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7 17:14
在第三期《朗讀者》上,芭姐看到了老徐少見的感性一面,依舊敏感,依舊細膩。
照老徐自己的話說,是一次大面積深度情緒失控。
芭姐看著她紅著眼眶,幾度哽咽,情緒和她一起起伏。
那部發生在世界浪漫之都布拉格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便是老徐獻給奶奶的片子。無論怎樣艱難曲折,故事里始終都有愛。
從吵架里找激情是幼稚不痛苦寫不了愛情故事
在這部片子之后,老徐就放話說再也不拍愛情片了。對愛情片失去興趣,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痛苦了??粗闲烀骼实男θ?,芭姐相信你會懂的~
相戀七年,芭姐沒見老徐秀過什么恩愛,只記得她說的那句愛上對的人,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這些年老徐對于愛情也有更深刻的理解。愛上的那個人會讓我平靜快樂。從吵架里找激情是某個年齡階段的產物,那太消耗了。
我們找男朋友不是培養一個人。員工你可以培養,找男朋友當然不是了。
我現在的男朋友真的跟我想得特別一致,沒什么沖突,所以才能待那么長時間。
平和,尊重,感恩或許這就是徐靜蕾和黃立行的相處之道。
老徐是愿意不斷嘗試的人。朋友說她在事業上有自毀傾向,什么東西做得不錯了,就不再去做了,一定要換別的東西。
拍完第五部自導自演的電影《親密敵人》之后,老徐決定去紐約大學讀書。果然是風風火火直來直往的白羊座~
而完美主義心思縝密的處女座黃立行,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息影四年,陪伴女友讀書。
老徐說過,如果你老琢磨他愛不愛我,那他就是不太愛你。”行動勝過一切語言,根本不用老徐琢磨,黃立行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心意,這才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現實中的樣子!
老徐也很愛她的男朋友。不論是生活上,還是事業上,黃立行都是不容置疑的男主角。
今天上映的《綁架者》是老徐的第七部電影。因為愛情片拍太久,就想對自己下狠手,所以老徐拍出了她執導的首部動作警匪片,有人說不像女導演拍的片子,但老徐覺得有挑戰才有意思。
貼身肉搏,追逐槍戰,飆車爆破,老徐拍了個遍。這一次她堅決不談愛情,曖昧鏡頭都刪個干凈一個不留。
雖然老徐在劇中戲份不多,但劇外的她身兼數職,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轉換,游刃有余。
像這樣的燒腦電影,一般都會嚴格保密劇情,但是我們老徐卻不按套路出牌,上來就自爆情節。文字功底好的人總能一語中的,幾句話就把整個故事清晰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不是芭姐有意劇透的!是老徐自己說的!
反正猜中了故事的開頭依然猜不到結局;那個頻頻上線身手矯捷殘忍狠絕的大BOSS,芭姐根本看不出是誰!
作為理工男,黃立行每次遇到不解的情節都會反復追問徐靜蕾,非得把邏輯理順了才肯繼續。
被質疑無數次的老徐表示,;好多次都在心里翻臉了;,但事后還是很感謝他的追問,才讓《綁架者》有了更嚴謹的邏輯。
耿直理工男vs傲嬌文藝女?這個日常有點甜~
沒有人該過標配的生活
凍卵子是不后悔的選擇
董卿在《朗讀者》中問老徐:只戀愛不結婚是你的選擇么?老徐做出如上回答,已經比幾年前要平和委婉得多了。為什么戀愛和結婚一定是不可拆分的套餐?芭姐也有這樣的疑問。
婚姻是一個神圣的儀式。人們向來重視儀式感帶來的快樂。然而面對父母逼婚施壓的境況,我們是不是該思考,是否把形式當成了最重要的東西,而忘了本質是什么。
幸福的本質,難道不是相愛么?
我畢業之前,所有的快樂、不快樂全都在別人身上,覺得結婚特別重要,工作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到后來,自己的事業越來越開闊了,慢慢發現自己也有快樂的能力,就知道根本不是這樣,愛情比婚姻重要得多。老徐現在的想法,還和兩年前一樣。
很多人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老徐的不婚主義,可是老徐從來也沒有說過,她不婚就是放棄幸福的權利。
婚姻不會帶給人們更大的幸福感,只會給人們帶來安全感。如今的老徐,獨立、充實、果斷,她不需要一紙婚書來為愛情做擔保,她自己就是自己的可靠保障。
老徐說,她最能接受的結婚理由是給孩子上戶口。從老徐口中聽到孩子,總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好像她一直是標新立異自在如風的女青年,不該和這些扯上一點關系。
其實這些定義都是人們賦予她的,她本不愿如此。她只是拒絕在每一個特定階段被勒令去做任何公序良俗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理所應當。
老徐冰凍過兩次卵子,現在不想要,萬一以后想要了怎么辦?老徐這樣做,是給自己留出足夠的后路去做現在想做的事,不想后悔。
有好多人不理解,不成功怎么辦?我真的想要孩子的時候,就會去領養一個。但現在我能自己先存自己的卵子,又不費勁,我干嘛不試試呢?
