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說到了鬼谷子的管理智慧。今天我們就繼續論述下鬼谷子的用人藝術。《鬼谷子》與《戰國策》是互補的作用。前者論述的主要是理論,而后者主要是方法。所以學習縱橫家方法不如兩本書結合起來看,既看理論又看案例,便于理解實踐。
言歸正傳,既然是理論就必須有實踐的價值,很多人讀《鬼谷子》,其實只讀不用,這其實存在很大的問題。
蘇秦用張儀
相傳蘇秦合縱成功后,飛黃騰達。同窗張儀拜別師父鬼谷子,離開云夢山,希望跟隨師兄,一心滿懷憧憬的張儀一路艱辛的來到了蘇秦的府邸,卻不想蘇秦推脫忙,一直不肯見面,卻讓手下百般侮辱張儀。一直自負天縱英才的張儀吃了閉門羹,本以為蘇秦只是太忙,卻不想更大的羞辱還在后面。蘇秦終于出現了,但是卻更變本加厲的百般藐視張儀,給張儀吃下人的食物,給張儀幾兩金子,嘲笑張儀沒出息。人都是有自尊的,是個人怎么能忍受如此羞辱?張儀也不例外,最終負氣離開。在走之前蘇秦留下這么一句話,大丈夫當成大事,然后甩袖而去。張儀走之后,蘇秦卻暗中派人保護并且資助張儀,暗中幫助張儀成功。此時張儀嚴重的蘇秦,必定是卑鄙無恥,忘恩負義的小人。
有人會問為什么蘇秦要這么做?其實是出于一番好心,試想如果張儀一直生存在蘇秦的背影下會如何?縱然能吃香喝辣,不愁生活,但是卻一生碌碌無為。蘇秦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用激將法刺激張儀,逼迫他自我進步,順便還把張儀安插在了秦國,成了自己的一顆棋子,所以智慧如蘇秦者,既能成就他人,也能成就自己。有人說鬼谷阿信,你說的都是故事,既然如此不妨說個真實案例吧。
有一次公司新晉了兩個銷售經理,一個性格外向,說話頭頭是道,一個性格內向,只是附和前人。其實二人水平誰高誰低,單憑喝一次酒根本看不出來,但是現實是充滿迷惑性的,那個外向的銷售在某個程度上講肯定是占著優勢的,因為一般人都喜歡與外向人打交道。只是鬼谷阿信明白,銷售不是拼性格,而是看業績。后者雖然不說話且一邊附和,但是他內心能服氣嗎?我見勢,心想還需再放一把火,于是和前者推杯換盞之間說了跟前者說了這么一句話,老兄你果然是個人才,我明天一早就去你辦公室,咱們再暢聊。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直徑去了前者的辦公室,聊了很久。出門時,后者早已站門口很熱情的打招呼說,進來喝口茶坐會啊?我馬上說,哎呀,我還有事。于是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
我一直觀察后者,我知道他很生氣,但是為了他的能力能施展,不得不出此下策。果然一個月過去了,兩人水平高下立見。那個內向的后者一鼓作氣短期內成了銷售冠軍,兩人形成內部競爭的勢頭。
有些人不刺激一下是不行的。
鬼谷子的反與正
《道德經》有云:反者,道之動也。雜糅道家思想的縱橫家把“反”與“隱”算是做到了機智。
反,就是鬼谷子第二篇的反應思維,欲高反下,欲取反予。鬼谷子不會為了反而反,而是懂得反與正的關系,反是對外界的反應,是人對宇宙的辯證思考,宇宙分別代表的的是時間與空間。而正,則是人的內在修煉,不管是蘇秦還是張儀都是經歷了殘酷的訓練和對世界客觀規律有著充分的認識之后才會有能力或者說有可能建立功勛的。
隱,不是道家的消極避世,而是隱藏,不讓人發現。鬼谷子說“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所謂的神明無非是隱秘謀劃的產物而已,大眾被迷惑了,理解不了所謂說把那些人善于隱秘謀劃的人成為神明。
鬼谷子的用人之道就是反與正,陰與陽的辯證應用。但有一點不能忽視,必須要修煉,提高自己的修為,如此才能嫻熟的應用謀略,看人、用人,成事。否則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人常問鬼谷阿信,我讀了《孫子兵法》卻不不會用兵,讀了《鬼谷子》卻不會謀劃是為什么?答:只是看本書還早,懂得修煉,在事上磨才可。
如您喜歡鬼谷子,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中華鬼谷子學院: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智慧文章。50000名鬼谷子愛好者智慧社群歡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