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個長文,應該怎么制定完整的投資策略,而不是零零散散東一筆西一錘。
我今年最大的感觸之一就是很多人對于怎么買基金,怎么投資理財,缺乏系統性的規劃!
所以不管是漲是跌,都搞得非常被動
01 | 錯誤的買入
什么叫做缺乏系統規劃,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個,小明:我有10萬塊基金,應該怎么買?
小明有100萬,現在想買10萬塊基金。以前沒投資過,想先拿10萬試試水。
所以買基金考慮這10萬塊就可以了,剩余的90萬是理財的錢,不買基金,所以不用考慮。
經過學習,他決定從定投開始,再疊加分批一次性買入。
2020年從年初買到年尾,一個月定投5000元,今年一共投了6萬,另外其他非定投的基金,陸陸續續也買了4萬,最后把10萬全部都投出去了!
今年行情非常好!賺了2萬塊!
這個收益比理財可多太多了,爽!
決定把買基金的錢增加到30萬!小明就需要面對幾個問題:
1. 追高
新的20萬,要怎么投資?即使20萬投完,他后面還有80萬,還有每年的新的收入,要怎么投資?
周而復始,陷入永遠在建倉,永遠在追高的囧境。
那如果下跌虧錢了呢?投資買基金不靠譜,傻子才追加。
2. 安全墊不足
2萬/10萬 = 20%的收益率
2萬/30萬 = 6.67%的收益率
今年一波行情,20%的收益率本來就偏低,再追加一筆,安全墊更低!
20%還能抗一波下跌!
萬一遇到回調,6.67%的收益率,分分鐘就虧光,白瞎了一年牛市!
3. 收益不高
我們常說復利15%,講的是總資產的復利!而不是部分投資的復利,小資金高收益是沒有意義的!
以小明為例,權益類投資收益率20%,即使理財收益率5%,小明的整體收益率僅僅6.5%(20%*10% + 5%*90%)
小明今年收益20%很不錯,但一算整體收益率才6.5%!低得可憐!
小明應該思考的是總本金100萬如何投資,但缺乏整體的規劃,眼光只局限在自己切出來的小蛋糕上。
用小資金和定投的方式來投資,即使收益再高,對總資產意義都很有限!
第二個,小李:剛工作,一個月工資能攢2萬,現在有5萬塊,應該怎么投資?
小李認真學習要怎么投資,記了很多筆記,其中1點特別認可:永遠不要滿倉,如果滿倉了,下跌后永遠有子彈抄底
所以2020年初,小李決定買2萬基金,試試水。每個月能攢2萬,決定一個月定投5000。
年初疫情下跌,果斷一次性加倉2萬,加上年初的2萬,一共一次性買了4萬!
漲到3000點的時候,覺得高了,暫停定投,半年時間,一共定投了3萬。
小李一共買入了7萬基金,今年收益40%,盈利2萬8,爽歪歪!
但年底的時候,小李的工資結余加上原來的儲蓄,一共還有22萬,現在都放在低風險理財。
小李最后買了7萬基金22萬低風險理財。
小李現在的問題是,這22萬低風險現在應該怎么投資?
對小李而言,收入很高,本金積累不足。每個月收入怎么投資是比本金和倉位更重要的事!
5萬全買了,即使跌了又如何,后續每月收入還可以源源不斷的加倉。
但卻糾結倉位控制,不重視增量資金怎么投資。
第三個,小黃:有100萬,年初看好2020年行情,直接滿倉梭哈!
在年初短短一個月就賺了10萬塊,非常的爽。
但誰知今年疫情來得這么兇猛,3月不斷見證歷史,很快就就把盈利跌光,本金都虧了10萬塊!
而且這100萬是準備買房的首付款,馬上就要交錢了!疫情兇猛,全球爆發,已經不可能短期結束了(事實上到現在疫情都沒結束)。
如果疫情一年,股市也熊一年,那首付怎么辦,趁現在跌的還不多,還是先出來吧。
2700點忍痛割肉。。
割肉后漲了半年。
小黃就是典型的沒有做好整體資金安排,把不該投資的錢拿來投資,如果要用錢的時候,遇到下跌和虧損,將會非常被動!
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統稱為缺乏系統的資金規劃!
事實上各種例子還有很多,核心都是缺乏整體的資金規劃和投資策略!
