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卻還是只能勉強糊口;有些人雖然有不錯的家庭背景,最后卻落得人財兩空;還有些人明明獲得了天降財運,到頭來卻活得比之前還要落魄不堪?
難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佛語有言“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句話的意思是凡事都有各自的因果,你今日種下什么因,來日就會得到什么果。
我們經常會感慨世事難以琢磨,變化莫測。就比如說福運以及財運,許多時候我們為什么總是無法獲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行配不上自己的福報。
那么如何才能德與位相匹配呢?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曾經在他的著作《了凡四訓》里面給出答案:一個人若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而如果想要避開災殃,就得先懂得這2句做人處事的原則,希望大家都能謹記于心。
第一句:你想要擁有千萬的財產,那么首先你要有那個能力。
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了凡四訓》
這句話的意思是:世界上擁有千金產業的人,一定是一位可以享受千金福報的人;而擁有百金產業的人,也一定是一位可以獲得百金福報的人。而如果他是被餓死的人,則說明他本就是一位該被餓死的人。上天不過是根據他原來的才干以及福報,來決定他的命運,并沒有主動去干涉他生活的一絲一毫。
為什么有些人,工作一輩子,到頭來卻聚不了一絲一毫的財力。
為什么有人一秒鐘就能賺取幾萬塊錢,而有些人卻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力圈相差過大。
網絡上曾經有一句很火的話,說的是“一個人只能賺到認知范圍內的錢,靠運氣得來的財富,一定會靠實力虧掉”。就比如一個打工的小伙,他只知道在工廠里面打工賺錢這個途徑,所以他總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去賺錢,那么他一輩子都只會是一個打工的。
就算你給一個只懂得在工廠里面打工的小伙一百萬,你讓他自己去開一個工廠,很大程度上是會失敗的。為什么呢?因為他的眼界和見識,以及能力,并沒有到可以開工廠的程度。他并不懂得開工廠所需要什么資源,也沒有對應的人脈,再加上也沒有前輩作為指導。所謂“德不配位”,在這里說的就是沒有相同匹配的能力。你沒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會伴隨著失敗。
再舉個例子,有些人天天說創業好,創業就不需要打工。于是有些人就直接把自己存下來的幾百萬都搭上去創業,但是因為不了解市場行情,不了解客戶需求,沒一年的時間都全部敗光了。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德不配位。你有多大的能力,其實你自己是清楚的。所以在沒有那個能力之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積蓄一些經驗,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一件事情。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有關創業者的定律:
70%的創業者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他們的成功率到達70%。
20%的的創業者選擇當前最賺錢的行業,他們的成功率到達10%
10%創業者選擇自己不熟悉且不知道未來方向的行業,他們的成功率不足1%。
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我們都要衡量下,自己的能力到底有沒有到達那個高度。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去做。”這句話套用在生活任何方面,都是非常正確的,希望你懂得。
第二句: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先看他做的事。
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了凡四訓》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是否福報將至,觀察他之前做過的好事,就可以提前預見;一個人是否災禍將至,觀察他之前做過的壞事,就可以提前預見了。
其實這句話蘊含著兩層的含義:
第一層是有關生活方面的。第一層含義里的“善”,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善事”。
俗語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也就是經常修繕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會獲得福報;而經常作惡多端的家庭,必然會遭遇各種災難。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得多做善事,就算是一件小小的善事,也會為你帶來好運。
第二層含義則是有關財運以及事業的升遷的。第二層含義里的“善”,指的就是“那些積累后,能讓你有所收益的事情”
比如說,如果你想要獲得學業上的增進,那么你就必須多練習習題,多學習自己不怎么會的科目,這樣你的成績才會得以提升;如果你想要賺取更多的錢財,你就必須要在做事情前優先考慮,自己做哪些事情,可以讓自己賺取更多的錢財。
比如說去考一本證書、又或者是學習一項新的本領,又或者是多去閱讀一些能夠增長見識的書籍等等。當然在那之前,你必須要先帶著自己的目的去學習,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其他事物吸引誘惑,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學不會。
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社會,都要遵循這樣的道理,你要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就需要去做那些對個人、家庭、社會有益的事情,這樣一步一步的增長,才能達到“修身、齊家、平天下”。
如果你沒有那么高遠的志向,那么就先得學會“窮則獨善其身”,也就是如果你正處于郁郁不得志又或者能力不夠的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投身于提高自身知識、技能、以及德行修養上。最不應該做的事情是隨波逐流地放任自己,這樣消極地對待自己,總有一天會讓自己陷入不良的境地。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那么就得先有自知之明,了解自身還缺少什么,并且通過各種方式去精進和增長。如果你的能力沒有達到那個程度,無論你做什么事情,失敗都是必然的。
而人這一輩子,唯有德行和能力相匹配,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前段時間,看來這本書以后,其實感慨良多,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處事的方法,越讀越覺得受益匪淺,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