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海發
一、什么是世界?
按世界存在方式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個不同類型的世界:
1、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本源是物質一元化的物質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既不是某個人的精神創造,也不是某個神靈創造。物的世界既是指其大無外的宏觀世界,這是天文學研究的對象,也是指其小無內的微觀世界,這是量子力學研究的對象。無論是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都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冷酷無情的物質世界。
2、人的世界
人的世界本質是物質與精神二元化的有機統一體:
A、人是來源于自然、生長于自然、回歸于自然的高級動物。人類是物的世界最年輕的生命形態,僅僅存在了四百萬年,人類又是物的世界最渺小的客觀存在,人類僅僅是自然界自生自滅的一粒塵埃。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本源是相同的。例如,甲、乙兩個人不僅都是物的世界一分子,而且甲、乙兩個人之間也是相互獨立、相互對望的物的世界。氣功大師王林曾經揚言要用意念千里之外戳死司馬南,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天大笑話!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B、人是有思維、意識、精神、意志的高級動物。人的世界是精神世界,是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世界。就從這一點來看,人的世界與物的世界本質不同。
因為物的世界本源是一元的,是純粹的物質世界。人的世界本質是二元的,是物質與精神渾然一體的精神世界。
二、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文化是指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精神食糧,即精神文明。廣義文化是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化、社會文明、物質文明的總和。
按照廣義文化存在的方式,可以把文化劃分為五種不同形態:
1、觀念性文化
觀念性文化是文化的精神形態,觀念性文化蘊含著看不見摸不著的道德、思想、理論。這種觀念性文化有兩種存在方式:
一是貯存在人類大腦的語言中
這種貯存在大腦語言中的道德、思想、理論就是“無字之書” 、“心靈之書”。這種“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只能通過口耳相傳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示范、面對面的體驗。
例如,父母對兒女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范教育是口耳相傳的典型方式;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獲得道德、思想、理論熏染、熏陶、熏修是口耳相傳的基本方式。
二是存儲在各種材質的文字中
這種存儲在一定材質上的文字就是“有字之書”。這種“有字之書”可以在不同時空背靠背的交流、背靠背的感悟、背靠背的體驗。例如,今天的陜西人可以讀到2500多年前山東人孔子及弟子寫的《論語》。今天的中國人可以讀到169年前德國人馬克思、恩格斯寫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無論古代社會的私塾教育,還是近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文字教育都是第一位,只有識文斷字,才能讀懂“有字之書”。沒接受學校教育,看不懂“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文盲,從小學到大學讀“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沒有文憑的文盲,并不等于沒有文化,因為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語言交流中獲得文化的靈魂一一道德、思想、理論。例如,有些農民雖然不認得二十四節氣的“有字之書”。但是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口耳相傳的“無字之書”的交流中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精神內涵。有些農民雖然不會讀書看報,但是他們從戲曲表演、電影、電視、視頻人物的對話表演中汲取了“心靈之書”的道德、思想、理論精神營養。所以,在農村沒念過一天書的能工巧匠、種田把式、德高望重的能人、牛人、高人比比皆是。
有文憑,甚至有博士文憑的人,并不等于有文化,因為這些缺德的人,成為有文化沒人性,有文憑沒人品的刑事犯罪分子。
從事觀念性文化的是各類知識分子。
圍繞觀念性文化而開展的學術斗爭、思想斗爭、理論斗爭是推動人類思想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根本原因。
2、形象性文化
形象性文化是文化的藝術形態,形象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不同藝術形象。例如,舞臺表演藝術家創造的舞臺人物形象藝術,包括當代電影、電視、視頻里的人物形象藝術。從事形象性文化的是各類演藝人員。欣賞形象性文化的不僅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一字不識字的文盲也可以欣賞。一字不識字的文盲正是通過戲劇、電影、電視、小品的人物形象得到高臺教化的。舊中國農民90%以上是文盲,除了家庭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的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行為示范教育以外,在社會上主要是通過戲劇人物高臺教化,才知道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
圍繞形象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藝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
3、實體性文化
實體性文化是文化的實物形態,實體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可視、可聽、可摸的文學藝術作品。例如,書法、繪畫、攝影、音樂、雕塑等等。從事實體性文化的是各類藝術家。欣賞實體性文化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藝術素養和獨到的藝術眼光,才能欣賞!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圍繞實體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學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
4、制度性文化
制度性文化是文化的政治形態,制度性文化表現為某一時期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根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把社會制度劃分為:
(1)、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一個氏族內、或者一個部落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公平分配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2)、奴隸社會,這是人類第一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3)、封建社會,這是人類第二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4)、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第三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5)、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若干地區第一個從整體上消滅剝削階級,但仍然有國家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
(6)、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未來全球范圍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大同社會。
從事制度性文化的是國家公務員、人民軍隊、人民警察。
圍繞制度性文化而開展的階級斗爭、政治斗爭、軍事斗爭是推動人類社會制度不斷發展進步的根本原因。
5、物質性文化
物質性文化是文化的實用形態,實物性文化表現為豐富多彩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物質產品。根據實物的不同使用價值而把物質產品劃分為:
文物——這是人類流傳下來的歷史遺物;
遺跡——這是人類遺存至今的古代建筑;
建筑——這是滿足人類住行需求的房屋、道路;
食品——這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食物;
藥品——這是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的藥物;
物品——這是滿足人類日常需求的物件。
從事物質性文化的是體力勞動者工人、農民、農民工以及從事產品設計、工程設計、工程建造、工程監理的知識分子。
圍繞物質性文化而開展的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是推動人類物質財富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論、新文化的偉大社會實踐!
