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孤獨?
最近在讀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這本書讓人拿起來便很難再放下,內容并不晦澀難懂,更有人開玩笑說,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寫出來的書竟有點像雞湯。
看完這本書后,會讓人不再害怕孤獨,讓人能更加看清楚滾滾紅塵中我們追逐不止的事物是多么無聊。看完這本書后,也讓我對所有不喜歡社交的沉默的人肅然起敬。
《人生的智慧》里有段話,印象深刻:
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這段話后來被人總結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多少“孤獨”的人看到這句話后為之而振奮,并引用老頭的這句話為自己辯護,希望以此證明自己比別人高出一籌。但是,這里面又有幾個人是真正的“孤獨”呢?
有多少人口口聲聲,乃至帶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所宣稱的孤獨,不過是不會交際、害怕交際的托詞罷了。
他們本是渴望融入別人的圈子,而實際卻又融不進別人的圈子,最終只能躲到“孤獨”的角落去了。
他們的這種孤獨不是“選擇”,而是“逃避”,是“不得已”,是“無可奈何”。
真正的孤獨到底是什么樣呢?
叔本華說:
如果你足夠孤獨,這是你的榮幸,亦是上帝對你勤奮的獎賞。因為孤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長期培養才能習得的,孤獨是偉大靈魂的顯著特征。
孤獨并不意味著封閉,孤獨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在喧囂與孤獨中自由出入。
其實這句話換種說法:
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不論你是長袖善舞還是慣于沉默,不論你享受燈紅酒綠還是離群索居,只要你安得住內心的平靜,你就可以習得孤獨。
2
享受獨孤,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遇見更好的自己
還記得那張特別火的孤獨等級對照表么?一個人吃火鍋排在第五級。
我不知道此時屏幕前的你,有沒有一個人吃過火鍋,光想想那畫面,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太孤獨,太心酸,太尷尬。
可我并不覺得孤獨,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
我們去享受美食,是為了自己吃得開心,干嘛要介意別人的眼光?
一個人吃火鍋,可以靜靜地欣賞涮羊肉、毛肚時的整個過程,還可以細細品味不同菜品涮后的味道,順便可以幻想一下如果自己有家火鍋店是不是該多設計幾個單人座位呢!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10個人里,有9個人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即使我們嘴上會倔強地說“不介意”,但聽到別人談論自己時總是會忍不住想知道別人說了自己什么,其實不用不好意思,這是人的本性。
不管別人有什么看法,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
畢竟累了是要自己抗的,病了是要自己養的,別人的看法既不能使你更好,也不能讓你更糟,不過,是自己的一種感受而已。你說是不是呢?
你是怎么看自己的,你就會覺得別人在怎么看你。你在意他們,他們的看法就對你影響很大;你不在意他們,他們的看法就無足輕重,對你的生活毫無影響。
白巖松曾經說過: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行走在人群中,我們總是感覺有無數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飛短流長的冷言,最終亂了心神,漸漸被縛于自己編織的一團亂麻中。
其實你是活給自己看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把你留在心上。
3
學會享受孤獨,它可以讓你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酒局、K歌、聚會,夜深之后人群散去,心里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和冷清。處在一群人的狂歡中卻倍感寂寞,那時候反倒覺得一個人獨處最好!
在沒有人的夜晚,在內心的深處,我們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納。但是,即使好友很多,知己能有幾人?
沒有人可以無時無刻一直陪伴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在人群中熱熱鬧鬧,讓人誤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孤獨才是人生永恒的狀態。
孤獨,可以成為一種美。學會享受孤獨,它可以讓你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很多人認為當今社會要多積累點人脈,多交點朋友,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需要了。
可是我卻認為,生活中大多數社交都是無用的,看似有許多朋友,一旦遇到困難,有幾個會真心幫你?
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么?她認識很多很多朋友,但是當她父親住院需要一筆錢時,她認識的那些“朋友”沒有一個愿意幫她的。
有人曾說: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說到底是一種等價交換,別人不愿意幫你,因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并沒有那么高價值,不足以讓他傾囊相助。
有時候與其浪費時間與精力,去結交那么多無關痛癢的“朋友”,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學學如何更好地獨處,豐富自己的生活。
去試著培養自己的愛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是選擇跟自己有共同話題或愛好的人相處,因為那樣的相處才是有意思。
如果你只是一直去附和他人,而沒有自己的想法,時間久了,大家也就不愿同你相處了。
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理學大師朱熹三年不窺園,聞一多先生十年不下樓,他們都是遠離塵囂擾攘,獨處求法,靜中覺悟,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龍應臺說曾說: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源于孤獨。”
很多優秀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安然獨處。
遠離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便摒除了世間瑣碎之事的煩擾,才能夠將全部心思付諸于熱愛的事業,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一個樂于獨處的人往往更容易快樂,也更容易成功。因為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做自己,與自己的靈魂交流,從而激發深藏于內的巨大潛力。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人人生而孤獨,但要學會享受孤獨。
4
劉同曾在書中寫道:
你的臉上云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
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
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
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后極其努力。
任何一顆心靈的成熟,都必須經過寂寞的洗禮和孤獨的磨煉。
寂寞不要緊,要緊的是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在孤獨的懷抱里頹廢消沉。
當寂寞和孤獨將你包圍的時候,千萬別忘了,還有心靈在陪伴自己。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庸俗不可恥,孤獨更不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