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不著急立遺囑
在咱們北京朝陽區有位張老太太,她呢有兩處產權房,她很想多照顧一下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兒子,想把其中一套留給大兒子。和鄰里街坊還有家庭聚會中,也經常提及過這個想法。當時有人勸她立個遺囑,張奶奶總是說自己身體還硬朗,先不著急立遺囑的事。
誰料,去年張老太太突發腦溢血去世。兄妹三人在遺產的分配上產生了糾紛,大兒子表示母親生前就說了要給自己一套房子,但是二兒子和女兒想要將兩套房產按市價折現平均分配。
最終,法官因為沒有遺囑,無法支持大兒子的說法,判定將房產按市價折現分配,大兒子占有的房產折價后,需要再補給二兒子和女兒各100萬。由于大兒子沒有固定工作,家庭條件困難,拿不出100萬補償給弟弟和妹妹,最后只好賣掉房子,一家三口租房居住。
不少老年人認為立遺囑不吉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定立遺囑的目的是以處理身后遺產為主,并且保證遺產按照自己的意愿處理。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所以提前安排好身后事很有必要。
誤區二,遺囑內容不具體部分遺囑無效
李大爺的前妻去世了,后來又找了一個老伴兒。李大爺寫了份遺囑,聲明他的所有財產都歸后老伴兒繼承。李大爺跟前妻所生的子女提出異議,認為李大爺名下的財產,是與前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母親去世后的部分遺產,應該有子女繼承的份額,李大爺不能一起都給處置了。最后呢,法院也判定了這份遺囑部分無效。
寫遺囑,你只能處分屬于自己的財產,并且遺囑內容要明確具體,同時要說明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和分割方法,表述方式要具體、準確無誤。
誤區三,遺囑訂立后不能撤銷
張大媽有三個孩子,最疼愛的就是小兒子了,所以自己寫了個遺囑,把名下的房產留給小兒子。后來張大媽生病,兩個女兒對自己悉心照料,張大媽就想重新立遺囑,把房子讓兒子和兩個女兒平分。小兒子知道后,和張大媽說遺囑立下就不能改了,張大媽心里感覺很對不起兩個女兒,這個事兒成了她的心病,整天郁郁寡歡。
根據繼承法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的遺囑。其實說到底還是保護遺囑人的個人意愿,自己的財產想給誰、給多少,咱們自己說了算。
誤區四,獨生子女一定能繼承父母的遺產
張美麗是家里的獨生女,父親十年前去世了,母親也在今年剛過世。父母生前留下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價值大概有300萬左右。房子的產權登記在父親名下,麗麗作為父母唯一的孩子,想把產權過戶到自己名下。
麗麗拿著房產證和死亡證明來到了房管局,但是房管局要求麗麗提供公證處出具的繼承權公證書或者法院判決書才能過戶。
麗麗為什么不能直接過戶呢?原來,父親是先于爺爺去世的,這就意味著張美麗的伯伯、姑姑們也有這套房子的繼承權,而大伯在麗麗父親去世時已經去世,那么大伯的兩個孩子,以上這些所有人,都要到公證處表示放棄繼承,麗麗才能過戶房子。
《都挺好》劇照
根據繼承法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麗麗的這種情況,牽扯到了很多親戚,親戚們可能還遍布各地, 想辦理手續還是挺復雜的。
在現實生活中,長輩們覺得立遺囑是不吉利的事,但是不提前安排好,以后子女在房產過戶、或者財產分配上會遇到麻煩。對于父母的共同房產,需要父親、母親都立下遺囑,明確自己那份房產的分配情況,才能避免問題的復雜化,也相對保險。
以上。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撥打下方電話和律師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