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周五晚解讀再融資新規落地,成長風格繼續利好。昨天市場再度強勢上漲,有點逼空意味。創業板最強大漲3.72%、中證500漲3.2%,漲幅繼續傲嬌。
17日還有央行的“降息”操作助攻,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較此前下降10bp,這個與之前調降的逆回購利率降幅保持一致,也算意料之中。這么看,2月20日的LPR報價利率大概率跟著下降,這已經是預期內。
今天看到某人士表示,危中之機非過量放水,而是借機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這難道是市場大漲以對的原因,期盼結構性深化改革,帶來全新活力,不然這市場情緒也太亢奮了……)。市場更多是因為流動性寬松預期而漲。
科技成長方向利好,更偏小盤成長的科技100ETF凈值繼續新高,非常優秀。希望小伙兒繼續加油。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向,新能車ETF上市前5日資金大幅流入,3億干到25億,也漲得不錯:
除了科技方向和細分,現在還有哪些機會可以關注呢?我想到還有一個指數也算比較穩妥。
隨著政策周期支撐,市場風格的確已經向成長擺動。過去4年強勁的大盤周期,讓我們有一種“核心資產永遠漲”的感覺,但好笑的是核心資產的名單到底是哪些,是不是漲的就叫核心資產?
反觀從去年底到現在,小盤成長風格已經強于之前價值風格。
近期中證500也多日強于滬深300,市場投資風格可能面臨切換。這個時候寬基指數方面,買點中證500指數也是極好的。
看看目前,中證500指數的估值水平:
中證500指數是07年1月發布,歷史上,中證500PE(TTM)小于25的時候只出現過三次,分別是2008年9-12月,2012年1月,2018年7月-2019年1月,后面都迎來一定幅度反彈。
這個時候看,中證500還是非常便宜的,比創業板又更穩。
市面上跟蹤中證500的指數基金有上百只,產品形式非常豐富,而且同質化高,我就不做一一梳理了。
論效率肯定是ETF產品最高,我列了跟蹤中證500的幾只規模前4的ETF基金,及其對應的場外聯接基金(不然每次都有人問),供參考:
ETF產品差異非常小,收益也非常接近,規模上南方中證500ETF最大;不過這幾只規模都不小,流動性有保障情況下,從費率上看嘉實中證500ETF最便宜,管理費居然降到0.15%,托管費0.05%,非常拼了。
4只中證500ETF的機構持倉比例也差不多,機構持倉非常高:
其實,除了常規寬基,配置這類指數還有一個升級方案——指數增強基金。
很多人還不太了解,指數增強基金是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通過擇時、擇股、打新等手段,想獲取比標的指數更優的收益回報。
比如同樣是跟蹤中證500,中證500增強指數基金就要追求比它更高的收益。
如果在市場估值低位,觀察到這類指數增強型基金歷史超額收益比較穩健的情況下,我們肯定公司選擇中證500增強更好,以得到更高的收益。如果選擇低位抄底,肯定是“能增強”的更好咯。
今天時間有限,我先列舉一下市面還是規模大于2億、去年跟蹤誤差小于7%的中證500指數增強產品:
具體業績對比、穩定性我們后面再說。因為有的增強策略效果并不好,可能沒有增強還減弱了……囧。
看看今年以來的業績情況,大部分跑贏中證500的6.2%漲幅:
然后,晚上拉數拉到眼花,但我還發現了一類基金!它們雖然是主動基金、名字里也沒有增強字眼,但也是以中證500為業績比較基準的,是一種主動量化增強基金:
看看同樣行情下,有的產品,年初至今能做到18%的收益。
這些就是一波神秘的公募量化基金(找機會再研究),主要是用數量化的投資方法精選個股,再嚴格按照紀律被動執行跟蹤,也是想獲取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
后面我們再詳細比較吧。省心的可以先選普通的中證500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