所以我一直以來反復強調,投資前一定要對自己的總資產做一個規劃和分類,不需要多復雜,但要系統,要整體規劃,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下面我講講我的規劃思路
一 | 存量與增量
我把資金分為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
小鄧,年收入10萬,年花費4萬,一年下來可以攢6萬,現有存款30萬
小鄧每年攢的6萬塊就是增量資金,大約每個月能攢5000元
現在的存款30萬就是存量資金,這些錢就是小鄧所有的現金積蓄
在考慮投資時,必須得增量和存量一起考慮。
二 | 增量資金的投資
增量資金,最適合的就是定投。
在上漲,橫盤還有下跌三種情況下,定投和一次性買入的收益誰更高呢?
1. 上漲的行情,定投收益率遠不及一次性買入
2. 在震蕩的行情,定投主動基金的收益率會略低于一次性買入,但是因為收益都不高,區別也不大
3. 在下跌的行情,定投的表現會大大好于一次性買入
過去2年,2019年和2020年,都是屬于震蕩向上的行情,所以這兩年定投的收益率是遠不及一次性買入的。
但是,工資是一個月一個月的發,2020年初想一次性買入沒門,你只能定投。
所以增量資金的投資,不需要糾結收益率高低,最重要的是攢錢!
上漲行情定投,雖然收益低一點,但還是遠遠跑贏理財的。震蕩行情定投,雖然賺不來什么錢,可以當做攢錢,未來早晚會漲,漲了收益就高了。下跌行情定投,更好,低位不斷積累籌碼,未來市場稍微反彈,立刻就盈利了。
所以每月的結余,無腦拿出一半來定投,沒問題。
剩余的一半,可以用于平常的額外開支,或者攢起來,等大跌的時候再手動加倉買。如果嫌麻煩,增大定投金額也可以。
我的積少成多組合,就是工資定投組合,重要的是攢錢和積累本金!跟投的話,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公眾號后關注我的積少成多組合,關注后即可跟投。
三 | 存量資金的分配
小鄧的現有存款30萬應該怎么投資呢?
挑選七八個基金做一個組合,然后就買買買?
并不是,在開始投資之前,要先把資金根據用途做一個分類,劃分進4個不同的小賬戶里。
第1個賬戶,備用金
日常花銷基本都由收入覆蓋了!但是仍然會有各種潛在意外大筆開支。
1. 比如像2020年的疫情,收入喪失或者下降2. 比如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3. 或者各種不在預期內的花銷
這些都可以由備用金來支出。
第2個賬戶,確定要用的錢
絕大部分人的重大開支都是類似的,主要有結婚,買房,買車,子女教育,醫療開支,退休養老!
除了什么時候生病不知道外,買房買車,結婚,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這些支出都是可以提前預知的。
明確要用的錢,就不要再到股市里倒騰了,老實買買理財,收益低一點就低吧。萬一跌了,要割肉,再哭就晚了!
第3個賬戶,保命的錢
醫療費用是肯定會有的,但沒人知道這錢什么時候會用到。留大筆資金預防,太虧。不留,又不行,萬一倒霉遇到了怎么辦?
關于保命,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要堅持每年體檢!
并不是說體檢就不得病,但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但也不要以為做體檢就能高枕無憂,有的癌癥發展很快!比如肝癌,從早期到晚期只要幾個月,可能上半年體檢還沒事,下半年就涼了。
或者有的病常規體檢查不出來,比如肺癌早期只能通過CT才能發現,比如胃癌早期只能通過胃鏡才能發現,而CT和胃鏡,正常的體檢項目都是沒有的。
第二,要配齊保險
醫療險,意外險就幾百塊,無腦配齊。
重疾險得了重大疾病,符合理賠條件一次性給付幾十萬,保障很強大,也應該賠!
第4個賬戶,投資的錢
把日常花的錢,備用金,確定的大筆開支,不確定的醫療開支,全部給安排好之后,剩下的錢,就是長期不用的閑錢,這些錢必須要投資!
無非就是怎么投而已!
目前普通人靠譜的投資渠道就三種,買房,買基,理財!
買房看地區看預期,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未來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房價還能漲多少,很難講。
即使目前看,大部分地區,同一個城市,有的樓盤漲,有的樓盤趴窩不動!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房子絕不可能像過去一樣無腦上漲了。
想要買到能漲的房子,也越來越有挑戰了。
理財產品呢?本金絕不會虧損,但是并不是不虧錢就沒有風險!
假設低風險理財收益率保持5%,持續20年復利,現在的1萬20年后將會變成2.65萬。
看起來好像不少,但是不妨想下,現在的2.65萬和20年前的1萬,是一個概念嗎?
現在的2.65萬也許還沒20年前的1000塊管用!
而且現在全世界的趨勢都是貨幣超發,利率下行,現在覺得5%收益率不高,也許過幾年3%都買不到。
選擇低風險理財,逃避了波動和虧錢的風險,就等于選擇了貶值的風險。
最后就只剩下買基金了!