三、 文化與世界
1、文化與物的世界
物的世界是沒有人參與的客觀世界,是冷冷清清的冰涼物質世界。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是對物的世界物質性、運動性、規律性的系統理論認識,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
但宗教文化認為超自然的神靈是這個物的世界的創造者、主宰者、推動者,并且為宗教信徒提供死后往生的彼岸世界,或者進入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者進入基督教的天堂,或者進入伊斯蘭教的樂園。這是科學無法證實的宗教信仰、宗教幻想而已。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認為:
物的世界不僅是物質的,而且物質還是運動的;
物的世界不僅是運動的,而且運動還是有規律的;
物的世界不僅是運動有規律的,而且這個運動規律還是可以認識的。
物質、運動、規律是人類社會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發展、爆炸式發展、無止境發展的根本原因。由于物的世界是沒有人參與的客觀世界,所以,自然科學是超越地域、民族、階級、國界的普世科學智慧結晶,是人類共有、共享、共用的精神財富、智力成果、智能武器。只要學習,人人能用!
2、文化與人的世界
人的世界是人參與的主觀世界,是熱熱鬧鬧的炙熱精神世界。人文科學是研究人及人類社會的各門學科的總稱,是對人的世界精神性、多元性、差別性的系統理論認識,是人類改造人類社會的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
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認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從事吃、喝、住、穿、用、行等生產活動的都是體力勞動者;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政治、文化活動的都是腦力勞動者。所以,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各路英雄豪杰僅僅是順應時代潮流并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引領者、管理者、領導者。
人的世界不僅是精神的,而且精神還是多元的;
人的世界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多元還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
人的世界不僅是有地域、民族、階級、國界差別的,而且正因為這個差別,要么產生思想對立、要么產生政治對抗、要么產生軍事抵抗。在這些對立、對抗、抵抗中人民群眾是中流砥柱,各路英雄豪杰是振臂一呼的紅旗手。英雄史觀則認為,歷史是由少數英雄豪杰創造的,人民群眾僅僅是任人踐踏的螻蟻。
精神、多元、差別是人文科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針鋒相對的根本原因。由于精神世界是人參與的主觀世界,所以,人文科學是反映一定地域、一定民族、一定階級、一定國家的特殊人文智慧結晶,是人類特有、特享、特用的精神財富、智慧成果、理論武器。
例如,
佛教文化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地區的是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又分為八大宗派;在西藏地區的是藏傳佛教,在緬甸、泰國、中國云南等地區的是南傳佛教。
基督教文化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伊斯蘭教文化主要分布在中亞、中東、北非諸國。
儒家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國。
馬克思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是威力無窮的精神原子彈:
第一、馬克思主義總結了人類科技智慧、人文智慧的精華思想;
第二、馬克思主義扎根于人民群眾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核材料庫;
第三、馬克思主義武裝了由人民群眾中的少數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
第四、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不斷豐富、不斷發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文化。
馬克思主義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古巴等國家。
以上就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大文化(儒家文化)、一大主義(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的分布情況。
世界三大宗教、一大文化、一大主義共同構成人類精彩紛呈的精神盛宴、針鋒相對的文化大餐。
在這個精神盛宴、文化大餐中只有儒家文化、馬克思主義是世俗的無神論文化,是包容一切的主流文化,但是,基督教文化非常排斥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洪水猛獸,企圖在全世界圍追堵截,妄圖在全世界斬盡殺絕。一神論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是你死我活的千年宿敵。伊斯蘭教內部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斗爭也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多神論的佛教文化也有極大的包容性。現在的美國既害怕伊斯蘭教極端分子搞恐怖主義襲擊,也害怕共產黨人搞社會主義革命。真是前怕狼后怕虎,惶惶不可終日。美國人口不到世界總人口的5%,卻花世界總軍費的60%來充當世界警察,從而維護美國不到世界總人口的5%,卻消費世界資源35%的世界秩序。
綜上所述,
過去思想界、理論界、哲學界談論的世界概念是籠統的、混淆的、模糊的。面對籠統的、混淆的、模糊的世界概念,怎么能說得清世界觀、世界本源的哲學問題。
通過以上的科學分析我們終于明白,所謂世界觀,就是人類對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的根本觀點。也就是說,對物的世界堅持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對人的世界既堅持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人是自然之子、人是時代的產物”;也堅持精神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一元論觀點——“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這是佛教文化最精彩的思想精華。
物的世界本源就是一元的物質,沒有超自然的神靈,這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無神論觀點,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
人的世界本質是物質與精神二元的有機統一。做人堅持唯心主義思想方法,既可以用儒家文化修身齊家,也可以用宗教文化修煉身心;做事必須堅持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指導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實踐!
由此可見,
在物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是正確的,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是錯誤的,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也是錯誤的;
在人的世界,堅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元論是正確的,無論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還是堅持唯心主義一元論都是片面的!