生活不是單選題,很多時候是你把自己束縛在框架里出不來。我們不是機器,沒有使用說明也沒有返廠日期,沒人能要求你在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兒。需要和想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芭姐希望你能和老徐一樣拎得清。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當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會站到人群的對立面。堅持做自己的老徐就受到過太多誤解。
我尊重你的想法,也請你尊重我的。我發表了這么多言論,也只代表我自己。老徐有一條很重要的底線,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我并不推崇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你跟我不一樣,我接受;你20歲就結婚生孩子,我祝福你;你不干事業,天天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我也支持,只要你覺得開心就好。
芭姐劃重點,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照老徐的話說那些挑剔我的人未必有我過得高興。
面對這一切,老徐不禁感慨:我們寫劇本、演戲、觀察人,發現每個個體都有那么突出的個性,很少見到兩個人一模一樣。既然如此,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什么就不能有個性呢?
想干嘛就干嘛,想一出是一出
行動永遠比計劃靠譜
一直以來,老徐都是娛樂圈里最有個性的那一個。
她自幼學習書法,在父親的督促下練字養心。沒見過她的書法,你也一定知道靜蕾體。
她少女時期想當個畫家,17歲的她騎著自行車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中,走很遠的路去學畫。
《將愛》讓她一炮而紅,她拍了幾個同類型角色之后,覺得不過癮。
她用拍戲的錢籌備自己想拍的電影,成為大陸首個票房過億的女導演。
她寫博客,辦電子雜志,拍照攝影,她是一代人的文藝風向標。
這些奪人眼球的關鍵詞,是人們給她貼上的標簽,但老徐說這些和她都沒關系,自己的人生從來都不該由別人定義。
演完文慧以后,好多人都說喜歡我,但他們喜歡的都是那個角色,她不是我。老徐明白,人們擅長追隨那些光鮮亮麗的身份,卻不擅長接受褪去光環的普通人。
老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子呢?游民,偶爾工作狂。是她對自己的概述,簡單隨意。雞毛蒜皮與雞毛蒜皮,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老徐說她最喜歡的還是手藝人的心態,于是她又變身徐裁縫,在一方長桌之上,一針一線做了170多個手工包,小飾品幾百種。
導演也是手藝人。都具有匠人精神。
老徐說她是有選擇困難癥的人,很多選擇是在別人的推動下選擇的。但當導演是她堅持選擇的,因為心中那份對電影的熱愛。
她覺得導演一直是件很難的事情,導演讓她變得成熟。
芭姐莫名想起那場沒有媒體參加的《綁架者》發布會,一言不合就搓麻!
老徐說她絕不是那種在腦子里把一座房子都蓋完了,實際上連地基都沒挖的人。如果今天想蓋一座房子,我會馬上去找圖紙、挖地基,管它呢。雖然我不會蓋,但我就不信,通過學習和尋求支持,我蓋不成。
都說有志者事竟成,其實不一定要有志,只要你去試,教訓是最好的經驗。
問老女是否女大要當婚,她說愿意干嘛就干嘛唄,讓她形容自己,她說想一出是一出。
問她下輩子還愿不愿意當女人,老徐果斷地回答,當然愿意當女人多好,進可攻,退可守。
或許就是因為敢想敢做,把想法和靈感都落實到實際,從不拖沓,徐靜蕾才成為今天的徐靜蕾。
《夢想照進現實》里有一句臺詞,敢于對抗所有人,把夢做到底,是一種做人的極致。徐靜蕾就是一種極致。她不在意不相干的其他人,她專注于自己,她的所有能量都不會做無用功地消耗,完全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從不討好任何人,才會如此迷人。
人生在世,知足常樂。簡單粗暴,活得快活。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只是有時候你不敢而已。你不會是下一個徐靜蕾,但你能成為更好的你自己。芭姐相信你,也請你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