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婭是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她在12歲時,寫下了這樣兩個愿望:
明年夏天參加交換學生項目,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幫爸爸媽媽還清債務,讓他們不再那么傷心。
這樣的愿望聽起來太困難了,還是個孩子,唯一的收入是爸爸媽媽每月給的極少的幾塊零花錢。
不過自從寫下愿望,吉婭發生了變化:她對金錢更加敏感,不僅學會存錢,還主動尋找力所能及的賺錢機會。比如每天為行動不便的老夫婦遛狗;幫出門旅行的鄰居照看寵物和澆灌植物等。后來找她遛狗的人越來越多,她甚至雇傭同學,組建了一支“遛狗小團隊”……
最終,吉婭攢下了一筆不小的費用,也成功改變了爸爸媽媽的財務觀念,家里的經濟情況開始好起來。
這是德國作家博多·舍費爾所著《小狗錢錢》里小主人翁的故事。雖然故事發生的環境與我們略有差異,但培養孩子的理財思維,提高孩子的財商(FQ)卻大有好處。
現代心理學認為,智商(IQ)+情商(EQ)+財商(FQ)對個人的成長起著重大作用。關于孩子的“IQ(智商)”及“EQ(情商)”的教育,絕大多數家長都比較上心,卻往往忽略了“FQ(財商)”的教育。
正因為如此,不少家長都有著同樣的煩惱:為了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自己每天省吃儉用、拼命工作賺錢,然而孩子卻不能體諒大人賺錢的辛苦,大手花錢。這也是大多數青少年的真實表現,從側面映射了很多家庭里孩子財商教育的缺失。
Question1
財商是什么?
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價值觀)。
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
財商教育是什么?
財商教育就是建立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了解財富的運動規律,科學合理地運用財富實現人生的夢想。
Question2
作為父母,應該提早讓孩子了解財富的來源與歸屬,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給孩子滲透關于“金錢”的概念。
那么,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各個時期都應該做些什么呢?
1~3歲
培養孩子對錢幣的識別能力
0~3歲的寶寶們顯然還未了解金錢的意義,家長們可以教孩子識別紙幣和硬幣的面值。但一定要注意衛生,勤給寶寶洗手哦~
4~6歲
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意識
“消費意識”就是讓孩子知道買東西是需要花錢的,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在一定的額度下,要懂得取舍,做到合理消費。
家長可以固定每周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孩子買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例如:小畫本、小貼畫、彩筆、小零食等等。但是大人需要對零花錢的多少加以控制,讓孩子花錢懂得節制。
那是不是該給孩子準備個記賬本,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呢?
OK!OK!
6~8歲
培養孩子的儲值意識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儲值意識,不能有多少就花多少錢。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下購物目標,然后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存錢罐,鼓勵把零用錢都放到里面。這個過程既能培養孩子的存錢意識,又能提升孩子買到心儀物品的喜悅之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8歲以上
讓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
8歲以前著重培養的是孩子的消費觀和理財觀,那么8歲以后就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了,讓孩子明白錢是父母通過辛勤的勞動所換來的,加強孩子對金錢的管理意識。
怎么做呢?不妨給孩子建立一個他自己的“小金庫”,存著過年壓歲錢、每月的零花錢,在這個基礎上嘗試“理財”。
當然,也可以像《小狗錢錢》里的主人翁吉婭一樣,主動尋找力所能及的掙錢機會,既幫助了別人,又從中獲得了報酬。
但是,在對孩子財商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幾個誤區,家長們一定要避免!
誤區一
切記千萬不要用錢來和孩子談條件,例如:“你幫忙洗碗,就能有零花錢”等等,長此以往,會讓孩子以金錢為行動力導向,很多分內的事也會因為沒有報酬而拒絕。
誤區二
當孩子零用錢花光的時候,千萬不要心軟!孩子一開始沒有規劃,零用錢很快用完,轉身又朝父母撒嬌,這時就要考驗父母的定力,堅持好最初一起定下的規則,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從中受益。當然你也可以靈活調整規則,給孩子再上一課。
虎子
爸爸,我想買輛遙控汽車,但是我的零用錢不夠怎么辦?
如果你非常喜歡的話,差多少錢爸爸可以把先借給你,但是要從你下個月的零用錢里扣,你要自己決定它值不值得你買,因為這就意味著你要少買一些別的東西,你要想清楚哦!
虎子爸
虎子
爸爸,我覺得它值得我買,我愿意扣下個月的零用錢,我會好好珍惜它的!
誤區三
不要給孩子強行補課,把自己多年理財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可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倒不如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學習,體會理財的樂趣,潛移默化地提高財商。
正值暑假,也是培養孩子“財商”的好機會哦!各位家長們,你們還有沒有提高孩子“財商”的小妙招及有趣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
編輯:王美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