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生命在于運動”,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經常運動,不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生風險,還有助于調節心理平衡,緩解抑郁和焦慮,改善認知,促進睡眠,甚至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壽命。
說到簡單有效的運動方式,非“走路”莫屬。與其它鍛煉方式不同,走路不需要專業的場地、設備、衣服,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已被美國心臟協會(AHA)認為是“改善身體健康的安全、簡便的方法之一”。
既往不少研究證據表明,增加每天走路步數對于預防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有重要作用。近日一項發表在AHA旗下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研究為此添加了證據。
這項研究發現,每天走6000-9000步,與老年人(≥60歲)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40%-50%有關。
這項研究由“為了健康而走路的合作組織”(Steps for Health Collaborative)開展,這個國際組織一直關注步數和走路速度與健康結局(包括死亡率)之間的關聯。
在2022年早些時候,該組織的一項研究就表明,更多的走路步數,即使低于“每天 10000步”,也與長壽有關。每天走6000-8000步,與老年人因各種原因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已發表的8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共納入了43個國家、20152名成人參與者的數據。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3.2歲,52%為女性。
研究人員收集了參與者的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吸煙狀態、飲酒量、每天走路步數、飲食等生活方式信息;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療史信息;以及隨訪期間中風、心臟病發作等心血管疾病患病信息等。
統計結果顯示,所有參與者每天走路步數的中位數為5459步,<60歲成人的步數明顯高于≥60歲成人(4323步 vs 6911步)。在平均長達6.2年的隨訪期間,共新發心血管疾病1523例。
刨除其它因素影響后,研究人員發現,多走路與參與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而且,這種關聯在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群中也有很大區別。
所有參與者中,根據每天平均步數從少到多,將他們分為四組(每組占25%),各組每天步數的中位值依次為:1985步、4178步、6327步和10090步。
和走路最少的第一組參與者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組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19%、33%和43%。
<60歲的參與者中,走路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
≥60歲的參與者中,和走路最少(1811步)的第一組參與者相比,第二(3823步)、第三(5520步)和第四(9259)組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20%、38%和49%。
男性參與者中,和第一組(2019步)參與者相比,第二(4741步)、第三(7265步)和第四(10641步)組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24%、37%和32%。
女性參與者中,和第一組(2713步)參與者相比,第二(5084步)、第三(7266步)和第四(10515步)組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19%、32%和49%。
研究結果還顯示,在≥60歲的參與者中,每天走路步數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得越明顯。在6000步之前,多走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直線下降有關,這意味著,每天走路不多的老年人,尤其能從中獲益。當超過9000步時,風險并沒有明顯降低。而在<60歲的參與者中,并沒有發現相似的關聯。
研究人員分析,多走路可能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進而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走路對<60歲的人影響不明顯,可能與隨訪時間短、心血管疾病是一種老年病有關。
此外,老年人走路步數更少、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更顯著,可能與老年人行動受限、有氧能力下降和生物學效率降低有關,這會限制老年人每天的步數。而在相對生理刺激相同的情況下,老年人獲得相似的相對健康改善幅度,所需的步數更少。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只是顯示了多走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相關,尤其是老年人,并沒有表明因果關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8項研究中計步設備的類型、佩戴位置有所不同,可能也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研究最后指出,這項新研究為多走路對健康有益添加了證據,不論年齡或性別如何,每天的步數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這一結果可能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干預措施,即檢測和督促患者每天多走一些路,以改善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老年人來講,每天不用10000步,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那些很少走路,或者是每天走2000步、3000步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慢慢增加步數,逐步實現6000步、7000步、8000步的目標,不要為了達到一定的步數目標,而一上來就長時間、遠距離地走路。
研究人員建議,應將多走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長期堅持,比如把車停在離商場更遠的地方;提前一站下車;走樓梯而不是乘電梯;感覺走路單調時,可以慢走幾分鐘再快走幾分鐘等等。同時,再多進行一些其它身體活動,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促進健康和壽命的提升。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建議:
18-64歲成人,包括所有身體活動在內,建議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至少75-10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活動和高強度活動的相當量組合。此外,每周至少2天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的肌肉強化訓練(包括負重訓練、核心鍛煉)。
兒童青少年(5-17歲),每天平均6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可以帶來諸多益處,活動量多多益善。
老年人(65歲以上)應該每周至少3天進行中等強度或更高強度的鍛煉,重點關注功能平衡和力量訓練,以增強機體功能并防止跌倒。
運動類型不同,對健康的影響有啥區別?
運動時心率多少算正常?
癌癥、骨質疏松癥患者該怎樣運動?
……
參考資料
[1] Amanda E. Paluch, et al.,(2022). Prospective Association of Daily Step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Harmonized Meta-Analysis. Circulation,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1288.
[2] Fiona C Bull, et al., (202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Br J Sports Med, DOI: 10.1136/bjsports-2020-102955.
[3] Heart health tip for older adults in 2023: Step it up a bit. Retrieved Dec 29 ,2022,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2-heart-health-older-adults-b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