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似乎是文化建構出來的“真理”,其實,離婚對孩子帶來傷害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離婚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的自動化思維,以為單親的孩子是弱者。心理學認為離婚給孩子帶來傷害有三種情況:一,離婚雙方互相仇恨,并讓孩子卷入這種仇恨中;二,離婚的一方不愿承擔孩子的責任,或一方禁止孩子與另一方接觸;三,單親的母親有太多的負性情緒,或離婚造成生活質量的降低。當然,社會性歧視或親友的冷漠也是造成孩子受傷害的重要原因。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具有同等重要的心理意義,如果強迫孩子去敵視一個親人,孩子的內心就被分裂了。社會性歧視往往掩藏在關懷的面具之下,有時人們是好心辦壞事!
對離婚的告知,在孩子5歲時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一方面她還不太理解離婚的意義,如果父母親用穩定、溫暖的語言告知,說父親因為什么不能老住在家里,但會定期回來看她,或只要她需要,會隨時回來。孩子并不會感覺天塌下來了。5歲的孩子被離婚驚嚇,不是母親說了什么,而是母親說話時附帶的情緒和表情嚇著了孩子。12歲的孩子并不那么好對付,她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會評價誰是誰非,勢必會遭來父母的解釋,揭開過去的傷疤。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憤怒的情緒,父母離婚會增強這樣的逆反。有時候,她會選擇偏激的做法來抗議!不過,過了18歲,孩子懂事了,對離婚也易于接納,往往會在雙親間搞“平衡”。
對12歲的女孩,最好是故意讓她猜出來,然后母親做適當的解釋。其實,很多情況是女兒早就知道的,只是內心不想接受,就互相裝下去。這種偽裝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女兒有時會出奇地乖,男孩可能會出奇地淘。孩子要么通過積極表現正面的情緒來補償家庭,試圖拉住家庭分裂的腳步;要么就是消極抵抗,利用身心問題來纏繞家庭。只有溫柔、坦誠、堅定、不抱怨對方的告知,才不會給女兒帶來負面壓力。只有母親自己走出了離婚的陰影,平和了心態,才能指望女兒依然沐浴著陽光!(摘自家庭在線醫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