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色蝴蝶(她理財網 微信號talicai)
曾經看過一篇職場故事:A和B同時進公司上班,但是,B進入公司沒有多久,就受到上司提拔,升職加薪,反觀A還是一直停留在原地。于是A不服氣,就找上司理論。上司就找了B過來,分配了同樣一件任務給他們。A出去轉了一圈,回來告訴老板:xx在市場上賣的不太好。然后B也回來了,他告訴上司:xx在哪些地方賣的比較好,哪些地方賣的不好?消費者對xx有什么意見,以及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結果可想而知,A敗下陣來,只能服輸。而A之所以會輸,不是因為A懶惰,而是他的思維方式局限了他的能力,在他看來,上司吩咐了一個任務下來,完成了就好,沒有想過,上司的立場是不一樣的,他需要員工給他提供更廣闊的視角,而這個視角,就是思維方式決定的,而不是個人能力決定的。B能做到的事情,A也可以做到,只是A沒有想到去做而已。
在職場上,人和人的最大差別,就是思維上的不同,有些人明明做的事情還不如自己多,但是,上司就是非常器重他,從某種意義上說,上司更看重的是他的腦子,而不是他做多少事情。
愛德華·德·博諾博士寫了一本書:六頂思考帽子。這本書主要是說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在他看來,思考最大的障礙就是混亂,要學會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管理好自己的思維,就必須有個好方法,于是他提出了六頂思考帽子,不同時間,戴上不同的帽子,以那個視角去看問題,把不同層面的問題都寫下來,就能很好解決這些問題。
白色的帽子:中立客觀,就是要理性去分析問題,分析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就如那個B一樣,他在分析問題之前,就先去收集不同渠道的信息,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給上司。
黑色的帽子:A戴的就是黑色帽子,做事情謹慎,看待問題有局限性,并且有負面情緒。如何處理職場上遇到負面的事情,就需要戴上黑色帽子想一想,所以,A的上司意識到A戴的是黑色帽子,才會提出同一個任務,兩個人一起做,效果怎么樣?就是要A脫下黑色帽子,用其他顏色帽子思考問題。
黃色的帽子:要以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問題,假如別人升職比較快,不一定是有背景有關系,也有可能是他某一個優點獲得上司的欣賞,記得有個人曾經說過,拍馬屁也是一種能力,能把話說的讓人舒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可以學習他說話的技巧,但是不要學習這個人做事方式)。
紅色的帽子:紅色代表非理性的角度,畢竟,人也有感性的一面,很多事情,我們做出判斷,都不一定以事實為根據的,以自己的直覺,自己的喜好來判斷的。比如A去找上司理論,本身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但是他敢去找上司的前提,就是他感覺上司這個人不是一個小人,光明磊落去找上司理論,比憋在心里強。
綠色的帽子:創新思維特別重要,A和B兩個人同時進公司,學歷背景肯定相差無幾,而兩個人之所以拉開距離,就是在于B會去思考如何做好一件事情,而A沒有,他只是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so,A沒有錯,B也沒有錯,只是在上司眼里,這兩個人的層次就有了區別。
藍色的帽子:控制自己的想法。為什么這頂帽子放在最后講?因為它特別重要,它負責調控人的思維,包括戴帽子的順序,規劃和管理了整個思考過程,并且,做出一個結論。就舉上面的例子:A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如果他沒有及時去找上司溝通,而是放任自己戴黑色帽子,那么,他在職場上就會屢屢受挫,陷入了負面循環中。B要是一開始戴上白色帽子,而不是綠色的帽子,就有可能收集一大堆沒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說B去收集信息,也是有針對性的,他能在那么短時間內收集到有用的信息,是事先思考過的。同樣地,如果上司沒有戴上黑色帽子,站在A的角度去想,他就有可能戴上紅色帽子,認為A這是質疑他的權威,懷疑他的人品,極有可能炒掉A,而不是幫助A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當然,A最后戴上了藍色帽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明白B能獲得成功是有原因的,他就得到正面的反饋,會改進自己思考的方式。
當然,六頂思考帽子也適合用于會議。
1、先要明確會議的主題(藍帽);
2、陳述會議討論的問題和相關資訊(白帽);
3、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意見(綠帽);
4、列舉該方案的缺點和風險(黑帽);
5、修正缺點或者降低風險,預估前景(黃帽)
6、采納方案后,激勵大家(紅帽);
7、總結陳述,做出決策(藍帽)。
以上順序不同很正常,學會從這六個角度去看問題,自然能突破原有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