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如何帶領公司走出危機?
疫情之后,行業能有哪些能夠迎來爆發的點?
個人如何面對股市震蕩,工作上的不確定性,疫情帶來的各種挑戰?
這些都是需要深度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
很多人會覺得深度思考很困難,如果仔細去分析如何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我發現其實就只有兩個核心要素:
一,充沛的時間
二,方法論
什么是深度思考?
沒有效率的思考才是深度思考。
如果你所追求的是效率,那么能用一分鐘時間解決它,你就不會花哪怕1分01秒去思考它。能夠快速得出結論的思考不是深度思考。
哲學是深度思考的學科。
它是哪來的?古希臘一幫有錢貴族沒事支持一幫人“發呆”。
所以深度思考是一種愿意浪費時間的奢侈。
很多時候你做不到深度思考,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你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花在一個決策上,去把它想通想透。
如果作為一個決策者,你終于能夠排開自己繁忙的日程表,給自己留出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來深度思考公司面臨的關鍵問題,這時候你還需要注意思考的方法論。
很多人雖然會花很多時間思考討論,但是他和團隊的思考路徑都是受限制的,單一的:
比如說,過去怎么解決問題,他現在依然會按照這個方式去解決問題,而完全不顧情況是否發生變化。
而人的經驗論是相當的不靠譜的。
因為人們通常在總結經驗的時候,不會細致的去分析之所以自己當時的決策獲得成功,背后是有哪些限制性條件的。
因此,經常出現的是:
昨天的經驗,今天不一定管用;
自己的經驗,應用在別人身上不一定管用;
針對這件事情的經驗,應用在另一件事上不一定管用。
決策機制分成三部分:
收集信息
分析處理
下定判斷
但是,人思考的傾向性永遠是帶著自己固有的濾鏡的。
比如說在收集分析信息的時候,會忽略掉一些關鍵信息。
在分析判斷的時候,會延續過往常用的思考角度,而形成單一的思考方式。
在下定最后結論的時候,又容易受潛意識和情緒的影響,無法做出最客觀的判斷。
這是為什么前人在吃了很多虧后總結出了很多深度思考的方法了,可以有效的幫助你避免在每一個步驟,由于一個人視角,思考模式和接收信息的局限性所帶來的偏差。
所以下面就是我推薦的四本有助提升深度思考的書籍。
刻意練習
很多人只聽過1萬小時定律。
可是如果你只是盲目的跟從1萬小時定律,你并不會獲得實質上的提高。
這本書就會幫你揭秘1萬小時定律背后的對與錯,告訴你說平庸的人同樣也可以變成才華橫溢。
從長遠來看,占上風的是那些真正學會刻意練習的人,而不是一開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華方面稍有優勢的所謂天才。
這本書并沒有講述具體如何做到深度思考的方法,而是更廣泛的講如何提升能力。深度思考作為能力的一種自然也就歸入旗下。
思考的藝術
這本書是美國大學生必讀的一本書,當之無愧作為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籍。
這本書具體闡述如何培養思考能力,溝通你的想法,更好的表述你的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培養你的批判性。
因為是教科書,所以每一張章后都有大量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做自我的提升。
學會提問
很多人并不是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是一開始他定義的問題就是錯誤的。而沿著錯誤的問題去做分析也不會得到正確的答案。
這本書是非常好的一本教科書,它傳授了批判性思考和提問的技能。
在40多年的使用歷史中,這本書已經更新了11版了。而它的適用范圍遠遠超出了批判性思維的這個方面,延伸到各式各樣的工作和生活的場景中。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有些時候發現正確的問題,會比了解到正確的答案更有價值和意義。
批判性思維
書如其名, 也是美國大學通用的教科書之一。 我就不廢話了。
反常識
推薦了很多理論性教科書后,我覺得還是需要更具體的科學研究和大量案例來輔助一下,于是我選擇了這本《反常識》。
這本書講的是你現有的認知會極大局限你對新事物的認知,每每還是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