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宇宙中物質星球的形成,成長 ,空間布局,某些運動形式以及形態特征,憑著個人的愛好及思考,認為宇宙空間中必須存在一種自然的單極力“凈空力”。
一.星體形成之淺見
1.下面是我對宇宙中各種物質形成的淺見,個人認為宇宙及宇宙物質可理解為由下面三種成分構成:光子,光阻和凈空力。光子與光阻是無質量物質;凈空力是一種充滿宇宙空間、又容不得有質量物質、對有質量物質具有排斥的單極力。
光子和光阻若不相互阻礙,它們都可以無限速地在充滿著凈空力的宇宙空間活動。光子與光阻的結合便構成了有質量物質。光子及光阻能與物質隨機結合并壯大物質群。
凈空力自古至今充滿著整個宇宙空間,對光子和光阻的活動雖然不存在阻力,但對已經結合的物質或物質群會產生微乎其微的揉合作用,也對這些物質或物質群在宇宙空間中運動時會產生微乎其微的阻力和揉合作用。
凈空力對于物體作用力的大小,與被其排斥或包圍的物體的“體質”成正比。這里暫把衡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綜合量稱之為“體質”。
2. 光子與光阻的相遇可結合成微微的有質量的物質微粒,而凈空力卻容不得有質量的物質,如若有退路的話,這些物質會被凈空力舜間趕得無影無蹤,由于無路可循,凈空力就把光子與光阻相遇結合成的有質量物質擠壓包圍起來,成為宇宙空間的物質微粒并在宇宙空間中漂移。
被凈空力包圍的物質微粒在漂移中又將會相遇,而凈空力的擠壓包圍產生的揉合力及微粒已經產生的萬有引力兩者的合力,使得湊在一起的某些微粒發生物理或化學等等的反應組合成一些新的物質顆粒,......。這樣億年復億年,豐富多彩的地球,太陽,星系就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小插曲:寒冷地帶的朋友都喜歡堆雪人,而雪人的形成主要就是由很微小的氫氧合物再加上凍的環境來促成的。如果在宇宙某個空間氫氧合物充分,凍的環境是幾萬年,幾億年,加上氫氧合物的相互引力和凈空力的揉合,不用你們動手,那里必將產生一個雪的星球。雪球里若含有其它元素,如果環境發生變化,里面的物質發生化學或物理等反應,就可能是我們現在看得到的天體。
二.為何提出凈空力,本人是基于如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 物質之間雖然受萬有引力的作用但還需凈空力的揉合才能確保星球的形成:
宇宙后期星球的成長,多數都是從小到大形成的。在其初期形成過程中,其質量中心對周邊物質,特別是氣體狀態物質的引力是非常微小的,如果沒有外力的配合,單純依靠質量中心與氣體物質的萬有引力,很難理解這個在宇宙中高速運行的嬰兒星球可以長大起來。
上述觀點是認為在宇宙中高速運行的嬰兒星球周邊氣體狀態的物質可能會飄走,且針對已經形成的嬰兒星球內部發生各種反應可能產生的氣態物質,如若泄露到星球的周邊空間,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流失,所以覺得應當有凈空力與萬有引力的配合,才能確保一個星球的健康成長。
2.非特殊情況,凈空力對保證星體之間較為穩定的距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地球能夠在較為穩定的軌道上繞太陽公轉,主要是地球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的離心力與地球和太陽的萬有引力的合力為零的平衡點上的移動。當然這種說法很重要,除此之外,我還是認為太陽與地球這兩個體質龐大的星球,已經在它們的距離空間中應該充滿了凈空力,無論是誰要往空間里面靠近一步,都會對凈空力產生擠壓,而凈空力的反擠壓就造成太陽與地球想親近都不容易。
也就是說,以地球與太陽為例的星體在宇宙空間的均衡體系中想要改變自己的位置很難,它們已經被凈空力定格在空間體系中的某個空間位置上。
不然,幾億年來,不在同一體系運轉的星體或星系,怎么不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變成一個大大的星球。
對于新星球而言,只要條件許可,它們都可以在某個空間位置形成,成長,如不發生特殊情況,它們的空間位置及布局也就基本確定。
3.星球的自轉原理------自轉方向可確定性
一般地,要確認一個繞著其它星球或星體作圓周運動的星球的自轉方向,前人已經總結了用右手法則來判斷,但卻難以找出強有力的說服依據,這里就用凈空力來解釋星球的自轉原理。
如下圖 :若球體繞定點O做圓周運行,可以把這個球體看成被圓O的圓周線(球體運行軌跡)分為內半球與外半球兩部分。
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到,球體以球心O1沿O的圓周順時針方向運動時,它受到空間阻力的舜間受力面是球體的下半部ACA1半球面,但球體是以球心O1沿O的圓周做圓周運動的,所以球體的受力面同時為球體的下半部BCB1半球面。這樣一來,若球體沿某個定點作圓周運動,它的外半部將比內半部會多出弧A1B1所包含的球面面積。
如果宇宙空間是什么都沒有的狀態,對于任何物質的運動都不構成影響,那么宇宙物質的運動規律就無法摸索。然而八大行星的自轉方向雖然存在大同小異,但總體還是認同右手法則,也就是說星球的自轉還是有一定規律的。個人認為如果宇宙確實充滿凈空力,而凈空力又確如上述屬性。那么任何星球在宇宙空間圍繞其它質量中心運行時,其星球體質都會象圖中標示,外半部球體比內半部球體多出弧A1B1包含的球面。球體的運行擠壓了前面充滿凈空力的平衡空間,而凈空力的反作用力就對內外球面產生了不一樣的力矩,從而促使球體作逆時針方向自轉。于是可知:繞一個質量中心作順時針圓周運行的星球,其自轉方向就應該是逆時針的,反之亦然。
對于星球“自轉方向可確定性”應當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檢驗。而基于星空環境,天體的體質,運行速度與身邊環境的差異,且個人條件所限,只能提出用地面實驗的方式來驗證:讓一個帶有靈活轉軸的輕質球,體積盡量要大一些;將轉軸豎在一個大轉盤的圓周邊上。啟動轉盤,調整轉速。觀察原來不動的輕質球是否按上述方向自轉。
另外,若是觀察到宇宙中星球的自轉方向不符合方向可確定性,則需要考慮該星球是否圍繞更主要的質量中心運行或發生意外。
還有,從星球星系這么長久地,比較和諧地相處來看待宇宙,認為宇宙應當存在一個極為強大的質量中心,……。
4.為何星球及星系的整體外觀大體是球狀或圓形狀
無論公轉還是自轉,只能說明星球及星系都在轉。它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又受到凈空力微乎其微的阻力修整和揉合,年代久了,不圓也得圓。
縱使由特殊情況從一個星球分拆出來的物體,要么被別的星球所吸引,要么就從無規律到有規律地在某個空間體系中轉起來。
凈空力是什么,無從考證,只能借助分析,供有同感的愛好者一起探索。縱有誤導,也請諒解!
構思于 20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