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閱讀財報其實是用來排除企業的“雷”,而不是挑選企業。很多散戶投資者可能會發現,某家上市公司去年凈利潤增長20%,今年變增長30%,可能股價也未必怎么異動。但是如果財報爆雷,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
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年報近百頁,總共2億多字,相當于把四大名著讀了67遍,這個工程量非常大。
我們普通散戶時間精力有限,如何簡單直觀地發現財報坑呢?財爺本期節目,就給您指出了幾處,看視頻吧。
【正文】
一、營收、凈利潤增長不同步
營收、凈利潤都增長的公司,大家都喜歡,但別高興的太早,得看兩者增長是否同步。如果不同步,必須深究到底是什么原因。
先給大家科普下財務三大表之利潤表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之間的關系。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主營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其他相關業務收益包含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所得稅=凈利潤
(1)營收增長率遠高于凈利潤增長率。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增收不增利”。
原因1:上游原材料成本提高,公司售價沒有上漲,甚至還折價銷售,導致凈利潤被擠壓。
原因2:公司管理層沒有控制好成本,節流工作沒有做好,人力成本、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增加導致。
(2)營收增長率遠低于凈利潤增長率。
原因: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公司產品價售價持平或微漲導致
第二種情況比第一種情況更好些。
二、扣非凈利潤與凈利潤差別大
扣非凈利潤,字面理解就是從凈利潤中扣除了非經常性、不是主營業務創造的利潤,比如上市公司變賣資產、某些行業政府補貼等。某些ST公司為保殼就會變賣一些資產使凈利潤發生根本變化。在看公司利潤的時候,記得看公司的扣非凈利潤。
三、扣非凈利潤增加但經營現金流卻沒增加
理論上,扣非凈利潤增長,公司賬上收到的經營現金自然也應該增加。如果這么想肯定會掉進這個坑,有必要了解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權責發生制,是按照收入已經實現,費用已經發生,并應由本期負擔為標準來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就是不管交付商品有沒有收到資金,只要把商品所有權轉移給你就可以確認該筆收入。
收付實現制,以實際收到或支付款項為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的標準。
造成凈利潤和經營現金流不一致的情況很多,常見的有應收賬款,資產折舊和攤銷計算準則也會影響經營現金流。
財務三大表中,利潤表是公司的臉面,是造假高發區。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司為了粉飾財務報表,一個常用方式就是賒銷形成大量應收賬款,這些應收賬款按權責發生制是要計入營收和凈利潤的,自然也會體現到利潤表里面,但是按照收付實現制確定的經營現金流卻體現不出來應收賬款。所以,看扣非凈利潤的同時記得還得關注經營現金流情況。
四、現金流量表怎么看
現金流量表由三大塊組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按上面表組合會有8種不同情況,這里主要分析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正的4種情況。
(1) 經營凈額為正、投資凈額為正、籌資凈額為正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在現金為王的當下,企業都希望自己賬上現金流充裕。所以大家一定以為這樣的情況很好,其實不然。
因為從三個方向進來的錢都留在手上,資金的運用效率肯定會降低。而且不感覺這樣的公司有點蹊蹺嗎?到處融錢卻不投出去
(2)經營凈額為正、投資凈額為正、籌資凈額為負
良心企業。主營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對外投資收益也不錯,及時為股東分紅。這種類型的企業篩選出低市盈率、高分紅的投資,風險低。
(3)經營凈額為正、投資凈額為負、籌資凈額為正
擴張型企業。將經營現金流和融資現金流都投入到投資活動中。這樣的企業風險比較大,擴張成功了固然好,但失敗了就可能一蹶不振。
(4)經營凈額為正、投資凈額為負、籌資凈額為負
良心企業。主營業務是一項很好的生意,創造的現金流就能完全支撐企業投資擴張和向投資者分紅。(東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