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優秀,別被牽著鼻子走了。
如書名所述,交流確實是一門藝術。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成功到底是傾向于你,還是屬于對方。
小時候,害怕被別人批評嗎?恐懼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嗎?會因上臺表演而怯場嗎?為什么不敢去面對呢呢?因為相關學識、認知存在盲區而自己主動放棄主動權,最后的最后,被別人的動作、眼神、氣場牽著鼻子走。
生活中,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先把《溝通的藝術》書中講到的這幾點掌握,也能讓我們思維不易受他人影響,從而走自己的路。
統計分析,男女對同一話題的敏感度不同。女人更傾向于瑣碎的事情、較情緒化(關注個人感覺)。如女人喜歡八卦、什么好吃、一上稱又胖了幾斤、哪家衣服好看實惠、今天流行穿啥衣服等、還有家庭。相對而言,男人喜歡新聞、運動、事業。
打開男人和女人的話匣子,是不是有思路了?
男人在聊天時會說很多笑話和帶有調皮的戲弄話。我老公就愛皮皮的搗蛋。男人說話時更關心自己喜歡的事。沒讀到此處時。我一直抱怨老公自私,現在終于明白了。女人更喜歡關于感情、關系、私人的問題,而且女人和女人聊天時,期望自己獲得同理感。
先解釋下什么是非語言?《溝通的藝術》這樣來定義:語言之外的信息交流,我們稱之為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含不用字詞表達出來的信息,包括身體動作、聲音、觸碰、外貌、物理環境、時間等。
愛人對你每天說一句“我愛你”甚至是多句,但是有一天,突然白天一天沒回你微信,晚上下班后給你發了句:“親愛的,今晚不回家吃飯,和公司同事吃飯辦點事。”
這時,你會相信他每天對你說的話,還是心已經按耐不住的情不自禁的瞎想了?他怎么不回我微信,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是不是在公司有了新歡?今晚和誰去吃飯?是不是越想越害怕?
你的胡思亂想很正常。現實中,語言和非語言傳達出的內容不一致時,溝通者多信賴非語言。
改進方法是:可參考《溝通的藝術》4中的知覺檢驗。重點是:謹慎解讀非語言,進一步確認表達者的初衷。
每個人都想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但也需適當的入鄉隨俗。不能盲目個性。如美國人盡可能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中國人講究臉面,講究把感受和想法說的清楚又不冒犯對方,這就需要你在說話時揣測明白對方語言之外的隱蔽信息。
當你和別人交流時,時刻想想自己有沒有受到上述因素影響而被牽著鼻子走,前期進行實際鍛煉時,可能思考不周全,但是可以先從控制自己的言行出發,讓自己慢一點,思考周全再說話,決定要不要順著對方的引導行動。訓練時間長了,形成條件反射,你就輕松了。
一般誰掌握了話題,誰就掌控了溝通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