在當前市場環境1. 房價越漲越慢,兩極分化嚴重2. 無腦買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3. 低風險理財的收益率也越來越低4. 各種理財暴雷也越來越常見5. 投資理財品種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匱乏過!6. 而像支付寶等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這幾年火起來,使得投資基金越來越大眾化
天時地利人和,居民存款搬家入市,基本上可以當做時代背景時代趨勢來看了。
短期波動不好說,但長期向上的概率非常大。
四 | 存量資金買基金
我統計了主動基金過去19年的收益
2018年1月3500點到現在,才3年!2015年6月5000點到現在,才5年半!
3年時間足以穿越大部分漲跌!5年時間足以跨越牛熊了!
只要拉長時間看,買基金肯定是能賺錢的。
不確定的是短期會不會漲,跌了怎么辦?
比如2018年,基金持有一年,虧損中位數19.16%
比如2020年3月份,短短半個月,很多基金虧損接近20%
但問題是,除非能預測市場,否則不管點位高低,短期會不會跌,沒人知道!
3月2700點都知道是低點,長期買一定沒錯,會賺錢。但在2700點的時候,短期會不會跌到2400?不知道
同理,在3000點,害怕跌到2700
同理,在3400點,都害怕跌到3000點
如果以后漲到4000點,一樣會害怕跌到3500!
長期(3-5年以上)看賺錢概率大,但又怕短期(1-2年)虧錢!
而且還沒辦法空倉等待跌了再買!
比如現在3400不敢買,一直等跌,萬一未來漲到4000點,再跌回3800,跌是跌了,但還是比現在高,怎么辦?
在賺到足夠的盈利安全墊之前,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只有一個辦法,理解波動,接受波動,擁抱波動!
買基金的高收益,是承受波動的獎勵。如果沒有風險,憑什么買基金的長期收益那么高?
關于存量資金怎么買入,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三步買入法(中)》,文章投資邏輯很簡單
1. 無腦買底倉
2. 下跌就金字塔買入
3. 沒跌就定投分批買入。
先看文章,了解買底倉和金字塔買入的邏輯
文章只寫完了底倉和金字塔買入,怎么樣無腦分批買沒寫,主要是怎么樣分批買有很強的主觀性,一想到就頭大,頭一大就拖,一拖就半年,拖到現在都沒完稿。
為什么即使沒有跌(包含漲了),也一樣要分批買入呢?
因為中國的牛熊周期太長了!
一旦上漲周期形成,經常一漲就是1年2年!
難道空倉等2年嗎?
優秀的主動基金長期看必然戰勝指數的,有可能指數跌了,但是基金的凈值卻比當初高出了很多!
比如興全趨勢
1. 2018年3500點的凈值超過2015年5000點的凈值
2. 2019年3200點的凈值超過2018年3500點的凈值
3. 2020年初3100點的凈值遠超過2019年3200點的凈值
4. 現在34XX的凈值,更是不斷在新高
好買的早和買的低一樣重要,我們買完底倉之后,剩余的倉位可以等待下跌,用金字塔買入抄底!
但如果一直不跌,也不能傻等!
否則如果等待的時間太長,未來即使跌了,可能還不如無腦買入呢!
所以存量資金無腦買完底倉之后,除了要制定下跌金字塔買入的計劃。
一樣要制定如果不跌,分批買入的計劃,不能只是等!
等來等去有可能就變成等等黨,漲起來永遠都跌不下去。
我建議的是,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一個等待周期,用半年或1年或2年來等待下跌觸發金字塔買入。
如果不跌,就定期分批買入,一直買到滿倉。
所以存量資金買基金的方法就是三步買入法:底倉+下跌金字塔買入+不跌分批買入。
我的養雞場1號,養雞場2號本質上都是遵循這個策略建倉,不跌就每個月買10%。
養雞場2號從8月7日3354點建倉到現在,已經5個月,還處于建倉期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不跌,沒法觸發金字塔買入。
但是因為一直堅持分批買入,所以養雞場2號的收益并沒有落下很多。
小結
做一個小結
1. 關于投資,一定要從總資產,總收入,總支出的角度制定計劃,否則不管漲跌,都會非常被動!
2. 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最適合的是定投,強制儲蓄,積少成多!就當做攢錢
3. 已有的大筆儲蓄資金,要先安排好備用金,未來確定的大筆支出,配置好保險,剩余的長期閑置的資金才可以拿來投資
4. 存量資金的買入方法是無腦買底倉,下跌就金字塔買入,不跌就定期分批買入到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