道手術等因素導致。皮膚途徑丟失的鉀主要是嚴重出汗時,隨著汗液排出體外。
著重說一下經泌尿管道丟失的鉀元素,主要受到兩種綜合征以及幾種藥物的影響。
各種原因導致的皮質醇分泌增多所致的庫欣綜合癥就是其中之一,正常情況下,皮質醇具有一定的鹽皮質激素的作用,而皮質醇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和醛固酮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相當。
因此,當過量的皮質醇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時,其水鈉潴留及排鉀的作用顯著增強,致使血鉀降低。
另一種綜合征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主要就是指腎上腺皮質病變而分泌過量的醛固酮,致血容量增多進而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受抑制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血漿內醛固酮增多、腎素減少、高血壓、伴有低鉀血癥。
之所以出現低鉀血癥和過多的醛固酮致使腎臟排鉀增多。
還有一些藥物也會干擾腎臟排鉀的過程,比如說噻嗪類利尿劑,能夠抑制腎遠曲小管始段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同向轉運體,使其重吸收減少,增強水和 NaCl 的排出。
也就造成了往遠曲小管遠端運輸的鈉離子增多,使得鈉離子和鉀離子的交換增加,即促進鉀離子從尿中排出增多,引起血鉀降低。
山梨醇、甘露醇、高滲葡萄糖溶液等制劑也可以使鉀排泄增加,主要是因為滲透壓增高,不利于鉀離子重吸收導致的。
另外,一些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多黏菌素、阿卡米星等可直接損傷近曲小管,使鉀重吸收減少,也會導致排出的鉀離子增多。
攝入的少以及排出的多導致的低血鉀大家容易理解,不過還有一種因素也能導致細胞外液中的鉀離子減少,即是影響鉀離子的分布情況。
像原發性低鉀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疾病發作時,鉀離子受影響直接進入細胞內部,而當肌肉收縮時,由于離子通道的功能障礙,細胞內鉀離子不能順利釋放而致血鉀降低。
缺鉀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出現低鉀血癥不及時處理易出現嚴重的后果,再加上容易造成低鉀血癥出現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說平常可以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進行適當補鉀。
先來說,一些水果之中鉀含量就很高,像香蕉、葡萄、橙子、杏等。橙子之中的鉀含量不低,每1000克含有鉀離子約1.59克,換算成常用的氯化鉀溶液大約有15毫升左右。而香蕉之中鉀含量超過橙子,1000克香蕉含鉀2.56克,相當于氯化鉀25毫升。
其他還有含鉀量較高的蔬菜,比如菠菜、毛豆 、山藥等;一些肉類像雞肉 、瘦肉、內臟等含鉀量也不低;另外黃豆 、綠豆 、蠶豆等雜糧,海帶、紫菜等海鮮之中含鉀量也很豐富。
多說一點,在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喜歡喝茶的人員,一般也不容易出現缺鉀癥狀。這是因為茶葉之中含鉀量不低,大約能占到茶葉干重的1.1 %~2.3 %。
而且會隨著茶葉被侵泡進入茶水之中,利用原子吸收光譜可測出每100g茶水中平均含鉀量,常見的兩種茶葉之中的鉀含量分別為:綠茶10.7mg ,紅茶24.1mg。
人體內不能沒有鉀,但如果體內含鉀量過多,同樣也會產生致命的危險。雖然通過食物攝入鉀元素一般不會出現高血鉀現象,但是若是患者本身腎功能不全則可能發生 。
血鉀過高,可以引起肌肉輕度震顫、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等,最危險的是心室顫動或心搏驟停。
故此,一經診斷,應予積極治療,首先應立即停用一切含鉀藥物或溶液,為降低血鉀濃度,還可采取下列幾項措施:使用葡萄糖酸鈣、碳酸氫鈉等促進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選用利尿劑、陽離子交換樹脂促進鉀離子排出。
上述方式效果都不佳的話,還可以采用透析療法,這是最有效的方式。
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大家日常生活中,除了關注鈣元素之外,也要分一些注意力給鉀元素,平常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在胃腸道不適或者大量出汗等易出現缺鉀的狀況下。
此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議補充過度的含鉀食物,防止出現高鉀血癥。
參考文獻:
【1】王婕,李鴻林,許香霖. 低鉀血癥致室性心律失常16例的臨床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2):99-100.
【2】楊曉瑞,向茜. 低鉀血癥的病因及臨床診治[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4):3959-3962.
【3】吳茂江. 鉀與人體健康[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1,28(06):61-62.
#健康真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