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對于自身健康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有研究發現,一個人能不能長壽,排除自己家族的遺傳因素外,跟日常飲食習慣、生活規律,處世方式密不可分。
“麻醉之父”東漢醫學家華佗說:“動也,形氣亦動;不動,積滯氣郁。”
什么意思呢?就是多運動,疏通氣血,利于健康;長期不動,容易生病。
《增廣賢文》里講:“善必壽考”。說白了就是多做好事,助人為人。這樣的人心胸寬闊,心安理得,精神豐盈,自然長壽。
所有的健康長壽,一定有它背后的原因,找到了它,就推開了健康之門。
2
在山東省日照市的鄉下,有這樣一個老人,今年整整100歲,依然精神矍鑠,生活獨立,讓街坊四鄰嘖嘖稱奇。
他就是薛鳳文,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村老頭。
他就像一位“鄰家爺爺”,樸實憨厚,和藹可親。
老人的二兒子薛俊亮對記者說,老爹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農村,他勤勞善良,不占別人便宜,不攀比,知足常樂。
而且,薛鳳文平常愛活動,自己一個人趕集,步行來回;沒事的時候,就到街上遛遛彎,跟熟人聊聊天。
這番話,是很有信息量的:
心地善良,精神遍灑陽光;不比較不計較,何來煩惱?知足常樂,笑口常開;喜愛運動,百病不碰。
滿滿的,都是養生的大智慧啊!
3
薛俊亮介紹說,我一直跟父親住在一塊,也沒分家,母親82歲的時候去世,怕他老人家孤單,就陪著他。
薛俊亮笑著說,因為整天在一起,不怎么留父親的年齡。最近,在一次打掃衛生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父親的身份證。
他這才吃了一驚,生于1922年的父親,已經到了100歲生日。
他常聽說周邊,哪個村子老人活到了90歲,就是長壽星了,今天一看,父親才是“壽星中的壽星”呢。
他把這個喜悅分享給了全家人。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大家都很高興,商量著給老人家辦一場“百歲壽宴”。
通知下去,各路親朋如約而至,熱熱鬧鬧。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4
按照鄉下人的算法,薛鳳文已經是101歲的老人了,作為壽星當之無愧。
目前,他的身體硬朗,除了耳朵稍微有點背之外,視力很好,腿腳靈便。
據薛俊亮介紹,老爹一生就愛干活,15歲就成了壯勞力,修水庫、喂牛、看瓜地,樣樣做得都好。
后來,自己養羊、喂豬、承包土地,從未離開過農村。
上了歲數,他也不閑著,最喜歡到處走走轉轉,從垃圾堆里撿破爛。
對他來說,破銅爛鐵廢塑料,玻璃瓶子紙殼子都有價值,積攢起來就能賣錢。
5
薛俊亮說,“我不讓他拾破爛,他不聽,家里到處都是破爛,拿他沒辦法。”
老人勞動習慣了,停下來就會不舒服,年齡大種不了地,他就背個籮筐,到地里頭轉悠轉悠。
收獲季節,別人刨完地瓜、花生后,他就去“撿漏”,撿到花生、地瓜洗凈曬干,背到集市上賣。
俗話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他的勤勞、節儉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卻讓他吃也香甜,睡也安然,小日子踏踏實實,津津有味。
6
以前,薛鳳文在喂牛的時候,遇到一個姑娘到大井提水,腳下一滑掉進井里。
他二話不說,跑過去救人。救完人,也不說話,匆匆離開。
薛俊亮曾經問過父親,得到的答案是,這是應該做的,沒啥好說的。
聽街坊鄰居們說,這樣的事情,至少有三、四次呢。
平常,哪家有了事情,只要找他幫忙,他都是隨叫隨到,而且從不要任何回報。
7
60多歲時,薛鳳文腮幫長出大個瘡癤子,爛處見了骨頭,尋醫問藥,都不管用。
他干脆不管了,樂觀地該干嘛干嘛:喝酒、吃辣椒,百無禁忌,沒想到他的病竟然神奇地好了。
也許,這是以毒攻毒的結果吧。
薛俊亮說,父親一直愛喝酒,年輕時一頓能喝半斤酒,要是來客人,他喝得還多。父親從喝茶,也不抽煙,飯量很大,卻從不挑食。
吃過苦受過罪的人,懂得珍惜,簡單樸素的飯菜,一樣吃得開心快樂。
8
薛鳳文吃飯不講究,早上用開水沖三個雞蛋,泡點餅干,喝半斤牛奶。
午飯,愛吃煎餅,或者饅頭,外加一碗蔬菜豬肉煲湯,或是純肉湯,少吃青菜。
晚飯,基本上是喝粥、牛奶。
薛俊亮介紹,現在很少讓父親喝酒,為了健康考慮,大魚大肉也不常讓他吃。
薛鳳文愛吃雞蛋,家里頭雞蛋從未斷過。不論是雞蛋花、炒了吃,煮著吃,都是薛鳳文的熱愛。他最愛吃的一道菜是“蝦醬炒雞蛋”。
9
薛俊亮說,“我覺得父親的長壽,重要原因是愛干活,愛活動,能吃飯,能睡覺。”
70多歲,他還種著地呢。到了八九十歲了,又開始到處去拾破爛。
沒事的時候,他就去趕集,在集市上逛逛,看看熱熱鬧鬧的景象,心情舒暢。
即便是啥也不買,也很開心;平時過日子很節儉,卻偷著給孫子孫女零花錢。
孩子們買給他的新衣裳很多,他卻不愿穿,一身舊衣服,他感覺舒坦。
他不知道什么是養生保健,只知道活著就得干活,不能一動不動。
他一輩子光明磊落,遇事不去計較,也不糾結,做了好事認為理所當然,從來不求回報,心里踏實,歲月靜好。
這,也許就是這位壽星的養生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