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個媽媽給我留言說,自己很苦惱,因為孩子爸對孩子很挑剔,喜歡發脾氣,還怪她沒有教育好孩子。
比如1歲多的孩子沒有給他喝水,他就說孩子媽沒有教育好孩子,說沒有引導好,然后沒講幾句就沖著老婆孩子發火了。
結果就是一個憋屈痛苦的妻子和一個沉默膽怯的孩子。
這樣的爸爸,如果你說他不重視教育,他會跟你吼的。因為他覺得自己非常重視,不是一發現自己覺得孩子不對勁的苗頭,就馬上指出來了么。
只是他不覺得陪伴的重要,不覺得理解的重要,也沒有學習改變的想法。回家就是玩手機,覺得不爽就發火,將養育孩子的責任都丟給孩子媽,進行指責。
你可曾想過孩子是怎么看你的?你可曾知道妻子心里的真實想法。
這個媽媽說覺得自己過不下去了。
我還是給予了她一些建議,幫助孩子爸來改變自己,擔起當爸的責任,擔起一個男人的責任。
其實,這個爸爸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童年并不幸福。讓自己很多性格的缺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折射了出來。他肯定在生活中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不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一直討厭和回避的東西,于是變得焦慮而暴躁。
但這樣的情緒爆發對養育孩子來說毫無益處,對夫妻關系也是一種致命性地傷害。
唯有先修好自己,才能談養好孩子,才能說建造好的家庭。
我們古人說的“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簡稱“修齊治平”。這個話,也可以用來啟發我們如何做父母。
比如“身修”,就是需要父母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與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而且你會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然后家庭會變得和睦,夫妻的關系也會變好。而父母的關系,對孩子的成長實在太重要的。孩子從你們身上看到的會直接影響他們今后對待伴侶的態度。也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格的發展。
而后說的治國平天下,是很多男人喜歡談的,但大多是空談。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齊家之后能夠有一番事業就是好的。
只是很多父母,忽略了前面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先“身修”。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他肯定希望有一個脾氣平和的父母,希望有一個安靜溫馨的家。
有時候,為人父母,真的要多問問自己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
有人說是為了維持一段婚姻才要的孩子。很多這樣的孩子最終淪為了這段婚姻的犧牲品。
還有的人說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沒有對孩子有過真正深沉的愛!
為什么養孩子?
我曾看到過一個很感動的答案:“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在這一路上,父母需要做的是讓自己不斷地變得優秀。
懂孩子,陪孩子,用平和的情緒對待孩子。
因為情緒容易暴躁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希望看到的。
也是為人父母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畢竟,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孩子。(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養育男孩,ID: breedboy )
我曾見過很多無厘頭的事。
比如在街邊吃一個早餐,有的孩子因為淘氣打碎了老板的碗,父母就責罵不止,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
“要你好好吃東西,你就不好好吃,你還打碎碗,你說說你這個月打碎了幾個碗!你這樣的人還能做好什么事呢?連一個碗都端不穩!”
被這樣罵的孩子大都是沉默不語的。內心受著怎樣的影響,估計只有時間知道。
而一次兩次的責罵肯定不會有大的傷害,只是這一類的父母,很多已經習慣了這種教養方式。三句話有兩句是帶著情緒的,聲調很高。
好像在他們的眼里,孩子就從來沒有做對過什么。
我也曾因為誤會而遷怒于孩子。
有一次,因為天馬上要下大雨了,我催小小魚快一點收好粉筆回家,不要再畫畫了。
但是他還是一動不動。
我又耐心地叫了幾聲,但沒有停下手頭的活。
他還是沒理我。
我說你還不走,等會我們都淋雨。
你到底什么意思,我說趕緊走,現在,馬上!
于是就去生氣地強行拽起他。沒想到他一個人憋紅了小臉,跟在后邊默默地哭。
回家后我問他,為什么不走?
他說我畫的爸爸還沒有給他畫上腳,我想畫好再走。
當時我就差點哭了,孩子只是希望將自己心目中的爸爸畫好。
但是我卻因為焦急而生氣,沒有了解孩子而傷害他。
這是做父母最容易犯的錯。(閱讀更多的親子文章,請關注公眾號養育男孩,ID: breedboy )
還看到過一個案例,讓我受益頗多,分享給大家:
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干了一件讓爸爸非常生氣的“壞事”,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里 —— 而這是一盆爸爸剛剛花高價買回來的名貴花。
爸爸看到后怒不可遏,覺得兒子太淘氣了,一定要好好教育一下他!
三歲的兒子看爸爸到處找笤帚,已經嚇得哇哇大哭了。這時媽媽沖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說:“你別忘了,我們是在養孩子,而不是養花!”
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擦干了眼淚,輕聲地問:“你為什么要把湯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著說:“奶奶說……熱熱的菜湯有營養……我想讓花長高高……”
你可知!孩子愛花的一顆心啊,差點兒毀在了爸爸的笤帚下!
無數的父母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孩子的行為對錯。沒有去蹲下來問問為什么;沒有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到底為什么;更沒有去學習探究孩子一些行為背后的原因。
于是草率地選擇發火、打罵、壓抑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做一個“順從”的乖孩子。
但是,孩子們不就是天生的淘氣包么?他們在淘氣中探索這個世界,他們只有嘗試了,才知道一些東西的用途。
小小魚好幾次偷偷地擰開我那個酒缸的小龍頭,看里面的酒怎么流出來,結果有一次他沒擰緊,地上流了一灘。
但是我沒有打罵他,而是默默地接納,觀察。而現在他早就沒有去擰那個龍頭了,因為他已經在嘗試后明白了那個龍頭的作用。
如果不是特別危險的事,就讓孩子盡情地淘氣吧。
面對那些被肢解的玩具,那些被拆卸的小汽車,你不要動不動就吼:“你知不知道這是限量版的?你知不知道這個要好幾百塊?你個敗家子!”
其實孩子這樣也是玩,探索就是玩,就是成長!就是在不斷地犯錯和失錯之后,孩子才能習得經驗。而父母的接納會讓他們有一顆不斷探索,不怕犯錯的心。
如今我們的國家一直在提倡創新,創新就是需要一種試錯的精神和一顆不怕錯的心。
未來的世界屬于創新的人才。我不怕孩子犯錯,就怕養一個不敢嘗試,不敢錯的乖孩子。這樣的孩子成就能有多大,基本能框出來,因為他會一直喜歡父母布置的安全的框。
所以,為人父母,就需要不斷地“身修”,這樣才能不會因為自己的短視和無知,傷害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做了一些你覺得出格或者不能容忍的事情時,請一定先冷靜下來,問問為什么?
父母需要一種接納的精神,用平和的情緒去面對孩子的行為。那些行為我都不想草草用一個“犯錯”來表達,因為我不覺得那是犯錯。
請記住:我們真的不是為了生氣而養孩子!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生氣的勁用來學習和改變的。
愿我們一起成長為更好地父母
加油!我是魚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